【人民報消息】「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和美國對阿富汗軍事打擊行動,令國際政治生態發生深刻的變化,對世界主要國家和主要的多邊組織都產生不可迴避的影響。由於地緣政治的原因,對今年剛由「上海五國」轉型而成的「上海合作組織」,也是一次重要的考驗。而從事件發生的初步表現看來,以 中國大陸、俄羅斯爲主,加上四個前蘇聯體中亞國家的「上海合作組織」 ,在今次的考驗中,顯示出其內乏凝聚,外行無章,是一個述而不行、合而不作的組織。
 
「上海合作組織」的成員包括中國大陸、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 塔吉克、烏茲別克。從多個方面來說,在今次事件中,「上海合作組織」都應發揮出其地區性多邊組織的作用。  

首先六個成員國中,中國大陸、塔吉克和烏茲別克三個成員國與阿富汗邊境相接,其他三國也算是緊鄰,戰事未起,成員國的安全問題已受到阿富汗的影響,戰事發生,更是受到直接威脅。  

其次,以「上海合作組織」本身的性質來看,最初由邊界談判機制而起,演化而爲軍事領域的互信機制,再深化而爲合作打擊民族離心勢力、打擊毒品販賣、打擊恐怖主義的合作機制,其最終目標,是想建成開放的新型安全合作機制,並在經貿關係上加強合作,以及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發揮作用。有人說這個組織是「東方的北約」,當然是言之過早,但其中一些成員國有這方面的想法,是不能排除的。  

但在這次事件中,除了「九一一」事件後朱鎔基主導的合作組織總理會晤,曾發表反恐怖主義的聲明之外,「上海合作組織」沒有響亮的共同聲音,沒有具體的集體行動,沒有有效的內部合作,在一個發生在多邊組織 身邊的重大國際事件中,「上海合作組織」的成員們各行其是,連互相通通氣的行動都看不到,組織已顯得似有還無。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甚多,「上海合作組織」本身過於鬆散、 宗旨不明、組織程度不高,是原因之一,而組織的共同利益機制不清,成員國不論大國小國,都還是各圖其利,見步行步,是原因之二。  

經阿富汗一役,讓人不禁產生疑問:這樣一個地區性多邊組織,怎麼能成氣候?(雲上風,世界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