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
 

救救孩子!一個語文教師的手記

申維

【人民報訊】之一:少先隊隊歌

有一天,女兒放學回家,指著脖子上的紅領巾,激動地告訴我說,她已經是少先隊員了。女兒隨後給我唱起了少先隊隊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烈的光榮傳統……打倒敵人,勇敢前進……。

我看著女兒那張生動活潑的笑臉,再聽著從她嘴裡唱出的與她的年齡完全不相稱的所謂少先隊隊歌,心裡有一股說不出的滋味。我就問女兒,假如爸爸是你的敵人,你怎麼辦?女兒毫不猶豫地握緊拳頭,說,打倒!大有一種大義滅親的架勢。

我想,共產主義還沒有實現,談何接班人呢?繼承革命先烈的光榮傳統,這倒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傳統?我不知道女兒這一輩的人還該去革誰的命?敵人是否就一定得打倒?……。任何一群人在世界上總有與之相對立的另一群人的存在,是否就一定要打倒對方?能否求同存異?這讓人很容易就聯想到奧斯威辛、南京大屠殺、焚書坑儒和文化大革命。

我在這首歌裡聽不到和平、寬容、自由、友情、親情、母愛、善良和真誠的聲音,聽不到對大自然的讚美,聽不到對生命的歌頌,而所能聽到的只是血腥和仇恨,狹隘和偏見。人是否只能有一種信仰?這種信仰或主義高於一切,並且不惜為它犧牲的主體:自我和他人。

這種灌輸仇恨,宣揚狹隘的歌,遠遠落後於這個時代,可是,我們的孩子們就得這樣一遍一遍地唱下去……

之二:威脅與恐嚇

近年來,社會各界反思和改革語文教學的呼聲很高,在眾多的聲音中,《拯救中學語文》便是改革中學語文呼聲的一部新「盛世危言」。其中作為該書序言的錢理群、摩羅、余傑的關於「中學語文」的三人談,即《中學語文教育弊端及其背後的理念》的貢獻是巨大的。

這個序言帶來新的理念,同時也從多個方面審視了現行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其最大的價值在於讓我們思索一些從前忽視了的問題。當然,作為一種探索,我們也希望聽到另外的聲音。可是,我們聽到了什麼呢?

很快,在「兩會」期間,3月11日的《文藝報》用了一整版刊登了一篇題為《拯救還是戕害》的文章。這篇文章充滿了威脅和恐嚇。

譬如:他說「《審視》這本書是去年4月出版,這正是美國和『北約』大舉轟炸南斯拉夫的時候。過不久,美國瘋狂轟炸我駐南使館……恰恰這時候,《審視》一書出版」。一本探索語文教學改革的書,竟然和美國轟炸我使館掛上了勾。

作者大概也知道國人有健忘的習性,似乎覺得與轟炸大使館掛鉤還不過癮,就立刻聯繫當前形勢,說「《審視》是與法輪功相呼應的」,以圖借整治法輪功來整治異己,威懾任何要求改革教育的聲音。

該文的作者叫凡夫,果然不凡。作者對《審視》一書盡誣蔑之能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他在幾句所謂結束語中,終於道出個中的緣由。他說:「《審視》一書的策劃者們不僅要為自已的聲音爭得一席之地,而且要席卷全盤,取而代之。」原來,他所擔心的是別人「取而代之」。因為擔心別人「取而代之」,所以,就得盡誣蔑之能,以借助政治的力量,強行給你嫁接上某些罪名後,以求得「實際解決」。當然,這不是什麼新招,對於經歷過「文革」的人來說,這種招術只是「溫故知新」罷了。

之三:哲學的詞條

《教育報》2月23日第3版刊登一篇署名江樂山的題為《堅持教育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的文章。該文在「關於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一節中,批評《審視》所說的「中小學長期以來沒有哲學課……」該文反問道:「難道馬克思主義不包括哲學?」

我想江先生可能對哲學的基本概念沒有弄清楚。我手頭就有一本《新華字典》(1980年版),翻開1065頁,查「哲學」詞條:「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是人們對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對存在、精神對物質的關係問題。一切哲學派別按照對這一問題材的不同回答,分成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陣營……」很明顯,是哲學包括了馬克思主義,而不是馬克思主義包括了哲學。

我想,江先生要想堅持教育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就應當多讀一讀馬列主義著作,或者說,至少在大談哲學之前,也該弄清什麼是哲學?案頭放本《字典》是需要的,開卷有益嘛。

之四:難解的詩

《審視》一書的開頭有這樣的一段話:「悲慘的中學生朋友,我的弟弟妹妹,你們學了十二年的語文,居然寫不好一個字條,你們學過數百篇的語文,居然聽不懂一首歌謠……」有些人對這段話特別憤恨,說是煽情,說是對五十年的抹殺,說是批判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那麼真實的情況如何?

