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中國農民悲涼長空──湖北發生7起自殺事件(組圖)
 
2002年1月27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



  新華網《新華縱橫》武漢1月25日專電(袁志國 餘國慶 趙曉燕)湖北省在一年多的時間裏,連續發生七起涉農惡性案件,農民到底怎麼了?

  (一)

  "湖廣熟,天下足",湖北省是我國的糧食主產區,自古就是一個魚米之鄉、富庶之地。然而,從去年到2001年10月爲止,這個省卻發生了7起農民服毒自殺身亡的惡性案件。農民爲什麼選擇不歸路?近日,記者奔赴湖北省監利、漢川和浠水三個縣市的8個鄉鎮,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採訪。

  2001年10月29日,當記者來到漢川市新堰鎮陳集村時,依然還沉浸在痛苦中的許金雲對我們說,一年前他因爲欠交農業稅費,不僅被派出所行政拘留15天,而且還在全市依法化解村級債務大會上被亮了相。

  湖北省漢川市新堰鎮陳集村村民許金雲:就用手銬銬着,車上還有一個槍兵,還有當兵的拿着槍站在車上,還對幾個夥計說,你看見沒有(就這種下場)。




  記者:你當時還帶着手銬?

  許:從第二看守所出來就帶着手銬,一直回到第二看守所才把手銬打開。

  看到兒子被抓走,75歲的老父親許生貴心急如焚,他多次找到村委會和派出所要求放人,都被拒絕,從未經歷過這種打擊的老人在絕望中服農藥自殺身亡。

  採訪中,許金雲對記者說,之所以不交稅費,是因爲家裏太窮了。許金雲:種田是年年種田年年虧,谷像去年只有40塊錢100斤,像去年的年成,搞得好的搞千把斤,搞得不好才幾百斤谷,那純粹連口糧都保不了。

  記者:你的意思是說種田的日子過得很苦?

  許金雲:種田是絕對苦。許金雲說,村裏不光他一個人苦,所有種田的都苦。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7個農民自殺的原因都是因爲欠款。在浠水縣散花鎮魯屋村,村民瀋海燈一定要記者到他家裏去看看。

  湖北省浠水縣散花鎮魯屋村村民瀋海燈:你看看,十個農民九個欠,屋舊下雨心就煩,拯(整)舊與(如)新;這邊你看,女行千里父擔心,打工在外錢難賺,攻讀文學,這都是我自己寫的。

  瀋海燈說,這些對聯一年一換,內容都是根據每一年的實際情況寫出來的。




  記者:你家裏收入情況是什麼樣子呢?

  沈:什麼樣子啊,收入情況除去上交什麼也沒有,我不收破爛,飯也沒有吃的,羣衆都曉得,要麼你在外打工,要麼你在外收破爛,那讀書吃飯都是很困難的,現在就這種情況,確實沒辦法。

  破舊的房屋裏空空如也,與一望無際的麥田形成強烈的反差,以田地過生活的江漢百姓爲什麼如今過得這麼苦呢?

  (二)

  浠水縣地處江漢平原,是湖北省的產糧大縣,這裏的農民世世代代以種田爲生。42歲的洪鳳蓮是一位樸實的農家婦女,種大米和棉花是家裏四口人的主要經濟來源。但今年,她卻不想再種田了。

  湖北省浠水縣散花鎮魯屋村村民洪鳳蓮:我家裏蠻窮的,每一年種田,從上年種到下年,顆粒無收。




  是洪鳳蓮沒有辛勤勞作,還是天公不作美,爲什麼一年到頭種田會顆粒無收呢?

