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要闻 | 时事 › 文章: |
江泽民"亲提"十六大留任方案评析
外界考证这一方案的真伪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真的是“提案”之一,到明年“十六大”之前,还有可能改变。暂且不去分辨这个方案对中国人民的利害功罪。这里,我们不妨假设这一名单真的是江泽民本人的建议,以次为出发点深入分析,不求鉴定“真伪”,但求品评其中的“政治智慧”。 首先,传统的政治分析中,很多评论家认为:“江泽民喜欢名声,爱权力。三把太师椅,让出来两把,死占著‘军委主席’一把,这种可能性极大。另外,江主要是个功利主义者,他怕的是翻船,要的是‘放心’。从表面看,亲自抓枪杆子意味著政权巩固,叫朱镕基继续抓经济意味著经济稳定,元首的宝座归胡锦涛,党魁的权力归曾庆红,平分秋色,各得其所,似乎一定能叫军委主席放心”。 其实,仔细想一想,这种“路人皆知”的政治智慧似乎过于平庸。 中共的“超稳定”,靠的是独裁制度,寡头制度没有根基,从来不稳定。江泽民玩独裁,玩得算是出神入化。论阅历、论智商、论胆魄,邓小平虽然远远高出,但搞了几次三驾马车、四驾马车,都没有成功。毛泽东想和刘少奇分掌一线、二线,也失败了,最后不得不靠发动“文革”收场。这是因为在中共制度下,政治家缺少寡头制度的运作经验。寡头政治是危险的游戏,如果毛泽东、刘少奇(后来是林彪)玩不了,后来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杨尚昆也玩不了,那么,同样的体制下,就没有理由认为江泽民、胡锦涛、曾庆红可以“如履平地”! 特别是今年中国加入世贸以后,今后的经济形势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但肯定的是最高权力对经济生活的控制力减弱了。是祸是福,恐怕只有骗子敢吹牛皮。朱镕基激流勇退是明智之举,他有主见,应该不会为任何人所动,不可能一劝就留。江泽民环顾左右,在亲手栽培起来的才俊之士中谁能分□,恐怕只有寡人自己心里有数了。经济形势不可预测性,绝对是隐藏著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的导火线。 四驾马车在平坦笔直的长安大街上当真是“如入无人之境”,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金融风暴,农业危机,飞沙走石,满目陷阱,时候一到,就笑不出来了。何况这个班子是用稀泥粘合起来的。胡锦涛是邓小平册封的太孙,到手的却是虚位;曾庆红是江泽民看中的庶子,倒捞到了实权。如果这种安排真的出自江泽民的手笔,那是他自己已经在必经之路上埋好了地雷。 有人把胡锦涛当作随人摆布的、没有“土性”的泥人。外国人难免那末看,当年邓小平随化国锋访美,基辛格就没有对“默默无闻”的副总理多看上一眼;中国人不应该不知道自己的民族英雄。韩信甘受胯下之辱,他委曲求全的背后,绝对不是鼠目寸光,绝对是高瞻远瞩。别人不了解胡锦涛,江泽民应该了解他,应该懂得这是他对江忠诚、友谊和归心的表示,是恭请江泽民放心。江泽民如果把胡的善意误解为无能,恐怕是大错特错。 这种安排,也许因为“曾办事,江放心”,“胡办事,江不放心”。别人可以那末看,江泽民绝对不可以那末想。江泽民应该知道,自己人脉不旺,结怨众多。江如果挺曾,等于宣布对胡不放心,把胡当作对立面,等于把一切对曾、对江不满的力量推到胡锦涛的阵营里去。江如果挺胡,就能把邓小平的资源收编到自己的阵营里来。一出一入,一输一赢,这笔帐江泽民不会算不出来。 可能还会有人说,曾庆红是江泽民忠心耿耿的嫡系,必须好好犒赏,否则会使功臣心寒,离心离德。没有政治眼光的庸人可以这样想。三家村里的土财婆,寿终正寝的时候总想多给自己偏爱的乖小子一点私房钱。用这种眼光来“搞政治”,一不能收拢人心、二不能成得了气候、三不能办得成大事。斤斤计较遗产而离心离德的“嫡系”,“忠心耿耿”的程度绝对不会比三家村里的乖小子高。 这种安排的政治智慧实属下品,不仅埋下了曾胡火并的祸根,也不能排除胡曾联合卖江的前景。政治斗争中的合纵连横,各种排列组合都不是绝对不可能的。江泽民只能当当太平元帅,军委主席这把交椅到底在什么情况下坐得稳,什么情况下坐不稳,他自己应该有自知之明。 民主是阳关道,替江泽民设身处地盘算,这个上策看来是“万万不可取”的了,但是,即便为了保住独裁这条独木桥,也还有两个中策可以选择。中上之策是全身引退,运用邓、江、曾的力量,全面支持胡锦涛独裁。胡站住了,中共就站住了;作为胡的回报,江也站住了,曾也站住了。,江也站住了,曾也站住了。中下之策也是全身引退,但全力支持曾庆红独裁。虽然丧失一部分邓的旧部的支持,但只要设法使曾庆红能够站得住,中共就能够站得住;作为曾的回报,江也是能够站得住的。现在这个名单是糟而又糟的下下之策,三个脑袋四条心,既生瑜,又生亮,迟早闹家务,一闹开,到底怎么排列组合,谁也不便预测了。按照这个名单,江泽民除了冲突和混乱以外,还能得到什么?不符合江的根本利益。 因此,本文开始时“江泽民亲选”的假设就可以推翻了。当然,逻辑推理并不可以取代历史的真实,如果这是真的,中国的民主进程也还说不定会快一些。历史竟然如此不可预测! ──原载《开放》2001年12月号 |
|
|
相关文章: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enmin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