有一回,我給大學中文系的新生們講一首「二戰」時很流行的歌,大意是:

春天來了,大地上開滿了鮮花

鮮花哪裏去了?鮮花被美麗的姑娘采去了

美麗的姑娘哪裏去了?姑娘被大兵帶進軍營裡了

大兵哪裏去了?大兵都到墳墓裡了

墳墓哪裏去了?墳墓被鮮花掩蓋了……

這首詩的意思很明白,是寫戰爭對人性和美的摧殘,同時也說明了美的不可戰勝。

可是,有些中文系「大一」的學生是這樣理解這首詩的:

「美麗的姑娘不該采拮鮮花,因為公園裡寫了『不許亂攀花木』。大兵把姑娘帶到軍營裡罰款去了。其實大兵不必太較真,大兵都會老的,而且老了都會埋進墳墓裡的,何必在乎幾朵鮮花呢?」

他們還認為詩的最後一句應當刪除,可有可無。

我們面對學生們如此貧乏的想象力,面對泱泱詩歌大國傳統的喪失,只得痛聲疾呼:「孩子們,把你們在中學所學的語文全部扔掉吧!」

之五:政治掛帥

《審視》一書涉及的一個敏感的話題,是批評了中學語文教材中領袖文章選取比例占多,也就是後來《文藝報》的《拯救還是戕害》給他們扣上的「政治攻擊,抨擊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帽子的緣故。而就在九年前,海峽那邊臺灣島上的一次座談會也談到了這一問題:

「……對於政治性的文章,我認為應該予以刪除,因為占掉太多的白話文的篇幅。……因為課本中政治性文章都是蔣中正、蔣經國、國父三個人寫的,這給我們一個印象,好像他們只會寫政治文章,所以一看到他們的名字,我們就會想又是那一套。……而我們現在選的這些文章很多都不合時宜,徒然導致反感,同時現在也不需要再灌輸那些『革命』之類的思想了,更不需要在國文課時灌輸。……國文課本編輯要旨裡所謂『激發愛國精神』,即使放在公民、三民主義裡也很教條,倒不如把國文課本中的政治教化文章全部移過去,然後好好改進公民、三民主義課本的陳述和教學方式,到那裏去進行思想教育,至於國文課本就留給真正的文學吧!」

他們還評出學生最不喜歡的課文前五名:

《我們國家的立場和國民的精神》(蔣中正)

《一位平凡的偉人》(蔣經國)

《靈山秀水挹清芬》(潘琦君)

《革命哲學》(蔣中正)

《這一代青年的新希望》(蔣經國)

我們發現,兩岸的中學語文(國文)教材雖有諸多不同,但有兩點似乎是一致的,即皆由執政者制定統一教材,教材內容皆是政治掛帥。由此可見,政治掛帥是受到兩岸語文界同人共有的反感的。當然,我不知道後來他們是負著怎麼樣的罪名?

許多政治性的文章在今天早已不合時宜。有的文章即使在文學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在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曾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選取教材應當更加關注當今的形勢,關注時下的生活現狀,關注語言文學這一塊。我們不可能要求寫不出一張像樣的字條的學生去研究文學史和社會發展史。

之六:智慧

有一天放學,我去學校接女兒。她在路上自豪地說:「爸爸,我又得到一朵小紅花。」我照例誇獎她幾句。過了一會兒,女兒若有所思地說:「爸爸。其實得小紅花並不難,我已經知道得小紅花的方法了。」我覺得奇怪,就問她怎麼樣才能得小紅花。女兒掩飾不住得意說:「老師發小紅花時,我就趴在桌子上,裝著這回又沒有我的樣子,結果,老師就問同學們我表現怎麼樣?同學們說,好。老師就給我了。」

