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讯】国家情报,不但是评定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指标,更是攸关国家安全及人民福祉的守门员,因此除了本国政府对于国内各重点情资的掌控务必确实之外,各国政府更是处心积虑的以正常及不正常的手段及管道,搜集或窃取他国的国家情报资源,且放眼世界各角落,无时无刻不在上演一场场谍对谍的斗争,上至以国家专属之情报机构,下至一般贩夫走足,均在特定的信念及利益下进行情报搜集或交换的活动。

  依现阶段台海两岸的紧张互动而言,中国自有形的文攻武吓,以至无形的思想、言论、经济、治安等的分化及渗透活动,均是依循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对台工作领导群所拟定的工作计划实施,而整个参与单位包括了中国的(一)中央军委会(二)人大常委会之一部份高层人士(三)总参谋部之第二部及第三部(四)总政治部所属之联络部(五)国家安全部(六)统战部之第106办公室(七)调查部(八)国防部(九)外交部(十)新华社(十一)国台办(十二)其他学术性研究机构或第三国驻台之商业、工业机构等。共计12大类,约320馀个大小单位。

  中国解放军所有的情报机关,其地位仍高于一切行政体系上所编制的情报单位,而且军事情报机关在其国家预算上也是列入不得记载的项目,仅以单位代号做为名义来编列庞大预算。例如统战部所属的对台工作小组,为了避人耳目,特以「106办公室」做为全国23个对台统战单位的代号。

  此外,基于中国共产党是以搞全民情报起家的,所以历年来中国军方高层一再打著「民意」的口号,持续向党中央要求政治资源。以「十四大」为例,具有军人身份的中央委员竟占21.5%强,足见军方势力对于中国的国家政策制定仍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换言之,中国政权的权力结构,仍然偏重在军事势力之上。而军方之所以能向党中央持续施压的理由,就是因为军方实际上拥有了整个国家情报资源。

  近年来,中国政府为求得自身在国际地位上的发言角色,除了依循正当之外交管道频频开展领域之外,对于搜集世界各国的国力资源也列入情报工作的重点。但较值的注意的是,中国由于较缺乏国际情报活动的「交手经验」,因此往往需要借由经援或军援的方式,自第三国转手取得重要资讯,所以整个情报活动的运作,大体而言仍是以幕后手法为主,这也是国际上每次破获以中国为幕后主导的间谍案时,总无法以直接证据指控中国政府的主因,但这种方式却也是中国自我保护的极佳方法。

  但对台湾而言,由于中国高层至今仍坚信当年国共内战时的战果,是以国民政府高层做为控制手段而获取胜利的,所以其对台的工作计划仍是以「人」做为「工作目标」。也就是说,只要能够接触相关高层的政(事)务官员,其手中的国家资源现况便可完全掌握,这对于我国民主化的政府体制已构成极大的泄密威胁。值得重视的课题是,中国对台湾进行情报活动的机构,均是以军事机关做为主导,一切搜集的政治、经济、军事、民生、交通或内政等计划作为,均是由中国的总参谋部、统战部及国台办负责汇整,并且每日定时印制「台湾情势报告」、「台湾军情概况」,以及由官方媒体新华社所印制的内部参考报告「外文报参」等,全力进行对台的政军情势监视。同时,对于「台湾独立」、「台湾外交或外国势力介入」等两大重点,更是专做以刺激军方内部文宣的重要参考,以为所谓「武力保台」做铺路的工作。

  中国对台的情报工作,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经营最久,同时也是规划最澈底的情报网。原因是,中国共产党自从1950年代后期,在台湾海峡与台湾军方情报单位所派遣的人员多次交手后,发现唯一能完全掌握台湾军事行动的方法,就是「必需要由台湾内部进行渗透才能获得效果。」

  所以整个中国对台的情报网,在近50年的暗中布线中,已获得一个相当程度的成绩。且伴随著台湾解除戒严,两岸逐步放宽来往的管道,以及资讯上的密切往来之后,中国派驻在台湾的正式谍报人员呈现「量少质精」、「上下齐手」的布线方针。其实,在资讯呈爆炸状态的台湾,进行情报活动所需要的,并不是过去台湾所想象的那般惊险刺激,不旦没有什么俊男美女的情节,更不会有电影007冒险潜入高机密地区的惊人故事。唯一出现的,就是一再重复出现的庞杂资料,以及一次次平凡无奇的领取相关信件及文件。

  不过,这种现象并不表示中国已不再搜集台湾的军事情报,原因是军事情报的范围具有相对性的特性,更不是单凭媒体的报导所能完全掌控的。一般搜集军事情报的种类,大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以硬体的军备事务为主,另一种则是以软性的军队士气、各级指挥官领导风格等为主。

