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時事 › 文章: |
中國教育的致命缺陷:高考毀掉了基礎教育
高考,一件比婚姻還重要的人生大事 1977年12月15至17日,「文革」後的首次高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高考成功不僅解決戶口問題,還解決幹部身份問題,高考成功者可以從農民、知青、工人,成爲準「幹部」,前程似錦。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再也沒有比高考這種形式更直接、有效、快速而又顯著地改變前途和命運了。 誠然,如今社會發展爲人們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機遇,人們的價值取向和活法也越來越多元化。不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接受高等教育是抬高身份和獲取機會的唯一途徑。高考仍是一個重得不能再重的話題,是一件比婚姻還重要的人生頭等大事。也正因此,中國的基礎教育帶有「學而優則仕」或「考而優則仕」的痕跡,明顯具有重視尖子、培養精英的特點,忽視、淘汰失敗者和普通學生的不公平、不合理成分非常明顯。這種考試製度扭曲了我們的基礎教育。 中小學片面追求升求學率,帶來了一系列嚴重問題,毀掉了我們的基礎教育 由於「一榜定終身」,高考造成了追求升學率和唯分數論。學生的能力變成了應付考試的能力,豐富的知識和鮮活的世界被肢解爲一張張試卷。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字顯示:一至三年級的小學生,近視率爲10%,四至六年級的小學生,近視率提高到21.43%,初一的學生的近視率高達28.42%,初二、初三、高一、高三學生的近視率增長更是迅速,分別爲45.17%、69.63和70.88%,這種比例可以說世界第一。神經衰弱、營養不良、發育不良、心理不健康、不自信、缺乏主見、自理能力差、缺乏獨立性是中國學生的通病,而各種心理疾病患者超過1/4。 與此同時,設置重點學校也打亂了學校的分佈,擾亂了基礎教育辦學的方向,使一些學校人數嚴重超標,而另一些學校失去好的生源並缺乏競爭力,有些農村學校乾脆關門大吉。在我們的一些中小學,後門生、票子生、條子生非常普遍,某些大城市,上中小學甚至比上大學還難、還貴。而在農村兒童的失學率和退學率則很高,大部分學生很難完成比較完整的初等教育。 反觀教育發達國家,其基礎教育是強制性的。它們的中小學學校佈局合理,政府明文規定就近入學,不準擇校。在英國,如果中小學一個班級的人數超過30人,就會被視爲人數太多,西方因材施教、鼓勵個性的教學方式便難以達到效果。 摧殘生命:這樣的教育如何體現人文精神? 師德太差,過分「負責」只爲私利 教師的素質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在美國、普通公立中學的任課教師75%都有碩士學位。我們的教師在學歷上還差很多,但最令人頭疼的是師德問題。在教育發達國家,老師與學生是平等的,老師要講民主,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樣尊重學生。但在我們的學校裏,體罰、侮辱學生是家常便飯。教師對學生非但不能一視同仁,而且有嚴重的歧視差生的現象。而以教謀私、利用學生、揩學生油的現象更爲嚴重。 由於升學率指揮一切,教師的住房、獎金、職稱、工資晉升、職務提拔都與升學率掛起鉤來。爲了升學率和獎金,許多教師用剝奪學生的休息時間和課外活動等行爲對學生進行「合理合法」的生理、心理摧殘。任何不繞着升學率的教學行爲是不被允許的。有革新思想或對時下教學方式不買賬的教師會被認爲「不負責」或「不稱職」。 有些所謂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的過分「負責」對學生來講簡直就是一種災難。教育部明文規定中上學生家庭作業不能過量。但事實是:小學二三年級的作業量就已很大。有些教師任意加碼,剝奪學生的課外活動時間,甚至休息時間。畢業班一般沒什麼體育課,甚至連週末、假期的時間也被剝奪了。學生的時間大部分都用在複習、補習、等重複勞作上了。雖然教育部三令五申不准許利用假日、週末補課,但各個學校根本不予理睬。而學生雖有怨言,但絕對不敢拒絕。當然,補課同時也是老師創收的機會(補課是要交費的)。 誠實應該是做人乃至文化的第一品德,但在追求升學率的病態教育方針指導下,誠實已被教育界的一些人拋在了腦後。以高考舞弊爲代表的弄虛作假在教育界非常嚴重,高考作文則是我們教育失敗、培養弄虛作假品性的有力證明。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是《戰勝脆弱》。在某省的考生中有20%以上的學生說自己父母亡故之際,戰勝脆弱,面帶微笑走進考場。有一個書法很好的考生則編造了一個自己失去雙手、用腳答卷的故事。這就是我們的學生的「創造力」! 由於升學率的攀比,對作弊,一些地方教育部門的默許與縱容乃至組織參與已是公開的祕密。作弊已半公開化、半合法化。這是教育的墮落。 家長與學校聯手,壓抑孩子的創造力和個性,奴化教育由此形成 90年代初期,孫雲曉的《夏令營中的較量》一文曾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並由此引發了素質教育的大討論。 