女兒的話讓我很吃驚。她才是七歲的小鬼人,卻早早地知道如何乞求憐憫,投機取巧,而這些東西是我付出一輩子的代價都沒有學會的。

我住公安局的宿舍樓。有一天,我聽見幾個男孩在窗口對話。一個說,我爸爸是警長,專門抓壞人;一個說,我爸爸是隊長。你爸爸聽我爸爸的;又有一個說,你爸爸是中隊長,我爸爸是大隊長。你們爸爸都聽我爸爸的,你們也要聽我的。前面的兩個小孩似乎都承認後邊的小孩說的事實,乖乖地跟在了那個爸爸是大隊長的小孩後邊去了。

我看這些小孩也就七、八歲。這些嚴格的等級劃分是他們天才的領悟,還是娘老子教給他們的,就不得知了。

國慶節的晚上,學校組織教師去公園遊園,就餐,觀賞焰火。這天確好輪到我和班上的一個學生幹部責班。我想,這個學生幹部平常為班級做了不少工作,就把我的一張門票給了她。門票很貴的,算著工會的一百元福利。

可是,那天晚上,這個學生幹部依舊來責班。我問:「為什麼不去看焰火?票呢?」她說:「門票送給某校長了。」我很吃驚,難道說我就不知道把門票送給某校長嗎?我這當老師的只知道眼睛往下看,可我的學生們都懂得眼睛要往上看。

我隔壁住著一個畫家,整天為賣畫而犯愁。他兒子上小學五年級。有一天,兒子對父親說:「爸爸,你別愁賣畫了。我想到一個好辦法,你假裝死了。你死了,你的畫就值錢了。我替你賣畫,把賣畫的錢打到你銀行的存摺上……」

我用的是模擬網的手機。現在用模擬網手機的人少了,就想換成一個數字的。我的上小學五年級的外甥對我說:「舅舅,你這個手機千萬別賣掉,將來沒人用模擬網手機時,電信局就會來收購,那時就可以好好敲他們一筆……」

你能想象出這些話出自這些十二、三歲孩子之口嗎?

周作人說:「人生的季節是不能顛倒的。」我不知該為孩子們的智慧喝采,還是得為他們悲哀。

之七:天賦

女兒還沒有學會走路時,姥姥就給她講了許多神話故事:孫悟空大鬧天空,哪咤鬧海,誇夫逐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美人魚,白雪公主,聖誕老人……,可是,女兒上了幼兒園後,忽然對這些故事失去了興趣。

女兒對姥姥說,姥姥,你說的這些全是假的,世界上可沒有神仙鬼怪的。女兒已經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唯物主義者。

我承認孩子們的老師是太聰明的,而且他們早早地把這種聰明傳輸給了孩子。可是,你們想沒想過,那麼多的美麗的神話和傳說,在七、八歲的孩子那兒已經失去了魅力,全成了假的,這是怎樣的惡果?

女兒喝著娃哈哈、雪碧,啃著炸雞,拎著大禮包,但是,她生活的並不快樂,至少說,沒法和我們的童年相比。我的童年是在農村度過的,陪伴著的是藍天白雲,陽光,綠色的田野,清清的小溪……。現在,生活條件無論怎麼提高,女兒都必須每天走進幼兒園,和她的小朋友們一道,繞墻坐成一圈,小手背在後邊,一動不動,一直坐到放學。

課間操的時間太短,就像犯人放風一樣。孩子們曬不到太陽,吹不到風。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麼一定要把他們送到這個地方?所以,我經常看見一些小孩在幼兒園門口哇哇大哭,對那些笑容可掬的阿姨怕的要命。

我一向認為女兒是很有語言天賦的,可這學期,她的語文只考了78分,據說在全班倒數。我記得女兒四歲時,她媽媽領她去浴室洗澡。女兒問媽媽:「浴室的牆上怎麼出汗了?」還有一次,她早晨醒來,對她媽媽說:「媽媽,眼屎在我眼睛上跳舞呢。」除了這些,女兒還能背上十幾首唐詩,還能講許多的童話故事。她甚至能將《還珠格格》說的頭頭是道,比她母親還強。可我不明白,她的語文水平怎麼會在老師眼裡這麼糟?