  在硬体的军备事务方面,并不是一般外界所认识的那般简单,而过去国人总认为武器数量的多寡、武器种类的分布、编装,就是一种军事上的高度机密。但事实上这种观点已经是完全落伍的想法了。因为中国要的,是国军各单位的武器系统妥善率现况,以及所谓的「技术情报」。也就是说,中国情报单位根本就不是关心台湾有多少架战机,有多少辆战车等这类量化上的无聊问题,因为这些资料在国际军火市场上所能提供的数据,比起台湾各个媒体所报导的准确,更比那些口沫横飞的军事家具有情报价值。

  因此,每当国军部队正在进行年度单位编制内武器的高级装备检查,亦即俗称「高装检」的前后,中国便会动员所有能够动员的管道进行了解,尽全力搜集各单位的武器装备妥善率数据。所谓「妥善率」,是军队专有名词之一,其数据所表示的,就是该种武器的平均堪用状况。例如某单位的战车具有70%的妥善率,其所代表的意思,就是表示该单位所有的战车,只有七成可以使用,即10辆中有7辆可以执行任务。中国对于这类直接影响军队战斗力的军事情报极为重视,事实上当年中国发动「八二三炮战」时,正是在截获台湾驻金门守军紧急向本岛要求优先拨补弹药的电讯后,这才决定发动时机的。因为当部队以紧急电讯发出优先拨补弹药时,多半是该部队在弹药的战备储量上已明显不足,正是中国可以利用炮战进行制压射击的时机。

  有了这种经验,不管是中国,或是台湾军部队,往后在整体后勤的补给数据上均极为慎重,避免有任何泄密的现象。而中国解放军在近年来的演训中也确实恪遵通讯保密的要求,每当放军实施演训时,国军的电侦单位都相当不容易破解许多重要参数。除了一般的战备整备状况之外,中国对于台湾军方所拥有的「技术情报」亦极有兴趣。所谓「技术情报」,其实正是使用者如何运用现有之武器系统的泛称,但也可以解释为分析武器系统的性能特性的一种数据资料。

  中国军方对于搜集台湾军方各类高精密度武器的「技术情报」一向甚为重视,因为除非是使用这类武器系统的人员,否则多数人是无法详细解释整个系统是具有那一些战术上、或战斗上的优势。例如台湾空军的IDF战机,不管是中国或是其他国家,多半仅能以推算的方式计算IDF战机的精确性能。至于这种战机在什么高度具有最佳之作战操作速度、或是在地面战管的导引下可以利用多少爬(钻)升角度进行接敌或拦截等性能数据,一般外界是根本就无法正确得知的,但却是中国情报员所极力搜集的关键性技术情报。

  事实上有关IDF的作战性能,在1998年以前一直不受到解放军情报单位的重视,许多中国的网站或是官方媒体甚至是以「杂种机」来轻谑IDF,不料有一次我空军在台中的「战测中心」一架IDF在嘉义外海与2架F-16相互缠斗的结果,IDF竟然在90秒内,以连续的「高速跃越动作」轻松「解决」了2架虎视眈眈的F-16,这种性能让中国的情报单位必须重新对IDF做性能上的估算。

  上述情况亦仅冰山一角,占整个情报工作一小部份而已。此外,中国对于国军上校级以上的部队指挥官,亦多有专责单位进行研究。其所汇整的资料则存于一般的电脑磁片中,而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络部上海联络分局进行比对作业,并定期进行资料整理及其他修正工作。中国研究台湾军方战斗指挥体系成员的现象,可以说是在国共内战中发展出来的一套统战模式,以便随时可以针对部份共军头痛的人物进行「挖根」的工作。「挖根」工作就是针对特定人士的私生活或其家属的违法犯纪等前科,以非正当管道刻意向相关高层透露,迫使该员必需另调他职或查办等。相信这套中国所擅长的技俩至今仍极为具有震憾效果,值的国军各级单位主官警惕。

  严格来说,中国对台所进行的情报搜集活动,在国际情报网上是一个特例,原因是近年来中国所热衷的情报,多半可由台湾国内的众多媒体去分析整理,尤其是现阶段中国领导高层已不再迷信过去「战略上轻视台湾,战术上重视台湾」的观念,反而在解放军一再获的俄罗斯、意大利、以色列及美国等高科技系统之后,对于台湾的军备已经出现「轻视」的态度。中国军方这种过于「轻敌」的乐观态度,可形容是一颗台海危机的不定时炸弹。

  在1995年到1999年的几次解放军的年度演习中,中国高层对于如何「武力保台」的态度,采取了一种可以经由战争的必要手段,迫使两岸建立统一的模式,这已几乎完全视台湾为一个可以随时用武力夺取的土地。也由于中国对于台湾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却从未真正展现追求和平的诚意,国人在积极寻求两岸交流的狂潮中,万万不可轻忽目前解放军过于「轻敌」的乐观态度。这对于台湾不但是一项警讯,更是对于整个远东地区产生了极大的幅射效应。

摘自(博讯网)(http://renmin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