在小城市以下的學校,學生很難培養什麼愛好,教師不充許,家長也不贊成。望子成龍的家長對學校很配合,與學校聯手壓抑子女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升大學的願望和壓力比什麼都能約束學生的天性、個性、不知不覺中,靈魂也就套上了一個看不見的枷鎖。我們的教育似乎要把學生培養成永遠長不大的孩子,聽話、服從成了教育的靈魂。基礎教育實際上成了一種奴化教育。 社會爲青少年提供的培養創造力的環境也嚴重匱乏。像航海、航空、車輛模型及無線電測向等活動有許多青少年都沒有聽說過。 教育發達的國家的中小學無論教材還是教學方法,更重視從小培養學生熟悉社會、適應社會、在社會中獨立生活的能力。而我們的中學畢業生和剛進大學校門的學生還很幼稚,缺乏獨立性。這一點在我們的運動員身上表現得相當明顯。如果中國的教育問題不解決,中國足球別想走向世界。這不僅僅是運動技術的的問題。我們的大學生或研究生,還要去參加社會實踐,還被責成去「了解、認識社會」,好像他們一直生活在世外桃源裏或外星球上。他們因何一直與社會處於脫離狀態呢? 在升學率的指揮捧下,我們的全民教育和基礎教育已名存實亡 教育除了灌輸必要的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培植一種文明精神,一種公民意識,一種社會良知和責任,一種對人權的理解和對他人的義務和關愛。我們現在改進高考,提倡素質教育,固然是爲了改變死記硬背的局面,但僅有這個還不夠。 中國人關於公民權是什麼就缺乏起碼的了解和關心,公民意識幾乎沒有。我們老是抱怨自己的國民缺乏法制觀念,犯法而又不善用法律保護自己,其實在我們的學校教育幾乎不涉及這個,即使有也全是空洞抽象的內容。而在教育發達的國家,在課堂上常有模擬法庭、模擬選舉之類,社會上也可耳濡目染。許多國家把對憲法的學習及民主、法律、人權的基本內涵歷來作爲教育的第一使命來完成,從這個意義上,我們的教育在培養合格公民方面是嚴重失敗的。 我們的高考或高考試卷能容納得了以上內涵嗎?能涉及以上內容嗎?我們的教育目標定得太低,只是要把學生培養成匠人,而通過考試的摧殘,連這點都難以做到。大學生以下是不鼓勵參與社會和了解社會的,培養的是考試機器,是脫離實際、脫離社會的書呆子。 其實,中國教育的發展目標早已迷失。中國的中小學生到了美國數學幾乎都是尖子,甚至被驚爲「天才」。但這絕不是值得自豪的事情,這是超強度機械訓練的結果,只能證明學習任務太重。我們的基礎教育成了爲尖子服務。淘汰所謂「差生」、讓大部分失去信心並無意向學的殘酷競爭。特權觀念、優越感、不平等的意識在教育的日常環節裏被貫徹並被視爲理所當然。如此下去,這些所謂「精英」、「尖子」們「成才」之後能有多少民主意識和平等觀念呢? 毫無疑問,這種教育不利於文化的進步和平等觀念的形成。 對教育來說,全民素質的整體提高最重要,我們的教育應該培養大批的愛因斯坦、愛迪生、比爾.蓋茨、邁克爾.喬丹、卡爾.劉易斯,甚至索羅斯,但是,最主要還是培養合格的公民。但是我們的教育能完成這個任務嗎? 權力下放是高考改革的措施 高考:最大的民主和公平競爭形式,雖然副作用大,卻無可替代 高考既然有如此大的副作用,那麼取消高考則如何?且慢,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一方面,高考是全民參與程度最廣泛、競爭最公平的形式和機會。它是屬於平民的「希望之路」,在中國,靠考試、靠分數說話已經是最大限度的公正、客觀了。 另一方面,高考並非破壞基礎教育的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教育體制機械、僵死和教育主管部門過分集權、指揮一切。高考只是這一原因的極端表現形式。如果這種狀況不改,只改高考,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帶來混亂。 不過,高考無論如何是貌似公允,是代價極大的「客觀公正」。只有淡化高考的作用,減少高考的容量,下放高考的錄取自主權,使統考多樣化才能拯救基礎教育。教育的放權與獨立勢在必行。 高校權力有限,民辦大學又無法公平競爭 中國的大學權力和權威是極其有限的,幾乎所有事情都要聽命於主管。這樣,大家的責任心就變得相當淡漠,因而弄虛作假非常嚴重。在招生方面更是如此,一切都是教育部劃定的。這看起來很規範、很公平,但實際上,除了個別考分特別高的考生外,哪個考生在錄取通知書下來之前也不敢大意,要錄取到好學校,找關係、送禮、走後門年年屢禁不止。 增加大學招生人數,也解決不了問題。即使大家都上了大學問題照樣存在。而且,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難已是非常現實的問題。現在上民辦大學或自考解決高等教育的路子相當寬。然而,一般學生都不願走這條路。因爲,這種文憑不頂用,解決不了戶口、身份問題。在「分配」方面更是如此。實際上,長期以來我們對民辦教育是持排斥態度的。而事實上,只有民辦教育,尤其是民辦高等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我們的教育體制才會有所鬆動,考生就不一定非得參加統考。如果另一套招生辦法確立起來,我們的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才會有希望。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