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中國會遵守WTO規則嗎?──我仍然感覺不到任何信心
 
作者:草菴居士
 
2001年11月27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感恩節前一天,美國各公司均提前放假,我也照例早早返家。晚上六點,開始有陌生朋友在QQ上呼叫。並告訴我說:「在XX論壇上有你身份考略的文章……」,直到夜間12時,陸續有近二十多個該論壇的讀者在QQ上和我交談,還有五位女士,先生打來越洋電話覈實。有人使用IP掃描器對電腦跟蹤,質疑我在大陸的武漢,也有說我在四川眉山。一位網友問我:「你怎麼看這種事情?」我回答說:「關於對我的調查和質疑發生了五次,手段無其不有,推測也很多。我已經習慣了,我也沒有必要再去解釋。這樣的事只能反映出中西文化的差異,和思維方式心理狀態的差異;只是發生在這個代表大陸最高水準的經濟專家論壇裏讓我感到吃驚,畢竟這裏的人都是以接受西方現代文化的博士,企業家爲多。」

說到中西文化差異,其根本還在於思維和心理兩個方面。西方人認爲,你沒有確實的證據,沒有經過司法確認,任何人都不可以懷疑其他人,也不可以認定其他人有問題。如果你違反了這點,就會被人送上法庭,被控告誹謗或侵犯他人隱私,騷擾他人。中國人的思維恰恰相反,首先是要認定你有問題,先將懷疑的問題提出來,然後逼迫你去解釋證明你不是這樣的人。如果你不能解釋清楚或不解釋,按照中國人的邏輯,你就是有問題。沒有問題你爲什麼不解釋?中國的幾千年歷史就是因爲這種思維邏輯一直都處於質疑,解釋的怪圈之中,結果創造性消失了,幾千年的糾結纏繞,剪不斷,理還亂,頑固地延續到21世紀。

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決定了國家法律體系的差異。西方國家的法律是建立在無罪推論的基礎上,實行的是誰控訴,誰舉證的方式。中國不同,在司法上實行的是自我辯解,你要向他人證明你無罪,否則你就是有罪。所以,在大陸就有了「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奇怪事情。控告方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可以控告,抓捕你,你要向大家證明你無罪。正是這樣明顯的思維和理念上的差異,才導致了很多人間歷史上的悲劇,中國和西方國家才產生了種種磨擦。

一位讀者來信問我:「你分析WTO現象,你能不能告訴我國內怎麼看WTO現象……」

中國加入WTO,普通百姓對於WTO很實際,我要看的是不是物價便宜,工資是不是會升高,工作機會是不是增加,生活是不是會更好。至於國家未來和其它事情,就不是我們考慮的,賣不賣國,只要不影響我們百姓的眼前利益,又和我們有多少關係,幾十年來誰賣國鬼才知道。所以,對WTO的感覺只能是近期的期盼。相對於年輕的知識分子,大多對WTO抱有一種期待,至少是政治上的期待,也是對體制和政治上不滿的一種期待。政府官員們則分兩種,一種無所謂的態度,了解中國的特點,認爲任何事情都沒有辦法改變中國,不管你是何方神聖,到了中國就要按照中國的規矩來做。反正中國人有的是「智慧」,變換的花樣多,到時候看你能怎麼奈何於我。另一部分官員則是堅定的WTO支持者,由於身在體制內的原因,了解中國的陋制難以改變,所以,要不顧一切推動WTO,挾洋迫政,讓經濟逼迫政府政治改革。對於企業界人士,更多的是迷惑,連政府官員都不知道WTO具體爲何,企業又如何進行,政府司法制度又面臨大幅度修訂,企業連自己如何適應新法律都不知道,又如何制定全球戰略。至於對WTO,更是談不上歡迎還是抵制,反正大家都已經面臨了外資入侵的壓力,你有吃的我就不能餓死,到時候看情況再說。

我曾在文章中說過,中國加入WTO是個政治和司法問題,其實,引申而言則是個文化變革和中華民族全面接收西方文明的問題。

很多人曾對WTO能否在中國得到完整執行持懷疑態度,事實上,我也同樣不抱樂觀,甚至是悲觀。當我們了解到WTO是以西方思維和司法體制建立的時候,我們就必須要用西方的思維和法律來理解這個世界貿易規則。如果你沒有西方的思維,不懂西方國家的法律制度和社會體制,你根本就沒有辦法正確地理解WTO的原則和規則。如果我們用東方的思維去理解和運用WTO規則,就難免出現更多的經濟糾紛和社會問題,這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現象。WTO本身就是建立在西方的哲理和法律制度下的產物,你怎麼可以用中國的思維和法律去解釋呢?如果你用中國的方式去解釋和運用,又怎麼能稱作是完全執行了WTO,是否會又變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WTO」,而我們獨創的「具有中國特色的WTO」是否會被國際社會接受?中國政府簽定的WTO協議是否會被西方簽約國認定違約?