女兒考試成績不好,從前活潑的小臉變得悶悶不樂,心事重重。她媽媽發現她默字沒默出來,就罵她,說了一大堆難聽的話。後來,女兒考試沒考好,就學會隱瞞,學會了說謊。她謊言編得很圓,幾乎看不出什麼破碇。

女兒的語言天賦以一種扭曲的方式發展。我擔心她像絕大多數人一樣,沒有自信地活著,依賴謊言而生存。

之八:語文課與文學

有一次,「電大」請我去給學生開一個文學講座。他們早早就把海報張貼出去,寫著:歡迎著名某學者來我校作講座。那天下午,「電大」禮堂裡學生爆滿,大約坐了兩百多人。

開講前幾分鐘,組織者向學生們透露了舉辦的是一個文學的講座。呼拉拉——,學生們猖狂外逃。這讓組織者始料所不及,轉眼間,禮堂裡變得空空蕩蕩,只乘下十幾個人,其中有些是學生會幹部,因礙於組織者的面子才沒有離開。

組織者十分尷尬。我們只得將講座改成了座談會。

我問學生們,為什麼談到文學,就談虎色變,桃之夭夭呢?學生們說,文學不就是語文老師課堂上講的那些東西嗎?我問,你們那麼多堂語文課不同樣堅持下來了嗎?學生異口同聲說,那是因為考試。話外之音是,你這文學講座又不考試,當然就沒人聽。

我們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把學生的興趣引入課堂,還是把學生從語文課堂上攆出去?有許多人學了這麼長時間的語文課,卻說不出哪篇課文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說不出哪篇課文對自己的成長產生過影響。文學在學生眼裡就是語文課上枯燥乏味的說教,死氣沉沉的板書和一大堆課後作業。

我不知道學生把語文同文學對立起來的情緒是從什麼時候產生的。同學們對文學的熱情就這樣被語文課耗盡。

之九:體制

我們學校這幾年大談語文教改,然而收效甚微。原因何在?

我認為體制上出了問題,特別是用人體制上問題嚴重。

我們學校存在著一種普遍現象。有一類人,課講不好,從講臺上下來後,分派到科室和後勤部門工作,而這些人在這些部門也確實價有所值,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這些部門有著與領導聯繫緊密的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很快這一類從講臺上淘汰下來的,受到了重用和提拔。有的當上教務科長,有的當上校長,有的經過此番鍍金後,重新回到講臺上,但是,是以教研組長學科帶頭人的身份回來的。

這樣,我們的教改就須在一幫最糟糕的人領導下開展,這就是改了這麼多年改不下去的原因。

有一年,我們學校從外地通過複雜人事關係調入某語文教師。當時,學校組織語文教師聽她的課,大家一致認為,課講的很糟。這樣,這位教師就只有先擺在辦公室打雜,後來又去教務科幫閑。

幾年後,這個很少上課的女教師竟然當上了語文教研組組長。教務科長向我們解釋說:「某某的人品、水平都差。我們研究決定,讓她離開教務科。因為她是科員級,相當於股級,所以,就只好讓她當語文教研組長。因為語文組長也是股級。」現在,我們的語文教改就在這位從民主和集中兩方面看都不合格的組長領導下開展,結果可想而知。

目前,中小學和中等專業學校,外行領導內行的現象依舊極為普遍。你講課講得好,就只能永遠站在講臺上,接受一些不學無術之徒的指導。學校領導極少是從課堂上提拔的,也極少有因業務知識強而受到提拔的。

沒有好的學科帶頭人,還談什麼教改?這就是教改搞得非牛非馬的原因。

之十:素質教育

近年來,素質教育代替應試教育的呼聲很高。可是,究竟什麼是素質教育?在一些人眼裡,素質教育就是不考試,不布置作業,又稱減負。其實,素質教育只是教育的目的,即提高人的素質。而應試教育只是一種教育的手段,是對教育的評估、論證。以目的來取消手段,是否有失偏頗?

就目前的現狀來說,素質教育還缺少客觀評判的標準,應試教育雖然存在各種弊病,但是,還沒有能找到一條比其更客觀公正的手段。秦暉先生認為:「無論如何,『在分數面前人人平等』比之憑門第、出身、關係、背景,憑財力,憑有權者或其他人主觀色彩濃厚的舉薦等等來取人,都有要好得多。尤其在一個社會機制不健康、舉薦容易流為黑箱操作的環境下更是如此。」

現在,有的學校取消了期中考試,不布置家庭作業,另外搞一個課外興趣小組。他們以為這樣就實現了「減負」。可是,學生家長認為所謂的「減負」,只是學校減了負擔,而家長們增加了負擔。他們用了一個「踢皮球」來形容。家長們額外給子女增負,以應付將來的統考,應付日益激烈的競爭。

有些課外興趣小組擺在星期六,既占用了教師的休息時間,同時又因向學生家長收取費用,搞得教師和學生家長都不滿意。

其實,素質教育的關鍵還是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教師的素質不提高,還談什麼素質教育呢?目前,以中國高校為例,中國高校教師與學生的比例是1∶10.35。而美國是1∶17,韓國是1∶22。所以說,中國缺的不是教師,而是教師的素質。

