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突破舊時代的思維──大陸的孩子們在比什麼?
 
2001年11月25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據金羊網報道,記者近日在採訪時發現,「減負」後的校園裏,廣州孩子在學習上確實多了份輕鬆愉快,可教師和家長又有了新問題:不比學習成績,孩子們在比什麼?而他們又應該比什麼?

比誰家父母官大比誰家電腦高級

在東山區某重點小學上五年級的小杰這幾天高興著呢,因爲剛從媽媽手裏接過自己「掙」來的50塊錢,終於可以在同學面前「威」一把了!他說,在班裏,誰請同學吃東西最多,誰就最「威」。

由於媽媽不會隨便給零用錢,小杰只能跟媽媽達成「協議」:洗一次碗給5毛錢,作文得個A給5塊錢,測驗得A給10塊錢……

記者發現除請同學吃東西外,這些才上小學的孩子之間還有許多讓人吃驚的「較量」:放學後有沒有小轎車接?父母的官有多大?家住某著名樓盤的複式洋房還是某豪宅山莊?假期旅遊是去了日本還是美國?

「當這些小孩子告訴同齡人自己家庭的狀況時,他們可以從同學羨慕的眼光中得到滿足。」一位小學班主任說。

拿父母的職位、職業進行比較,是孩子在同學中樹立威信的「保障」。

一個才上小學一年級的男孩跟記者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天,他的一位同學對他說:「我爸是警察!你要不聽我的話,我就讓他來抓你!」這個孩子馬上反脣相譏:「我爸是公安局長,管你爸的!你爸根本不敢來抓我!」從那以後,「這個同學再也不敢欺負我了」男孩子說。

當然,家庭條件很優越的孩子畢竟是少數,對於一般家庭的孩子來說,他們也試圖找出自己能與別人比較的地方。例如在郊遊時帶很多食品與衆人分享,這個時候,誰帶的食物最多,誰最有面子;或者纏著媽媽買電腦,並不斷給電腦升級,因爲同學之間會攀比誰家有電腦,而誰的電腦又最高級。

此外,誰玩電腦遊戲的技藝最高超,誰收藏的卡通貼紙最多等等,也是可以參與的競爭。

低年級高年級各有各的比法

記者對廣州市幾所小學的學生進行了調查,把他們日常所比較的事物列了一個表:

低年級學生:

女同學:零用錢的多少,每天吃零食的數量、價格;最近買的小飾品。

男同學:新買玩具的價格和功能、玩陀螺技術的高低。少部分學生會比學習成績的好壞。

高年級學生:

女同學:學習成績好壞、看書的多少;身材的高矮,誰長得漂亮、清純;穿的衣服牌子、款式,誰的衣服飾品是名牌的;也有的同學會比誰的父母官職的大小;誰家裏有汽車,誰的零用錢多;甚至還會比誰的父母漂亮,誰的親戚是住在國外的,還有誰知道的明星新聞、緋聞多等。

男學生:比學習成績、零用錢以外,尤其愛比誰家有電腦;誰的遊戲碟多,誰會玩多少遊戲,能過多少關;誰的網友多等。

「減負」也有負效應

有些家長和老師反映,過去教育孩子不要攀比,大人會說「不要跟人比吃比穿,要跟人比學習」,可是,現在小學畢業取消了升學考試,採用電腦派位,要升好學校,學習好不如運氣好;學校取消了百分制,不再公開張榜貼出考試的成績排名。學習成績沒得比,孩子學習也不怎麼努力了。

就連加入少先隊都不再是乖孩子、好學生的體現,那做不做好學生也不再重要了。

在這種學校刻意營造的「大同」環境下,部分孩子由於缺乏有效的激勵而逐步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把注意力轉向別的方面。

有關教育專家指出,不得不承認「減負」也有負效應。

教師不能有「勢利眼」

某小學校長承認,現在在孩子中確實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健康的攀比現象。並指出,這其中不可忽視教師的影響。

有些教師本身就難以端正心中的天平,往往會對家裏有錢、有權或曾經給過自己「好處」的孩子有所偏愛。如今的孩子很敏感,看在眼裏,必會受到影響。

家明媽媽還記得家明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年過節,因爲沒有給老師送禮,家明明顯地感覺到了老師對自己的冷淡。於是在放學後,孩子向媽媽要求說:「媽媽,明年你最好給老師送點禮品吧,而且要每個老師都送。這樣老師才會對我好!」於是家明媽媽從此每逢年過節就給老師一點「表示」。

如今孩子已經五年級,逐漸懂事了,有一天回家跟父母說:「我覺得我們老師很勢利,好像誰給他送東西,他就對誰好!」

全國模範教師、體育東路小學的遊彩雲老師在談到這個問題時也指出,教師本身的素質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老師必須要保持正直、公正的品質,不以學生的家庭背景作爲衡量一個學生的標準;教師應在身體力行中讓學生明白,任何建築在物質財富之上的虛榮和炫耀,都不能在學校獲得認可和鼓勵。

家長彭先生對記者說,如果三年級的女兒在學校也和別的同學如此比較,他會擔心。因爲一個才上小學的孩子便養成虛榮、勢利的想法,對將來的發展會十分不利。

 
分享:
 
人氣:10,79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