中國的民族性有一個明顯的特徵,這就是腐蝕性。任何一個制度和文化進入中國之後都要被「歷史悠久的中國文化」腐蝕。「中學爲體,洋爲中用」是中國百年變革的一大特色,結果就造就成了中國是亞洲第一個實現「共和」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建立「憲政」體制的國家;但卻是最後一個,至今仍未能實現民主自由和真正憲政的國家。中華文化中的固有抗體頑固地抵制著一切進步的力量,使雙方在百年的爭鬥中讓中國充滿戰亂和饑荒。

WTO進入中國,實際就是西方法律體系和社會制度進入中國,也是西方文明進入中國。中共幾十年來的宣傳和統治,虛僞的愛國主義所反對的一直是西方文明,人民接受的教育是共產主義理論和封建獨裁統治理論。中國在經歷了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後,傳統的中國文化早已經喪失殆盡,取代中華文化的是謊言和貪婪,道德淪喪及仇視,內鬥。在百姓的心中沒有信用和道德,沒有司法和秩序,有的是猜疑和恐懼,明哲保身,自私自利是人民的第一選擇。投機取巧,不擇手段是人謀生的理念。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二十年,因爲沒有觸動司法和社會體制,經濟發展完全是在資本主義初級階段的情況下無秩序發展。巧取豪奪,坑蒙拐騙成爲時尚,結果使本來已經道德淪喪的社會風氣向深層墮落。無論是政府,政黨,還是百姓和知識分子,爲了利益就可以出賣別人,就可以謊言連篇。不僅不以爲恥,反被認爲是能力的體現。當WTO這個以追求公平合理,透明和秩序爲根本目的的規則進入中國後,中國政府和利益集團能嚴格遵守它嗎?

現在的中國不僅有著政黨利益集團,而且還有相當一部分經濟利益集團。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目前的中國私營企業集團,我們很快就會發現,儘管這些私營企業集團痛恨政府體制束縛了他們的發展,但他們仍是體制的利益所得者,他們無一不是利用當初的體制保護得到了今天的利益。而且,在他們成長強大之後無一不和執政當局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結成了新的利益同盟軍。當他們從一個體制受害者變成爲體制利益均沾的強者時,任何動搖他們利益的行動都會引起他們的強烈反彈,這就是現實生活。我們可以看看中國國有股份減持入市夭折的例子,就可以知道,一個堅持市場經濟,不斷呼籲改革,開放市場的主力軍同樣會因爲改革觸動到了他們自己本身的利益而反對改革,成爲中國進步的阻礙力量。

其實,我們用心傾聽一下政府官員和企業家的心聲就會知道他們真正的思想。面對WTO,在大部分政府官員和企業家的內心仍然是處變不驚的心態。政府爲了穩定政治局面,社會安定而故意化小WTO衝擊的現實,對外不斷釋放利好消息。而企業家和中下層政府官員更是胸有成竹,管你什麼WTO,到了我中國的地盤還不是要聽我的。你有一定之規,我也有我的變通之道。地方保護的辦法還沒有嗎?在中國還沒有公佈WTO內容的現在,政府一位高層官員已經公開對國民講了:「關於農業加入WTO,大家不要怕,我們已經另有辦法來繞過WTO規則……」各位瞧見了沒有,制度還沒有執行,擦邊球早已經準備好了,政府都已經爲你們準備好了,中國人這麼聰明,怎麼會讓死板的制度限制死呢?按照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制度和合同都不是要來執行的,它只是一種形式,是西方國家的遊戲。對於中國人來說,從來就沒有遵守規則和制度的習慣,我們根本也就不想遵守,和你們談判WTO是「扯蛋」,談判的時候就沒有想遵守,我們的習慣是繞過一切規則和制度來實現我們的目標。中國幾千年文化精髓就是如此的博大精深,你們在中國看過誰在遵守制度和法律,你遵守了這些制度和規則還能生存嗎?

我原打算結束有關WTO的文章了。但後來,我和很多來自中國的朋友及國內的官員和讀者交流後,我深深地感到了一種恐懼。這種恐懼來自國人的自信。很多朋友告訴我,不要怕WTO,你要了解中國人本性難移,中國這麼大,WTO進入中國也是沒有辦法執行,中國人對付他們有很多辦法,中國人別的本事沒有,但想搞破壞的本事很大,而且很聰明的,任何一個良好的願望,完整的制度到了中國都會被扭曲,讓你慘不忍睹。面對這些言論和觀點我無言以對,我不知道中國的未來會是什麼結果,中國這一次主動接受西方文明的歷程是否又會重蹈覆轍,陷入歷史的怪圈。

WTO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面接受西方文明規則和社會、法律體制的重要合約,這是中國百年探索的歷史必然結果。百年的洋爲中用,中學爲體並沒能夠帶給中國光明和發展,當我們看看反對全面西化的結果,我們會看到悽慘的結局。中國歷史文明不可抹殺,但陳腐的垢弊不掃除,中國怎能進步。中共是否能犧牲小集團利益而徹底改變成了這次迎接西方文明,改變中國的主要關鍵。但我對中國的未來實在不感到樂觀。中國固有觀念的更新是如此的困難。至少在目前,我沒有看到中國國民和政府認識到文化和思想上的改變和衝擊是如此之大,當我們在歡呼中國加入WTO的時候,沒有多少人會看到未來的艱辛和困難。中國在WTO協議書上簽字並不意味著中國已經加入了WTO,也不意味著中國就會馬上富強,也不會馬上就變得民主自由。人民的思想改變遠比法律和規則的改變更困難,更艱辛。條約的簽定也同樣不意味著中國會順利執行並遵守WTO規則,也不意味著中國已經和世界主流接軌。臺灣已經民主化多年,給大陸樹立了一個榜樣,但我們同樣也看到了今日的臺灣民主是如何被少數利益集團扭曲,中華民族的劣根性同樣反映在臺灣民主進程裏,同樣讓世人擔憂。

也許,我們會在不久的將來看到這樣一個局面,西方國家指責中國不按照國際慣例執行WTO協議,西方國家採取聯合的手段來制裁中國。也許有人會講,當年中國一窮二白,不也是頂過來了嗎?這樣的話我

 
分享:
 
人氣:12,199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