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羊肉烩面叫板麦当劳,乔赢对麦当劳的模仿还是创造了短时期的奇迹。1995年4月15日,在大洋彼岸的麦当劳建店40周年之时,“红高粱”快餐在郑州二七广场初次亮相,日营业额迅速从2000元突破了万元大关。随后,以44万元资金起家的7家分店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就滚动到了500万元。有人慨叹,红高粱造势的效率要比央视标王高出几万倍。
1997年,红高粱在全国20多个城市全面铺开,然而这些分店很快就相继夭折,连锁大厦在创建之初倒塌了。截至1998年底,红高粱投资兴建的各地分店相继倒闭,负债总额已高达3600万元。对于红高粱的骤起骤落,业内人士分析,不论是叫板“麦当劳”的新闻炒作,还是从形式上对麦当劳的模仿,都不能支撑着“红高粱”走得更远一些。麦当劳背后的坚实软件基础——管理、技术、资本,都不是模仿能得来的。
乔赢超前的连锁扩张理念和敏锐的策划能力曾经使“红高粱”体验过成功,但过虚而不务实的经营思想,终于导致红高粱不能把机会转变成踏实的经营。广告、包装、形象宣传,凡是能用钱买到的“红高粱”都买了,然而,事实证明,乔赢几年来苦心引导人们去认知的那个“红高粱”其实并不存在。占49%股份却被乔赢架空的第二大股东,每建一店就动辄一两百万元的投资浪费,所有迹象表明,这是一次不遵守规则的游戏。随着巨额投资化为泡影,纸上的规划和效益使“红高粱”分不清现实和远景的区别,乔赢于是把几年之后可能出现的经济效益“提前贴现”,终于坑了投资人,毁了自己。
又一个民营企业家倒下了。在仅存活了三年的爱多和秦池以后,也许人们已经疲于再对“败寇”民企指指点点。但是反思仍应继续下去,随着“乔赢”们的殒落,曾反反复复地提出的“人”的问题、战略的问题、经营者心态的问题还将被讨论下去。如果仍然有人不遵守游戏规则,谁也无法保证历史不会一次再一次地重演。 (http://renmin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