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曹操废村官改桥名
 
2002年10月3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坐落在漳河岸边的仁义桥村,宛似河沿上一颗小星星,虽然微不足道,却也亮着闪闪的光。
  
仁义桥,寓在仁义而不在桥。不过,如今这里并没有桥,也许原来有过桥,将来一定会有桥。然而,夏暑季节,当新月从东山升起的时候,横贯漳河,便呈现一条乳白色的气带:象轻纱,象流水,飘忽隐现。这时刻,大堤上乘凉的人们,指着飘渺的气带,不厌其烦地讲着桥,讲着遥远的故事,叙述着娓娓动人的历史——这大约就是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历史大约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过来,任何人也篡改不了……。
  
相传,三国时期,魏都邺郡东五里有个仁家庄,庄上有个仁耀祖,是个颇有名声的大户人家。老两口七十岁同年下世,落下两个儿子固守家业。大儿子叫仁义,二儿子叫仁心。兄弟俩虽是一奶同胞,却有截然不同的品行。仁义读书知礼,勤劳忠厚,有一颗惜贫济危的慈善心肠;仁心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且又势利刁钻,酒色、赌注无所不好。哥哥常常依理规劝,仁心不但不听,反骂仁义呆头呆脑,缺心少肝。久之,仁义见规劝无效,只好井河不犯,各奔其道。
  
仁心终日游山玩水,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仁义夜来读书,白日耘田,起早贪晚劳作漳河之畔,他常常看到,南来北往的行人、客商,对着滚滚奔腾的漳河水和飘在河上的一叶小舟怨声载道。他心里油然起怜悯之感,心想:要是有条大船或一座桥,人们就不用站在河边,望漳河生畏了。就这样他出钱造了一条长五丈、宽三丈的船,又雇了两名水手,往来摆渡过往行人。据说,漳河上的船至今又宽又大,就是仁义留下来的样子。   

仁义的大船一开始摆渡,过河的人便从上游、下游一下子聚集到仁家庄来,河口很快便热闹起来。
  
仁心知道后大骂哥哥不该让行人白白过河,并夺去大船,高抬河价要发横财。哪知就在这一天,漳河突然发起大水,一巨浪把大船掀翻了……
  
仁义眼看着大船被洪水冲走了,难过得躺在床上掉眼泪。但他并没有灰心,虽然一天没吃饭,第二天一早便同村民们一起在漳河里下了两排木桩,准备架桥了。村民们自动赶来帮忙。数日后,一座木桥架起来了。仁义在桥头搭个窝棚,时刻候守在桥上。他亲眼看行人无忧无愁从桥上通过,心里乐滋滋的。人们平平稳稳踏过桥头,总是向建桥人投过敬仰的目光,同时,拿出礼物和铜钱偿谢,但仁义都一一拒绝了。
  
仁家庄有桥了!这个消息很快传开了,过往的人络绎不绝。人们往来,传颂着仁义的名字,感激着这个善良的建桥人。
  
这事又被仁心知道了,他看着板桥上往返不断的行人,认为是个发财的好机会,就跑过来斥责仁义说:“你这个傻瓜,竟然拿着祖上的财产,积自己的阴德,这桥你甭管了,该轮着我了。”
  
就这样,仁心把桥霸占了。贪财心切的仁心,常常向行人讨取过多的河费,往往闹得人们倾囊而归。有的因拿不起河费,踏上桥头的脚,只好又缩回来,绕行数十里过河。不几日,仁家庄板桥便冷冷清清无人行走了。
  
仁义还是终日守在桥头窝棚里,看着这亨通南北的板桥,竟不能为人方便,心里郁郁不乐,茶饭难进。有一天夜里他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听着漳河里如泣如诉的流水声,不觉泪如倾注。突然间,他嗅到一股浓烈的烟火味,他猛地跳出来一看,板桥宛如一条火龙,横躺在漳河上,火光在波涛上跳跃着,刺人眼目。有一条火舌,已经烧着了他的窝棚,仁义见此光景,气得大叫一声,晕倒在漳河岸边。村民们赶来时,只有两排木桩,象点燃的蜡烛,插在河面上,人们含着热泪,把仁义抬回家去。从此,仁义一病卧床,病得死去活来。多亏他贤良的媳妇熬汤煎药日夜侍候,过了两个多月才日渐好转。那知他媳妇却累病了,一倒下不几日便气绝身亡。
  
