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專家: 同藥未必能治同疾病 藥物也應附上「百家姓」
 
2001年6月26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新華社報導,也許將來有一天,人們到醫院看病買藥,除了說明自己患了什麼病需要什麼藥,還必須說明姓什麼,然後將得到一瓶貼有姓氏標籤的藥。

  科學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解碼生命》一書中,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研究所著名神經精神遺傳病基因研究專家賀林教授提出:藥物也有「百家姓」。

  賀林教授在書中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患了同一種病的不同患者,吃了同一種藥,療效卻往往因人而異。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已經表明,藥效的不同是因爲患者個體間的基因差異造成的。而大量的事實也證明,疾病的易感性有着明顯的家族傾向。

  中國的姓氏在幾千年的歷史傳承中,保留着相對穩定性和隔離性,與人類Y染色體的傳遞方式十分類似。因此,如果是由同一個「根」下所產生的同一姓氏的人羣,更有可能攜帶的遺傳信息相似,而同一姓氏家族中的同一類疾病,也有理由被認爲是由一段一樣的DNA序所引起的。

  賀林教授大膽設想,如果能將某一姓氏家族成員的遺傳樣品集中起來分析研究,對發現某類特定遺傳性疾病的易感基因定會有很大幫助,從而可以專門針對某一個姓氏或家族開發安全、高效的藥物。

  隨着現代醫學的發展,傳統的醫藥設計正在醞釀着一場根本性的革命,將從目前藥物生產主要依據患病人羣共性的設計思路,走向今後根據不同人羣、甚至不同家族或個體的遺傳特徵來設計的新路,即醫藥個體化或醫藥家族化。

  業內專家認爲,賀林教授提出的這一按姓氏歸類法,可爲中國的藥物基因組學研究提供一種全新的思路,從而大大簡化研究難度,推動中國藥物基因組學研究的發展。



 
分享:
 
人氣:10,12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