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遭暗算 反貪小說《天怒》作者陳放
2000年8月31日發表
北京作家陳放(《天怒》作者) 以小說《都市危情》揭露官場腐敗根源,在深圳街頭遭人痛毆,也險在北京寓所被暗算;小說改拍電視連續劇,但北京市委一些官員傳言全力抵制。北京作家陳放寫了小說後,又寫出一百十八萬字的以反腐敗爲主題的小說《都市危情》(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他在現實生活中卻遭到邪惡勢力的報復。 事情發生在深圳。今年夏季的一天,陳放步出富臨飯店,就被人盯上了。他剛走進火車站旁邊的橋洞,身後有三個人追上來。陳放還沒來得及反應,三個人就圍上去,揮拳狠狠揍了兩分鐘,離去前搶走了陳放的手提電話和身上的錢,還說:「陳放,作家不是好當的吧,小說不是那麼好寫的吧。」他們叫得出他的名字,也知道他是寫小說的,顯然是衝着他而來。陳放事後說:「我明白,他們要打的就是我。他們完全知道我的行蹤。」 八月十日,陳放剛從山東省臨沂縣爲《都市危情》簽名售書。他向亞洲週刊表示,在北京,在深圳,有好幾次,他走在人行道上,突然背後有人將他往馬路行車道上推,好幾次險些被推入車輪底下。如今他單獨上街,都走靠店鋪的一邊,不敢走靠馬路行車道的一邊,以防遭人暗算。
一天深夜,他在北京的家,夜半敲門聲令家人驚醒了。陳放從門上的「貓眼」往外望,三個青年便衣男子在門外,其中一個腰間還有手槍。陳放家有兩重大門,一道木門在面,一道不☆鋼防盜門在外面。來者自稱是公安局的人,說找陳放有事,要談談話。陳放問他們警號,要打電話覈實。他們說:「你把面的木門打開也行,防盜門鎖着,我們也進不來。隔着防盜門,互相能照面就行。」陳放說:「木門打開,你們不就能朝我開槍了嗎?」僵持了好一會,這三人終於走了。
陳放寫反貪反腐敗題材小說,一再聲明故事情節純屬虛構,但總有人「對號入座」,因而一再對他「不客氣」。北京市一些中層幹部與陳希同、王寶森犯罪集團有牽連,沒有被揭露,至今仍在權力中心,他們有的對《都市危情》耿耿於懷。所以陳放說:「反腐敗,我們預備好一百口棺材,九十九口給腐敗分子,最後一口棺材留給自己。」
肩負社會責任深感孤獨
陳放說,知識分子要盡一份社會責任,要發出一點你認爲應該發出的聲音。他說:「這個社會處在轉型階段,人們的注意力轉向了個人生活質量的提高。多數知識分子都轉向了以自我爲中心,而像我們這種繼續以社會責任爲最基本的價值觀和行爲指南的人,感到很孤獨,很無奈。關注腐敗,需要有獨立的人格精神,既有對愚昧的批判,又有對體制弊端的批判,這是需要承擔風險的。」他認爲,正直的知識分子要有一種獻身精神,敢於承擔社會責任,有犧牲精神。
這位於九九年被日本《現代週刊》遴選爲年度世界著名知識分子的中國大陸作家,兩個月前出版了小說《都市危情》。小說敘述的是,權勢顯赫的常務副市長何啓章突然飲彈身亡,由此拉開了一場尖銳複雜的反腐敗鬥爭的大幕。市長原祕書李浩義涉嫌鉅額非法集資案而被千里誘捕;市委書記的兒子焦東方趁亂拋出副市長何啓章與電視臺女主持人幽會的錄像帶,致使女主持人宋慧慧割腕自盡。負責調查何啓章自殺案的紀檢官員,因汽車剎車失靈而遇難於野山荒坡。
反貪局處長陳虎與女同事焦小玉深入調查,一步步揭開這個城市高層的腐敗黑幕,逃往境外的罪犯被引渡回國,市委書記被捕入獄,但明爭暗鬥非常複雜,記下犯罪事實的筆記本失蹤,某副部長利用職權包庇罪犯,收買公安局長爲在押罪犯暗通消息,設陷阱使女檢察官含冤入獄,同時掩護真正的罪犯出逃境外。爲了永久掩蓋鉅額受賄、販毒走私等一系列罪行,犯罪集團殺死了一個個知情證人,但終究仍逃脫不了人間正義的懲罰。
小說揭黑幕 擠身暢銷榜
這部小說出版以來,便☆身中國各省市新華書店暢銷書排行榜,多家日報連載。儘管陳放一再聲明,小說純屬虛構,但不少讀者依然將小說視作是揭露王寶森、陳希同腐敗大案的紀實文學。據悉,由於題材敏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從出版社調走五套樣書審閱,並要求出版社提交審讀報告。其實,中共中央宣傳部長丁關根此前已審讀此書,並未表示任何意見。
兩個月前出版的小說《都市危情》,上、中、下三冊一百一十八萬字,因題材敏感,被北京市文化市場綜合管理處限制在第一渠道□即國有新華書店)發行,不允許在第二渠道(即非國有書店)發行,印了十萬套,目前已售出九萬二千套。應讀者要求,作者陳放已在三十座城市爲讀者簽名售書。
談到腐敗,陳放說,目前中國社會的腐敗有五種表現形式:首先是經濟腐敗,行賄受賄、轉移國有資產等;其次是政治腐敗,表現爲買官、賣官、任人唯親,拉幫結夥;第三就是司法腐敗,貪贓枉法,官官相護,保護貪官污吏;第四是精神腐敗,意志萎靡,沒有進取心,失去判斷力,失去了價值觀;再一種就是行業腐敗,利用國家的某些壟斷,譬如電力、水利等行業,利用它的壟斷地位向社會強行收費。
陳放說:「這些腐敗加起來,就使腐敗成了一種常見的社會現象。我寫的《都市危情》,沒有簡單去寫一個腐敗問題,它是通過一些腐敗案件去討論產生腐敗的原因。」他認爲,從一個具體的單位來說,從一個具體的區域來說,從一段有限的時間來說,你反對這種腐敗,你所遇到的是一個極其強大的、難以超越的力量。反貪局人員及紀檢、檢察人員,面對一個具體犯罪嫌疑人時,實際上他面對的是一個體制,所以他往往可能最終只是判了一個人,他卻是得罪了一百人、一千人。
腐敗如韭菜 割了又長
陳放認爲,僅僅在道德上研究腐敗問題,是無法找到一個符合實際的解決辦法的。他說:「我們現在加大反腐力度,只是一種頭痛治頭、腳痛醫腳的應急措施,就像☆菜割了一茬又一茬。既然在某個結構狀態下能產生腐敗問題,那就應該從根本上即體制上解決這個結構性的弊病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