仁义痛哭一场,买口棺材,收敛了尸体。这时,仁心忽跑来了,他爬到棺材上痛哭不止。仁义上前把他劝住,说:“兄弟不必伤心,人已死了,哭也无用。”
  
仁心擦干眼泪,叹口气说:“你当我在哭嫂嫂吗?我哭得是哥哥你呀!”
  
仁义不解地问:“你嫂嫂死了,怎么倒哭起我来了?”
  
仁心说:“我哭哥哥一生寻好,却不见好报。”
  
仁义说:“半道伤害,故然……”仁心抢过话来,说:“象你至今落下孤苦一人,我们虽是弟兄,却不能在一起了。”
  
仁义误解其意,忙问:“怎么,你要跟我分家?”
  
仁心把眼一瞪:“分家?亏你想得美!谁不知无子为不孝,你没有承担祖业的资格。”
  
“啊!”仁义见他这样无理,大吃一惊,“难道你我不是弟兄?”
  
仁心把手一摆气势凶凶地说:“看在弟兄份上,你造船、建桥费用的家业归你了,现在再给你一升米,你给我出去!”
  
仁义知道和他纠缠不清,心一横,走就走,那里黄土不埋人……想着,他说:“好吧,埋了你嫂嫂,我立刻就走。”
  
仁心这才高兴地走了。
  
这一天,仁义埋葬了媳妇,拎了一床铺盖,拿了几件炊具便离开家,朝村南菜园一个看园棚走去。仁心见哥哥走了,心里立刻去掉一块病。他站在门前高台阶上,嘴角露出得意微笑。
  
这时候,一个跛脚贫道士,手摇拂尘,走到仁心面前。仁心明知他要化缘,不容道士开口,先发制人地把手一摆说:“慢,我仁心从不布施僧道,要化缘到别家去。”
  
道士瞟他一眼,微微一笑,随口念了四句:
  仁义缘化仁义缘,
  仁义施水水也甜。
  黄金万两无仁义,
  应到黄河染九泉。
  
仁心哈哈大笑,扬手向南一指说:“你化仁义缘吗,到南菜园找仁义化吧。”说罢,扭身进了家,高高的黑大门“砰”地关上了。那道士在门前冷笑三声,朝村南走去。
  
这里已经是个荒废多年的菜园了,一间看园棚,年久失修,也不能遮风避雨了,仁义正愁眉苦脸蹲在土棚门口生闷气。道士走上前去。仁义猛然一抬头,见是一位贫道士,衣着褴褛,十分可怜,忙站起身说:“道长见笑,象我仁义落到这步天地,实在无甚施舍,刚才兄弟给了我一升米,你拿去做几顿斋饭吧。”
  
道士哈哈一笑说:“我踏遍青山寻仁义,游尽四海化仁义缘,若仁义,万两黄金我也不要,喝口仁义水,也觉甜似蜜。”
  
仁义听道士这么一说,立刻转忧为喜,把道士拉进土泥棚里,两人促膝相谈,心投意合,便结为盟友。
  
一升米紧省慢俭,喝了两天稀粥就光了。到第三天,该为无米之炊了,仁义要去弟弟家借粮,被道士拦住了,他说:“贤弟,我们穷要穷出志气来,宁可喝口清水决不拜倒在富贵金钱足下。”
  
仁义点头称赞,在菜园里寻了些青菜来,二人吃起白水煮菜来。一连吃了三天菜,仁义始终不厌其烦地挖、洗、煮,毫无半丝嫌怨之意,这天夜里,道士终于对仁义说:“贤弟,如此苦熬也不是长久之计,做点买卖吧。”
  
仁义本分惯了,难为情地说:“无本求利怕不行吧。”
  
“卖水准行,明天你去试试。我给你一包香料,放进少许保管好卖。”
  
