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根据最新调查显示,生态环境恶化使原本就不发达的中国西部地区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仅直接经济损失就相当于这一地区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今天公布了关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报告。报告说,根据西部9省、自治区的可比资料,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年就高达1494亿元,相当于同期GDP的13%。这还没有包括间接和潜在的经济损失。

生态环境破坏导致自然灾害频频发生。20世纪90年代西部地区旱灾的发生频率比80年代增长了7.5%,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增长了49%。

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危害加剧直接削弱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基础。报告提及,青海省玛多县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20世纪80年代曾是全国闻名的富裕县。但由于干旱加剧,草原超载放牧,鼠害蔓延,到1998年,全县70%的草地面积沙化或退化,导致这一纯牧业县成为全国十大贫困县之一。

报告说,生态环境退化引起的农牧民背井离乡,成为“生态灾民”的现象已不鲜见。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受沙尘暴影响,许多乡村已失去生存条件,已有2万5千人被迫离开家乡。

报告指出,生态破坏还导致土壤退化,制约农牧业发展,加大了西部地区的脱贫难度。与此同时,大气污染、城市水源水质下降、农产品农药污染严重等问题导致西部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的下降。

专家们认为,经济损失仅仅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之一,如果为了发展经济而采取违背自然规律的手段,最终将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