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大概覺得回答得很聰明,很「談笑風生」了。然而,讀了新出版的《天安門文件》之後,相信人人都知道,江澤民之所以成爲「黨和國家領導人」,根本不是源自一種「制度」,更遑論是「選舉制度」了。他成爲黨的總書記並繼而憑此職位當上了軍隊、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是源自於八個早已不在黨和國家事務中擔任實際職務的老人的私下會商。黨的政治局常委、政治局、中央委員會,國家體系的全國人大,明明白白地只是蓋橡皮圖章。
過去,我們只隱約知道江澤民當上總書記是鄧小平「欽定」的,但決策過程如此無法無天,還是在《天安門文件》中才找到力證。
這是《天安門文件》爲歷史留下的主要見證。
根據這點來看,江是不可能爲天安門事件平反的。從中共建國五十一年的歷史來看,所有被稱爲「羣衆運動」而實際上是「運動羣衆」的事件,決策過程、歷史結論,都是一筆糊塗帳。鄧小平也說,對歷史問題的總結,「宜粗不宜細」,就是眼於對現實政治的影響而不是對歷史問題作實事求是的評價。除非是對掌權者或要重新掌權者的鞏固權力有利,才會對歷史事件作出「平反」,或作出總結。但即使這樣,也是「宜粗不宜細」。因爲「粗」,才能起鞏固權力的作用,「細」的話,對誰也不乾淨了。從權力關係來看,《天安門文件》對中共高層不會有甚麼影響。
轉自新生
(http://renmin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