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在中国,较早的对人的社会等级分类中,是分为“城里人”与“乡下人”。改革开放以来,允许一部份人先富起来,有些穷人乍富的为了显阔,到了餐馆,让服务员告诉所有就餐的人:“今天这位大爷高兴,把大家的饭钱全包了。” 后来又引进西方对上层下层人的文雅称呼:“白领阶层”、“蓝领阶层”。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更有了明确的意识,要以“格调”或“品位”取人。

“品位”,在一些国人看来,即意味着穿的是皮尔.卡丹,喝的是进日洋酒,抽的是进口洋烟,洒的是法国香水,戴的是劳力士手表,开的是昂贵的欧洲名牌车……

就像近年来“文化”两字渗透到都市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服饰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到钱币文化、武林文化、风俗文化、戏剧文化、电视文化、鞋子文化一样,“品位”也是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下面举几个小例子:

账单不看就签有“品位”

到餐馆酒家吃饭,付账买单也有“品位”之分。买单时检查账单再付现金没有“品位”(这种人都是自己掏腰包);只瞟一眼账单就刷卡才有“品位”;连账单也懒得看就签单的更有“品位”;签单由秘书做,当秘书靠近耳边汇报付账金额时,面无表情、微微点头表示首肯更更有“品位”;秘书不需请示,花销没有上限,吃完站起就走最有“品位”。


镀金的打火机有“品位”

在讲“品位”的人看来,如今不但抽国产香烟没有“品位”、抽进口洋烟才有“品位”外,抽烟使用的打火机、腰间皮套的内容物也有“品位”。比如,使用一般的打火机没有“品位”,使用镀金的打火机才有“品位”;腰间里套个BB机(BB机早沦为屁屁机」)或手机已没有“品位”(那只是乡镇企业家的打扮),套镀金的打火机才有“品位”;以手递香烟给别人不卫生.没有“品位”,用手轻轻一弹香烟盒香烟自动弹出来让对方自取才有“品位”。

其他有“品位”的玩法就是泡Bar,最早是茶吧、酒吧,然后是陶吧、歌剧吧、球迷吧、怀旧吧、书吧。如今最前卫的是氧吧,最女性的是布吧,最实惠的享受是浴吧(如果你不叫浴吧而叫澡堂的话,那你是地地道道的“乡巴”)。

最有“品位”的玩法是参加各种会员制的俱乐部,如高尔夫球、网球俱乐部。这些俱乐部大多掩映于青山绿水一般人很难涉足的地方,手拿高尔夫球杆,手臂一发力,小球疾驰而去,高雅、冷峻写在你的脸上,“贵族风范”、“豪门气派”洋溢在你的身上……与人交往方面,所递给别人的名片中,即使有十个八个头衔,但没有“伊妹儿(E-mail)”,还是没有“品位”。


扮“嫩”有“品位”

对于崇尚“品位”的人来说,有“品位”的人说话常常带“YES”或“NO”并配以耸耸肩膀或摊摊手的动作。见到朋友大叫一声“喂!”没有“品位”,把手一扬“HELLO!”才有“品位”。在这个崇尚性别“中性化”的时代里,讲话口气或是操着PH值绝对是一以下的娘娘腔或是哼着雌性荷尔蒙分泌过剩的口气或者用台北版国语:“好好喝啊!”“好酷好酷哇!”更有“品位”。因为如今流行的已不是“扮酷”,而是“扮嫩”了!


江泽民耸肩摊手好有“品位”噢!


在国家主席级别上,这种嫩表情最有“品位”!


此外,在一些语言的运用上,也很能表现“品位”性。比如,让孩子喊“爸爸妈妈”没有“品位”,喊“爹地”“妈咪”才有“品位”,叫“健美”没有“品位”,叫“舍宾”才有“品位”;说“有事呼我!”没有“品位”,“有事伊妹儿”才有“品位”;一个大公司的头头,还叫“经理”没有“品位”,叫“总裁”才有“品位”,叫“首席执行官”更有“品位”,叫“动画”没有“品位”,叫“卡通”才有“品位”;叫“花钱”没有“品位”,叫“消费”才有“品位”,叫“减肥”没有“品位”,叫“瘦身”才有“品位”;叫“避孕套”没有“品位”叫“安全套”才有“品位”;叫“休息”没有“品位”,叫“休闲”才有“品位”,因为“休息”是蓝领的事,是因为他们太忙,无钱又无闲;而休闲是白领的事,因为他们太空,有钱又有闲。


贪污数额见“品位”

五十年代,被枪毙的高官刘青山、张子善贪污的钱合今天的人民币值是一万多元,现在看来没有“品位”;九十年代以后,据媒体报导的高官贪污100万算有“品位”;随着这十年来公开揭露出来的案件来看,贪污六、七亿的新闻,网友都懒得看,认为没有“品位”;九运会江泽民一甩200个亿、APEC会议四天花20个亿、江绵恒一签约上多少个亿、一“贷款”几十个亿,才算有“品位”;江泽民父子大动国债约六百五十亿美金,建立起上海“晶片帝国”,才算最有“品位”。


包的“二奶”等级高低有“品位”

朱镕基总理走进红楼发誓要不惜一切代价把赖昌星引渡回国没“品位”,北京的高官及其家属,看了赖昌星建的“红楼”,撇撇嘴说:“这个档次连眼晴都不会眨一眨,还不如地方上军区的招待所呢!”有“品位”。

江苏省建设厅厅长徐其耀有一百多个“情妇”,这中间有“三陪女”、女公务员、护士、社会闲职女性等,没“品位”;能把孙女辈的红歌星家庭拆散且长期霸占有“品位”,能让红歌星、红主播争风吃醋有“品位”,能把“二奶”提拔当教育部长、深圳市委书记更有“品位”,能讨“二奶”欢心而花30亿元建造大剧院最有“品位”。

对于这种“玩品位”的现象,社会上见仁见智。赞同者认为,这是社会发展到物质丰富、消费水平提高阶段的必然现象,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反对者认为,这种“玩品位”,说白了,就是玩金钱,玩腐败,玩堕落。玩到一定的份上,必定成为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