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都市诈骗面面观
 
2000年9月16日发表
 
【人民报讯】据海南日报报导,社会上一些骗子利用都市来往人员混杂、容易隐蔽逃窜的条件,利用一些群众轻信别人,希望通过捷径致富的心理,采取种种手段进行诈骗。现把常用的一些骗术曝曝光,提醒广大群众提高警惕,以免误入骗子们设下的各种陷阱。

一、“幸运中奖”的陷阱有人突然收到盖有某某商店公章的信,名叫“幸运一等奖领取通知书”,称:“我中心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通过电脑从各大邮购公司提供的20万名朋友中随机抽出一等奖若干名,奖鬃牌摩托罗拉手机一部和进口高档全自动照相机一台及高档日用化妆品一套”,并告知由于奖品贵重,容易破损,需特殊邮发,因此领奖时需从邮电局汇去邮寄费几百元,以便邮寄奖品。当你按要求汇款后,却是石投大海,杳无音信。

二、“医托”骗病人一些地下医院雇用一些“医托”装扮成病人,在医院大门口及挂号处盯住以下几种人:1长期患病在正规医院治疗,但效果不满意者。2患性病类或未婚先孕,不愿意在正规医院接受治疗者。3远道而来,好不容易找对地点,而医院又已下班。4乡下人生病,希望能少花钱看好病者。

“医托”善于察言观色,盯上“猎物”后,就主动上前与其搭讪,套出你有什么病,病史有多长,从哪里来……。他们往往受简单的医疗知识培训或自己看过一些医书,只要您说出所患疾病的名称,他就能把你相应的症状一一说出来,待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后,便使出“杀手锏”———同病相怜,现身说法,说他(她)或亲人以前也是得过这种病,在这个医院老也看不好,花了很多钱,结果经人介绍到某某门诊给某某教授某某中医世家很快就给治好了。如果病人或家属感兴趣或取得信任后,他就热情十足地拿来纸和笔,写下他所介绍的医院的街道门牌号码等。据透露,每个“医托”都有底薪,介绍一个病人还有几十元介绍费及医药费提成。

三、“假尼姑诈骗术”一袭青衫,一顶青帽,一身“尼姑”打扮,一份伪造的“佛教协会”证明,以化缘重建庙宇为名诈骗。专门物色家中只有一人(特别是目善心慈的老太太),且有供奉菩萨神像之类人家下手。巧舌如簧地游说“您家近来运气不好!”或“您家有大难要临头!”一惊一乍的,待主人信以为真后,便自我吹嘘说自己可以替其“消灾”。“消灾”方法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金银首饰。他们要求主人把这些东西用其带来的红纸包裹,然后锁在自家抽屉中,嘱其候七天后才开锁,而当“尼姑”将东西放进抽屉中时,则用“障眼法”、“调包计”把钱财拿走,等虔诚的主人七天后打开抽屉时,才发现包里面只有纸,而骗子已不知去向。

四、真假币调包骗子一般为一男一女,女的在买东西时,拿来一张100元真币付款,在卖主找钱时,男的说我有零钱,便取回那张真币,之后又称找不到钱,遂换出一张百元假币,卖主以为还是刚才那张币,一时大意没有细看,骗子拿到零钱后则溜之夭夭。

五、“暗渡陈仓”计一些商场打出“本商场即将结业,清仓3—5折大清仓”,或“出血大抛”的招牌,穿上原商场营业员的制服,利用顾客喜欢买便宜货的心理,以假乱真出售商品。所售商品多为从内地一些专门制假的乡镇企业进的货。

六、“易拉罐饮料拉环中奖”计有些骗子在中巴车、大巴车上联手上演“意外发财双簧剧”。其中一人装扮成老实厚道的“乡下农民”,旅途上拿出一瓶有中字样的易拉罐,被一名“旅客”意外发现,经几个“托友”的争抢,“中奖扣环”的价格不断攀升,最后由求富心切不明就里的旅客买下,而得手的同伙便迅速下了车。

七、兑换外币时以假乱真或利用零钞换整钞行骗有些骗子利用群众对外币不懂识别,用假外币兑换真人民币。或利用整钞换零钞时,先是他点一次,当你点钞时,他故意:“好像少了一张!”于是接过来再点一次,这时他便采用障眼幅又谐槌黾刚牛黄咄晕丫饺巳蔚愠慊乖俚悖谑瞧颖闱嵋椎昧耸帧?

八、预订酒席,骗吃骗物近年市场不景气,好多宾馆酒家都使出浑身解数招徕顾客。一些骗子则采取电话预订酒店手法行骗。届时他们西装革履,手拿移动电话,一身大老板派头光临。他们或拿到高档香烟或大吃大喝一番后溜走“跑单”。

九、利用扑克牌或其他道具行骗在城市的小街小巷,常常见到有人在地上摆着扑克牌或其道具赌博,周围往往有几个同伙作为“托儿”,在“托儿”赢钱的示范效应下,周围围观想赌一把的群众也忍不住参与进来,其果大都是小赢大输。倘若骗子失了手,他的那些同伙便围了过,威胁参与的群众把赢的钱吐出来……

十、“婚托”行骗法一些婚姻介绍所雇用一些有一定姿色、善于应酬周旋的妙龄女郎,其工作便是扮成“女性征婚者”,与男性征婚者“会面”,但她们初次见面便以种种理由拒绝再次会面。这些“婚托”白吃白喝又从婚姻介绍所的“征婚费”中提成,有的“婚托”一天可以与几位“男征婚者”见面,收入颇丰。

十一、文化欺骗近年来,一些专业或业余写作的同志常常收到诸如:“鬃同志,您自伦日发表在《鬃鬃报》或《鬃鬃》杂志上的鬃文章,有一定的代表性、宣传性和宣传研究、推广、借鉴价值,拟将此文收录到某大型系列综合性文献。这些从事文化欺骗的人大多聚集京城,占着获取信息方便的地利,拉大旗作虎皮,从各报刊上猎取作者的姓名地址,然后印刷出一摞摞的《入选通知书》、《获奖通知书》、《研讨会通知书》雪片般地飞向全国,然后守株待兔地收获“编辑费”“参奖费”“购书费”等,只要有人不甘寂寞,花点钱弄个名人当当,只要回收百分之几,就可以美美地、肥肥地捞上一把。(http://renminbao.com)

 
分享:
 
人气:10,372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