当夜准备好东西,第二天一早起,仁义便奔邺郡去了。他在南邺城鼓楼前,找了个宽敞地方,支锅烧水。等水烧开后,放进少许香料,说也奇怪,立刻有一股香味升起来。一霎时,邺城异香扑鼻,正好这天天气炎热,人们口干舌燥喝水欲望尤甚,便寻着香味,聚集到仁义这里,争相喝水,仁义这水不但香甜可口,而且一喝下去,顿觉神清气爽。买水的人越来越多,直到日落西山,还围着好多人等水,仁义有求必应,一直卖到起更时分方才罢休。查点一天的收益,两贯还挂零。他给道士买了些吃食,高高兴兴摸黑回去了。
  
仅这一日,仁义的水便轰动了邺郡四城八乡。人们奔走相告,说仁义香甜的水,有的从几十里外专程赶来喝仁义的水治病,有的用水罐提回家,去让老人喝了益寿延年。
  
仁义每天早出晚归卖水,回来买些米面,还少有富余。道士照看着家,日子过得有生气了。

一天,仁义又要卖水走,道士忽然喊住他:“贤弟,今天回来给我买点东西。”仁义苦笑了一下说:“哎呀,这些天把我忙坏了,把老兄忘了,你买什么尽管吩咐。”
  
“只买十二张麻刀纸。”
  
仁义急急忙忙走了,回来的时候,买了十二张麻刀纸,他一边把纸交给道士,一边不解地问:“买这干什么用?”
  
道士笑一笑道:“呆会儿你就知道了。”说着,把十二张折了一折,拿把剪刀,三下五除二,剪了十二对鹅,托在手撑上,用嘴住下一吹,扑愣愣,二十四只大白鹅飞下来,嗄嗄咯咯乱飞乱跳,一会儿,卧下来就下蛋,把个仁义喜得简直呆了。道士让仁义在棚前挖了个土坑,把鹅蛋一个个放回土坑内。从此以后仁义每天照旧卖水。道士在家照看着鹅。日复一日土坑让鹅蛋填平了,道士忽然说要走了。仁义这天回来,买了一壶酒,买来二斤熟牛肉要为朋友钱行。
  
两人席地而坐,一盅一盅喝着闷酒,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之中。道士见仁义闷闷不乐,好言劝慰一番,然后说:“贤弟,我走后如果鹅死了,就放在锅里煮一煮,那坑鹅蛋也要刨出来。”
  
“老兄还有什么吩咐?”
  
“贤弟一生仁义驰名,致力漳河桥与人方便,我明日重阳去,明年重阳来,我想一定能踏着贤弟建的桥过河。”
  
“仁兄也太奢望了。象我仁义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愿托老兄福,不达夙愿,死不瞑目。”
  ……

万语千言,直说到鸡叫天亮。仁义手挽手把道士送到村外,两人在漳河岸边依依洒泪而别。
  
仁义无精打采地回到土棚前,糟了,二十四只大白鹅,横七竖八躺在地上死了,他“咕咚”一声倒在铺上,心说,我仁义怎么这等晦气?莫非……他猛然想起道士的话,忙爬起来,把那死鹅拨去羽毛,放到卖水用的大锅内,胡乱烧了几把火,便躺下去生起闷气来。
  
日落西山的时候,他感到腹中饥饿,想捞块鹅肉充饥,揭开锅一看,二十四只鹅没有了,锅里放着二十四块金光闪闪的金砖!他急忙又去刨鹅蛋。那知把浮土一扒,原来是一坑银光雪亮的元宝!
  
仁义一夜没睡好觉,第二天一早,他便四处奔走,忙起建桥的事来:他觅了七七四十九辆大车,进太行山运铺底石头;又用了七七四十九辆车,运建桥墩砖;还用了七七四十九辆车运土垫路梗;邀来七七四十九名能工巧匠;还有……数天后,漳河桥轰轰烈烈动工了。从冬到春,从夏又到秋,仁义的眼熬红了,脸累瘦了,终于在仁家庄建起历史上第一座宽大、结实的漳河大桥。人们喻之为仁义桥。从此,仁家庄便被“仁义桥”这个响亮的名字取而代之了。
  
仁心看在眼里恨在心中。他怒冲冲找到仁义质问“你兴师动众建桥,哪来的钱?是不是父、母下世后,你当家时匿藏起来的?”
  