之十一:虛假的命題

我對1994年江蘇省中等農業學校招生考試的作文試題作過一個個案分析。作文題目如下:「1992年,中日兩國草原探險夏令營中,日本孩子病了硬挺著走到底,中國孩子病了回大本營睡大覺;日本孩子家長走了,只給孩子留下鼓勵,中國家長來了,在艱難的路段將孩子拉上小車;日本人說,中國的下一代不是他們的對手。夏令營成了兩國下一代人的一次較量。」

據有關報導說,這件事純屬子虛烏有,是博聞強記的出卷人屋子裡的創造。當然,我們並不反對這種創造,而只是對此作個分析。這樣的作文題說了這麼多的話,而真正留給學生的想象空間並不大。作文的走向都已經在題目中預先設計好了,無非是說,中國的家長忽視了對下一代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如果這樣下去,我們的下一代將輸在日本人手上……

我記得只有一個學生對這篇作文題的比較方式產生疑問。他認為日本參加夏令營的同學和中國參加牧鈑耐В疾荒艽砣俊V泄渭酉牧鈑耐且恍┘彜ヌ跫嫌旁降某搶錆⒆櫻趺茨艽碇泄磕兀扛猛У拇鳶賦鱸は壬杓坪玫淖呦潁絲上攵?p>孩子病了是否該回大本營睡覺?我想起我上初三時發生的一件事。那時,我們班上有一個同學。他是全縣統考第一名。有一次,學校組織馬拉松長跑,恰好這時,他患了病毒性感冒。班主任要他帶病堅持參加比賽,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為全校學生樹一個榜樣。就這樣,他堅持跑完全程。可是五天后,這個品學兼優的同學就離開了人世。

語文教師在作文課上,製造大量的虛假作文命題,結果只是教會學生如何製造謊言。譬如:寫學雷鋒、做好事的作文,同學們就會在一夜之間撿到許多錢包;寫父親、母親,就會有許多同學莫明其妙變成了孤兒;寫我的老師,絕大多數同學會寫語文老師,學生說出的話讓你感到肉麻……。還有的教師竟好意思把這樣的作文四處給人看,說這就是他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真、善、美,沒有真,還談什麼善和美?

王蒙認為,作文的真實其實是個牽涉到一代人文風、學風和做人的大問題。只有讓中小學生用自己的腦子、自己的筆、自己的語言來寫作文,才能真正達到學作文、學做人的目的。

之十二:統考鬧劇

1994年,江蘇省農林廳為推售一套自編的教材,對全省八所農業中等技術學校實行統考。他們打著「教考分離,檢驗八所學校的師資水平」的招牌,演了一出統考的鬧劇。

統考的關鍵還是一個「考」字。如何考?他們做出了這樣的一些決定:語文考試不考作文。因為作文的評分標準較難把握,擔心教師從本位主義出發,對本校與他校的評分標準不統一。雖說教材叫寫作教材,實際上不考寫作,而考一些關於寫作的知識。

譬如:計劃的三素是?說明文的主要特點?什麼是間接抒情?條款式合同的構成?專用書信與一般書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等等。卷子的全部內容由概念組成,只考了機械記憶能力。

他們還對出題範圍作了規定:即由八所農校各出兩張卷子,計十六張卷子。這樣,各所學校為了考得好成績,就想方設法湊齊這十六張卷子。老師預先做好答案,再讓學生加班加點地記,還喊出了為校爭光的口號。臨考的前夜,因為有的卷子剛剛搞到,就讓學生集體加班到凌晨,有的學校還發夜餐等,嚴重摧殘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最後考出的成績更荒堂,以我帶的一個班為例,竟考出了平均89分的高分。有的學生得到了有生以來的語文最高分。因為這些學生的速記和速忘同樣驚人,這方面的能力很早就得到了開發和培養。

某些人為謀取一己之利,如此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竟然在全省範圍內有組織的開展進行,難道還不引起我們對現行教育體制的擔憂嗎?難道說這麼多的校領導就沒有一個懂教育嗎?難道這種擔憂是杞人憂天嗎?