  湖北省浠水縣散花鎮魯屋村村民洪鳳蓮:種田,就是種大米,一般頂頭保個上交,你說多的是沒有的,種棉花你根本收不到錢,一年到頭,打藥用的錢比棉花還多。

  老百姓滿心歡喜播種下的希望,卻由於農藥、化肥等過高的成本,而使收穫變得入不敷出。像洪鳳蓮這樣的境遇在江漢平原非常普遍。監利縣曾是中國水稻生產第一縣,而如今,雖然是秋收季節,卻已經看不到昔日熱火朝天的收穫景象了。

  湖北省監利縣棋盤鄉鄉長李良貴:種子,還有抽水、防病治蟲、種植、農藥、化肥,一畝田可以搞到100塊錢,這是搞得好的,搞得差的,只有七、八十塊錢,甚至嚴重的產量提不上來,達不到1000斤的話,甚至要虧本。

  虧本的買賣誰都不願意做,於是,監利、漢川和浠水的農民們都不願再種田了。即便如此,他們的生活依舊不能輕鬆。

  湖北省浠水縣散花鎮魯屋村村民洪鳳蓮:這田地你看見沒有,有的地荒得不像樣,你不種,你也要交,人頭稅照給。

  洪鳳蓮所說的人頭稅,是指村裏按人口數平均收取的費用。採訪中,農民們給記者算了一筆種田的細帳。




  湖北省監利縣黃歇口鎮新熊村村民徐敬志:(一畝田)高產的可以打900斤,一般的可以打到六、七百斤,實際的開支又有多少呢?像今年提留要出140塊,900斤像今年是5角錢1斤,900斤就是450塊,只留下200多塊錢,每畝田還有農藥開支、化肥、種子等開支大概又除去100多塊,這樣一畝田平均只剩下100多塊。

  這樣的收入對於維持一個農民家庭的正常生活,顯然是不夠的。而名目繁多的各項稅費就像一塊石頭,沉甸甸地壓在羣衆心裏。那麼,農民都要承擔哪些稅費呢?

  (三)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國家明確規定農民必須交的稅費包括農業稅、農業特產稅、三提五統費,而且,有些稅費可以用糧食來頂替交納,但隨着糧食的市場化,糧食的價格也越來越低。

  湖北省浠水縣農委主任楊志祥:原來的保護價,晚稻每100斤保護價是56元,現在頂多只能賣50元,這樣無形農民就減少了收入,再加上國家的公糧稅費,它的稽徵還是按照保護價的價格稽徵,原來收實物,現在換成折代稽徵,折代徵收還是按照當時的保護價徵收,這個無形的負擔就轉嫁給農民了。




  折代徵收就是說,原本可以用糧食來頂替稅費的做法,現在行不通了,而且村裏臃腫的機構、一些脫離實際的達標升級活動的開支,對於本來就貧窮的農民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儘管基層領導對這種情況非常明白,但他們也有自己的無奈。

  湖北省漢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發傳:各項達標上級強調得非常嚴肅,非常嚴格,那就是非達標不可,這個農村達標主要靠農民出錢出物,像村裏基層黨組織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教育、衛生、血防、計劃生育等等,還包括部門的,土地、民政都要達標,這些達標活動非常厲害。




  顯然,僅僅靠種田吃飯的江漢百姓,根本無力承擔日益增長的各種費用。

  湖北省監利縣縣委書記杜在新:鄉村5.4億元的債務當中,大多數是農民不交的,像我們柘木鄉有300多農戶,一個鄉有300多戶,欠款都在12000到15000以上,欠款在12000塊錢以上,農民就是不交,你又不能逼,一逼他就出現意外。



  由於種田無法維持正常的生活,監利、漢川、浠水的農村勞動力開始大量外流,採訪中他們都說,如今留守在耕地上的是386199部隊,意思是指婦女、兒童和老人,肥沃的耕地開始成片地荒蕪。

  湖北省浠水縣散花鎮魯屋村村民瀋海燈:你看這哪裏看得見邊,我們三個人轉都要難得轉,數也數不清。

  記者:痛不痛心呢?

  沈:這怎麼不痛心呢?還要上交。

  記者:這地蠻好的。

  沈:這地不錯,這地又有什麼話說,種什麼什麼長不起來?這麼大面積的地都荒了,你說怎麼辦?

  看來,只有切切實實地減輕湖北省大多數農民的負擔,才能避免惡性涉農案件的頻繁發生,保證農村經濟的正常發展。眼下,又到年關,不知道這些靠種田吃飯的百姓能不能過個好年呢?(完)

 
分享:
 
人氣:9,954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