仁义不会说谎话,就把结交道士的经过,一五一十说了个详尽,仁心一听,悔恨当初不该有眼不识财神爷,竟把道士送给仁义,又一转念:既然他和仁义有交,悔之不晚。所以一改面容说:“啊,原来如此。我倒记起来了,那贫道士还是我指引给你的——他还来吗?”
  
仁义掐指一数说:“三日定来。”
  
仁心一听高兴了:“既然是哥哥朋友,那也是我的朋友,他这次来该我招待了。”说罢兴冲冲走了。
  
三天头上,果然那道士和仁义手挽手,从仁义桥上走来了。只见他手扬拂尘,道貌岸然,大有财神下界的气度。仁心一见,大步向前,一把抓住道士,甜言蜜语说:“仁兄可来啦,把我弟兄想苦了,这回来了,说什么也得到我家住些日子。”说着拉起道士就往家走。那道士微笑着,竟然跟仁心走了。
  
仁心也真热情极了,终日饭不离酒肉,菜不离鸡鸭。那道士十分随便,大吃大喝,吃饱了倒头便睡,睡醒了起来就吃。这样住了一个月,仁心沉不住气了,他趁吃饭的时候,试探着开口:“老兄啊,人常说十年能穷十年能富,象我家日后一旦贫穷……还是趁早学做点买卖……”
  
道士漫不经心地说:“那你也去卖水吧。”
  
仁心巴不得这句话,向道士讨了包香料,第二天就到邺郡去卖水。他仿着仁义,也在鼓楼前支起锅,把水烧开上香料,果然全城都来喝他的水,他回来也买些纸。道士少气无力地喃喃着睡着了。
  
仁心一下子买了一百张大白纸。道士接过来,也不折叠,抓起来剪刀剪了几下,吹了口气,一百只又高又大的大白鹅,嗄嗄咯咯飞了满院子。然而这些鹅每天吃一石粮食,拉满院子尿,就是不下蛋。那道士依然吃饱睡觉不说离去,仁心也不好逐客。这么着住了些日子,有一天,道士忽然说该走了。仁心喜出望外,送到村头,挥手而别。
  
仁心回到家,日夜盼望着这群鹅早早死去,好为金砖。他还准备了五口大锅,准备煮鹅。可是这群鹅,不但不死反而越活越结实,吃的也一天比一天多。眼看着家里的粮食快吃完了,仁心急了,他抓起一根棍子,要把它们打死。然而他把棍子一举,那些鹅一个个展翅到房顶上了。吓得仁心赶忙放下棍子撒粮食,这才免于飞去。
  
仁心朝思暮想,终于想出个妙法来,他用一条长绳把一只只鹅一个个拴住腿,然后举起棍子一个个要将它们打死。谁知还没容他打,那些鹅便展翅飞起来,仁心慌了神,双手抓住绳子,用力往下拖。可是他一个怎么拖得住,一百只大白鹅带着仁心高飞,眼看要擦着白云了,忽然一齐向南飞去。飞呀飞呀,飞了四百来里路。仁心已经精疲力尽,两手发麻,咬着牙坚持着,他偷偷向下瞄了一眼:黄河水滚滚奔流,他不由心里一哆嗦撒开手惨叫一声,“扑通”落进黄河里。这才留下“不到黄河心不死”这句话。
  
后来,仁义死了,仁心的儿子做了仁义桥的里正。觉得这村名流传下去,实在有辱于自己父亲的名声,就把“仁义桥”改为“二义桥”。并在村头立起一个石牌坊,上书斗大“二义桥”三个字。
  
不久,曹操因事从这儿过河,闻到仁义桥的故事,非常感慨。就废了村里的里正,挥笔在牌坊的“二”字前加了个立人旁。这“二义桥”又改名“仁义桥”了。所以,至今这牌坊上的“仁”字,那个立人旁笔墨很浓。

 
分享:
 
人气:13,080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