之十三:流氓的愛國主義

圓明園大水法、遠瀛觀遺址,是圓明園裡最美麗、最壯觀、最令人痛心疾首的地方,也是對後來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最生動的地方。那種「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的景象,有一種殘缺之美。文明與野蠻在此形成鮮明的對照。每個中國人來到這兒都會對帝國主義的侵略產生無比的憤怒,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不過,有些人表達這種情緒的方式筆者就不敢苛同。

大水法和遠瀛觀的潔白的大理石柱子上,塗滿了污言穢語:「老子日八國聯軍的奶奶!」「落後就要挨打!」「某某到此一遊。」「不忘國恥!」「狗日的八國聯軍!」等等。我想對我的義和拳同胞們說,你們這樣亂塗亂畫,並不是愛國,而是對美的踐踏,對珍貴遺址的破壞。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文盲也同樣不是愛國主義。

在這裏,我既看到了帝國主義的暴行,也看到了孔夫子說的:「禮義失而廁於野。」

之十四:師德

校園不是世外桃園。今天,在商品大潮的衝擊下,校園裡拜金主義滋長,可以說,沒有哪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教師的師德經受著嚴峻的考驗。只有極少部分的人堅守著師道尊嚴,堅守為人師表的準則。可以這麼說,金錢交易嚴重地損害了師生之間的關係。

這幾年,我當班主任,親眼目睹的了一些普遍的醜陋現象:

1,校服:新生到校後,就要做校服。這時,往往是班主任和體育教師在其中私下交易、取得回扣。如果校服不讓體育教師來訂貨,你班上學生的體育成績肯定不會好的。因為這樣的壞風氣開了頭,所以,校服往往是實際價格的一倍以上。

2,某些任課教師,往往事先放風,說班上某某學生不及格,然後,就有學生來說情,通關係,一條煙或幾瓶酒,這樣就過關了。所以,學生們都知道如何及格的竅門。我班上就有一個學生專門從家裡弄一批假煙假酒,在校內銷售,同學們都知道是專送老師的及格煙和及格酒。

3,某些班級要想評得先進,就得拿出班費請團委學生科幹部的客,還要關注各科任課教師。所以,我們班委會開會時,大家一致意見是不要當先進班級。

4,考試存在嚴重的泄密現象。有的是任課教師泄密給關係戶,有的是打字室教工和教務室教工往外泄密。

5,自編教材,講義,額外向學生收取費用。

6,拼命多上課,多拿講課金。教務上只認量,不認質。有的教師甚至一天上六節課,有的同時上兩個班的課。

7,班費賬目混亂,班費成了班主任的私人金庫。

我所說的師德經受最大考驗的原因主要在於,那些不講師德,在學生身上撈錢、口碑極差的人,因為適時地賄賂,受看不見的手的操縱,反而在學校裡如魚得水,儼然一副新派人物的面孔。

之十五:民主與專制

我當班主任時,決定在班上開一塊民主試驗田。

我們班上的班幹部全部民主選取產生,實行的是海選制;班級重大事務決策由全體投票決定;每年的三好生,優秀學生幹部都有民主評議……。可是,我的這套民主班委很快就出了問題。

首先,他們爭當和事佬,擔心得罪人會失去選票;其次,接受賄賂,包庇犯錯誤的同學。他們對付我的檢查,就是靠蒙騙。班級工作就成了問題。相反,我隔壁一個號稱母老虎的班主任。她搞專制,全是一人說了算。她們班上的同學是敢怒卻不敢言。雖然同學們背後罵她,但是,她們班級工作相反開展的很好。

我尊重同學們的人格和自尊心,很少批評人,對犯錯誤的同學以說服教育為主,可效果不佳。隔壁的母老虎往往是以侮辱性的話語對待同學,而且滿嘴的恐嚇和威脅,可效果卻很好,同學們談虎色變,都怕犯錯誤落在母老虎手上。

我和母老虎交流工作經驗時,她批評我,說我工作的失誤就是太把學生當人看了。我覺得這既是我班主任工作的悲哀,也是我們教育的悲哀。因為我們的學生經過這麼多年的奴化教育後,當你給他做人時,他卻無所適從。奴化教育已經使他們養成了奴性。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該像羅伯斯比爾那樣,如果人民不要民主和自由,就得用專制來強迫他們接受。有些同學甚至說,他們寧肯要一個專制的班主任,也不願要一個民主的班委會。

之十六:目的

我們的教育目的何在?是要將學生製造成一個會生產的工具,還是培養成一個有理想、有文化的新人?

