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的一条龙
尽管多年来民众对大陆官场的腐化气息已经熟视无睹,但被查处的贪官们的贪婪、恶毒、荒淫和狡诈仍然让人们十分震惊。有人说,他们是政治流氓、五毒俱全;有人说,政治已经荒蛮化、黑社会化。贪官们的肆无忌惮,反映出官场上普遍盛行的腐败风气和他们对容忍腐败的政治环境的一贯信心。
贪官对上惟命是从甚至百般巴结、贿赂,对下进行着双方都心满意足的权钱交易,从而营造了一片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是有人总结,现在腐败已经集团化和网络化了吗?厦门远华案和湛江走私案不是很典型吗?在贪官的周围,上上下下受益的人们真真切切地在其中自得其乐,他们结成了可以相互利用和信赖的默契群体。精明、狡诈的贪官用各种手段同化了本来脆弱的监督机制。他们深深意识到:自己权力的来源在上面,群众意见和举报会反映到上面,关键是摆平上面。河北省巨鹿县委书记刘欣年露骨地说,「你送一点点,我收一点点,我再往上送一点点」。
人们普遍发现,对贪官的查处往往很轻微,以党纪代国法的事情时有发生;有时候,查得太深会涉及较高层次的领导,甚至会对中共的威信造成损害;有时候,贪官在受审时被要求自杀,否则牵扯的人太多。
已经披露的案例表明这样一个事实:几乎所有的贪官后面都存在一个自上而下的腐败体系。这样的腐败体系是正常运转的江泽民统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同这样的体系、派系从中央到地方上下贯通、左右成片,腐败的气息四方弥漫。
那么多的贪官,那么长期的、恶劣的腐化作风,能说和江泽民政府事实上的默许、无能、滋养甚至纵容没有关系吗?腐败问题,不仅仅是贪官个人的刑事责任问题,更是江泽民政府的整体性问题。就象人得了肝癌,你不能光琢磨切除肿瘤,你应该想想自己是不是酗酒无度和暴怒无常?
●腐败的温床
在贪官那里,赤裸裸的权钱交易有脉脉温情的掩护,腐败从政府向整个社会蔓延。在上下级、同僚、同学、同事、哥们、亲属、姘头等正常和不正常的人情中,贪官们以比较安全可靠的方式滥用着自己的权力,势利的人们可以借助人情以较低的行贿成本和贪官拉上关系。
在这个人情网中,人人是受益者,受损害的是没钱没势的民众和没人照管的公共利益。贪官们喜欢的一个名词叫「灰色收入」。哈尔滨常务副市长朱胜文住一次医院可以收到约30万元人民币的红包,这些红包是以人际之间的关怀为由赠送的,据说「介于合法和不合法之间」,所以称「灰色收入」。
「灰色收入」反映了腐败透过人情在不断扩张的社会现实,也反映了中国人喜欢「模糊」、「打擦边球」的诡诈心理。人们说贪官黑,灰却是黑白之间,收礼的因此心安理得;而送礼的也巧妙地制造了一个行贿的借口和机遇。但是,灰可不是白,如果这样的送礼蔚然成风,那么社会风气绝不可能纯洁。
贪官的习气污染着整个社会并造就了一种「有情有义」的社会氛围,却掩盖不住赤裸裸的金钱交易。
●腐败是培养出来的
腐败弥漫官场并渗透到整个社会,成为最严重的社会问题。许多社会矛盾的产生、激化并且迟迟得不到解决,和无处不在的腐败有直接的关系。
在腐败和由此造成的深重灾难面前,普通民众除了上访没有更好的办法,而到北京上访对许多生活困难的工人和农民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
从报道的案例看,没有几个贪官是在位时被查处的。更令人们惊奇的是,腐败的官员们往往被不断提拔,中共的组织考察和纪检委、监察部门、检察院的监督有什么用呢?政府反腐败的庞大机制从来没有停止过运转,腐败却从来没有停止滋生和蔓延。杀几个贪官不能掩盖腐败现象背后的问题!
贪官们的劣迹和腐败表现绝不是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他们收受几百万元贿赂后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不正常倾向不是没有人察觉,他们不检点的日常生活早就让人们看在眼里。多少上访的群众遭到冷落、打击报复甚至被收容劳教?非要等到工程发生了严重问题、出了人命或者贪官们肆无忌惮到自取灭亡的境地再进行查处?
日常运转的反腐败机制为什么失灵?反腐败的成果为什么只能依赖于最高领导层的特别批示?为什么反腐败动作成为打击异己的手段并经常「适可而止」?腐败现象透过某个贪官呈现出来,却实实在在地反映了江泽民政府的非民主性质和低劣的道德水准。
●「反腐败」是江泽民政府的政治伎俩
越来越多的腐败事件被曝光,越来越高级别的腐败官员落网。人们不禁问:腐败的面积事实上有多大?有人说,成克杰不觉得冤枉,因为他确实弄了许多钱;但他觉得不公平,因为和他类似的还在位置上呢。
尽管中共媒体宣称反腐败是关系亡党亡国的问题,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对反腐败的呼声一直很高,但江泽民却把真正的功夫都用在镇压没有政治诉求、只求道德升华的法轮功信众上,真是善恶颠倒、好坏不分。江泽民政府已经不知道什么叫从善如流、嫉恶如仇!
人们在反腐败中已经充分领教了一些贪官进行自我伪装的高超技巧。江泽民政府到底是为了人民在工作还是为了自己的权力在应付人民?这可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不管政治宣传和说教多么冠冕堂皇,民众正以敏锐的眼光在关注着江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剪不断理还乱的腐败体系、反腐败的不力和善恶是非的颠倒,起源于某些人对待权力的不正当心理。转自(大纪元时报)
(http://renmin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