目前,許多學校,特別是一些專科、專業學校,技術主義傾向嚴重,把學校當成培訓專門技能的場所。這種極端功利的辦學思想、辦學目標,急功近利,舍本求末,必然導致重視某一技能,而忽視基礎理論的學習和研究。

輕視文科的現象很嚴重,這不僅是對語文教育的輕視,而且對整個人文科學和人文教育的輕視。

以筆者為例:我在一所技術學校任教。我已出版多部長篇小說,在全國的一些文學期刊、雜誌、報紙上發表多篇文章,但是,這些都末被列為學校的創作成果,甚至還被一些人認為是不務正業的表現。

眾所周知,如果我們這個社會在技術主義的籠罩下,忽視人文建構,那麼,培養出來的也只是一些人格不健全、心智不豐富的街頭工匠。秦暉先生認為:「對技術型人才的重視與其說是基於工業文明,不如說是基於『洋務意識』,即擔心落後要挨打。」如果受教育者基礎薄弱,專業分工再瑣碎,實際上也不能適應知識迅速更新的今日世界。

我們只要回顧一下這些年的教育格局,就會發現,我們的教育從來就沒有回到教育正確的規道中,先是政治掛帥,後是技術主義,實用主義,拜金主義。

但是,「現代的人類之所以要設立具有相對獨立於國家行政的社會地位的現代學校教育,其主旨即在於向社會的下一代提供比國家政體和風俗習慣更具超越性內容的社會教育,從而可以使他們有能力擔負起進一步改造社會、推進文明的職責。」

之十七:語文考試

語文考試搞的比數學還要嚴密,好象答案只是唯一的。其實,語文這東西有著很大的模糊性。據說數學也有模糊數學。譬如說,「僧敲月下門,」難道說「僧推月下門」就一定錯了嗎?

有一次語文考試,題目是把一段文字按正確的順序拼接。當時我教的班上沒有一個同學做的符合標準答案。經過分析,我發現其實學生做的也都沒有錯,只不過並不是最佳的。並不是最佳的選擇與錯有很大的距離呢。這樣的問題在全國統考也常出現。

所謂標準化的試題其實並不標準。有許多只是電腦時代、數字化時代的產物。譬如按標準化電腦評分:答案是惟妙惟肖,就不許答栩栩如生;答案是協力同心,就不許答同心協力。

我發現一個規律,越是水平低的人,出的試卷偏題怪題還越多。試題多摘自某些鉆牛角尖的試題庫。出偏題怪題的目的:一是想顯示自己的高人之處;二是刁難那些不馴服的學生。王蒙說,他曾經做過幾次中學語文標準化試卷,成績都不理想,其中最好的一次成績也只有60分。

之十八:不求甚解

現在,許多語文課的教學,還採用著原始的大卸八塊的教學法。即把一篇課文分段,然後再分層,然後再落實到某句話,再及字、詞等。相關的有句子成份分析,修辭手法分析,邏輯關係分析等等。這種庖丁解牛般的支離破碎一篇課文,往往會忽視對課文靈魂的那一部分的把握。

我贊同摩羅先生說的:「對大師們的精典之作,要講求不求甚解。」

我們怎麼能要求學生一下子就達到大師的深度和廣度,任何人對作品的理解無法脫離個人的生活經歷。有的作品是需要反覆去讀的,對作品的理解與一個人的成長階段性分豢N頤俏薹ㄒ笱印逗炻ッ巍分鋅吹椒飩ㄉ緇岬乃ネ觶參薹ㄈ醚嫻拇印犢袢巳占恰分鋅吹郊蓋甑鬧泄吩詞恰勻恕幀?p>之十九:中國語言

語言是一種很複雜的現象。海德格爾說:「語言的邊緣即世界的邊緣。」如此複雜的現象怎麼可以簡單對待呢?

中國語言與西方語言相比,更講究意會,心領神會,其特殊的魅力也緣於此。而西方語言的邏輯性較強。譬如:我們常說的「老頭子曬太陽」、「打掃衛生」等,就不符合西方語言的邏輯。你無法用主謂賓的格式來劃分,但是,每個中國人都能明白你說的意思。

中國語言與西方語言相比較,較為含蓄,符合東方人的心理特徵。

譬如,英語一張口,你就大概知道對方所說的是地方、時間,還是為什麼,它用Where,When,Why,What等開頭。

而東方語言會說上半天,你竟不知所云。比如:「昨天晚上我看見路上一個女孩子……」你知道我這十一個字下面要說什麼嗎?多種可能性或許在十一個字後才出現。這與東方人的性格相關。就像一個老農去你家借鋤頭,他會先說些天氣、地裡的莊稼、孩子上學的事,最後出門時,漫不經心地說出真實意圖,而很少直奔主題。

中國語言因為邏輯性上的欠缺,所以,中國很少能產生出大的邏輯學家。大約只有春秋戰國時的名家。而同時期,古希臘已經產生出亞裡斯多德,已經建立起完整的邏各斯體系。但是,中國語言也有著自己的特殊魅力。它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效果在文學作品中表現了多種可能性。例如,唐宋詩詞達到世界文學的高峰,至今依舊光彩奪目。

我們的語言審美也出現了問題。譬如《明湖居聽書》中的一句:「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裡養著兩丸黑水銀。」我們一定要說這一句很美。

這樣,就有學生模仿,寫《我的同桌》,「她的頭髮像黑色的瀑布,眼睛像夜明珠,鼻子像大理石,嘴像一條小船,臉盤子像十五的月亮……」當所有這些比喻拼湊到一起時,就出現了一個極恐怖的形象。我看還不如說一句「我的同桌很美」來的實在。

現在的語法分析體系還是從西方套用來的。就是說,我們使用著中國語言,而衡量這種語言的標準卻是西方的。這套不合體的標準,正是我們在語文課上津津樂道的。有些老師對修辭、語法、表達方式等存有一種戀物癖。

我們更應當從整體上去把握中國語言,把握語言的整體特徵。我們不可能要求每個學生都成為語言學家、邏輯學家。

之二十: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教師與學生的關係的問題。

我們的文化觀念和教育體制給了教師這樣的一個地位,莊嚴的說教者、指導者、絕對權威。而學生只能被灌輸、被管教、被批評、被指導。中國人的教育過程就是一個以犧牲人的尊嚴為代價的求得功利目標的實現過程。所以說,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

學生因為長期處於接受狀態,就出現了一種接受依賴症。他們不會說話,不會表達自己的思想,處在一種失語狀態下。因為高明的教師問的題目總是那麼難,像腦筋急轉彎之類。學生舉手回答,多數是自討苦吃,自取其辱。學生無法在回答課堂提問上從教師那兒得到優越感,多數是從教師那兒找到自己低能的證據。所以,現在的學生乾脆不舉手,加入到沉默的大多數。

這樣的現象很可怕的,幼兒園提問的比小學多,小學比中學多,中學比大學多。難道說學生真的沒什麼問題可問?

有一天,哲學家羅素問哲學家穆爾,「你的學生中誰最優秀?」穆爾說是維特根斯坦。「為什麼?」「因為,在我的所有學生中,只有他一人在聽我的課時總露出迷茫的神色,而且老是有一大堆問題。」後來,維特根斯坦的名氣超過了羅素。有人問:「羅素為什麼落伍?」維也納特根斯坦說:「因為他已經沒有問題了。」

有一天,我走進教室,發現前面幾排的女生紛紛拿出本子和筆,低著頭、豎起耳朵準備記錄。這是一種奴性的依賴。我告訴她們,上我的課沒東西可記,我只要求你們參與,參與到這堂課的教學中來。你們只想著記錄,法院書記員似的,忘掉了參與這堂課的學習,效果肯定好不了。

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之間應當是一種雙向交流的過程。而我們的一些教師,照本宣科,講課時低著頭看教案,或者翻教參,這樣,你如何把握課堂上的反饋信息呢?有的教師乾脆就抄黑板,一堂課下來,學生沒看見他的臉,只看見一個背影。

課堂教學不應該很沉重,像憶苦思甜似的,一個個苦大仇深的樣子。什麼是學習的樂趣?什麼叫寓教於樂?我看著一個個像小老頭似的,過早成熟的面孔,就明白了,這就是揠苗助長造成的後果。所以,聰明的老師懂得在課堂上適當地製造一些笑話,玩一點小幽默來調節課堂氣氛。

學生上課看小說、走神、睡覺,說明了什麼?請你最好別打攪他,而應當想想該怎樣把課講得生動些。如果有一天,你教的這門課不用考試,而學生依舊來聽你的課,那麼,你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師。這比任何公開課、評比會強多了。

摘自《中國研究》2000/11(16)
作者簡介:
申維,(揚州農業學校)主要作品:《東方紅小學》《狼狽不堪的生活》《愛情乞丐》等。(http://renminbao.com)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1/14/6122b.html
 
文章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