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新華社「走神」 把鍋灰當成金子貼到老江的臉上
 
2002年2月5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江澤民總是安排《人民日報》和新華社報道大陸黨政軍幹部學習「三個代表」的「輝煌成績」,老江甚至親自奉送四千萬美金給古巴,贈送一批尼龍布給北朝鮮,讓卡斯特羅和金正日對新華社的記者發表一些讚揚「三個代表」理論的馬屁,好讓新華社把「讚揚」風吹回大陸,再回放到海外炫耀一番。在國內,江澤民直接下令要求上至中央下至村鄉的黨政軍幹部「認真」學習三個代表理論。幹部們這幾年來一直忙於應付學習江澤民的「三講」「三可能」「三不可能」「七一講話」等等理論,學習運動把幹部們搞得疲憊不堪,有人甚至大罵江澤民「有完沒完」。罵歸罵,上面的命令還是要執行,於是幹部們玩起了「認認真真走過場」的遊戲。本來新華社一直充當給江澤民抹粉的角色,不知爲什麼,這次竟然走溜了神,採訪大陸農村幹部如何明目張膽地在「三個代表」的學教運動中走過場,「不經意」地把江澤民的臭臉給劃了兩道口子。

據新華社報道,記者近日在河北省晉州市陳家莊鄉採訪農村「三個代表」學教活動中,耳聞目睹了幾件事,採錄如下:

「學習心得」由包村鄉幹部代勞

按照晉州市有關規定,從2001年11月19日開始,是學教活動的學習培訓階段,每個村的村支書和村主任必須到市裏參加10天的培訓,然後由鄉鎮組織全體村幹部進行7天的集中學習。村幹部按要求做好學習筆記和寫好學習心得並張貼上牆;然而,在這個階段中,多數的村不同程度打折扣。

據幾個參加了晉州市集中培訓的村幹部說,全鄉15個村支書和村主任,差不多有一半沒有去,許多人對培訓並不感興趣。沒去的最後在包村鄉幹部的「指點」下都寫了學習心得,有的村幹部不會寫,包村鄉幹部便直接「代勞」。

陳家莊村村主任孟志遠說,市裏搞集中培訓的時候,正趕上村裏收「三提五統」,所以他沒去參加,村支書也只在培訓的最後一天去參加了考試。在鄉里組織的集中學習中,8個村幹部一個沒去。雖然沒參加學習培訓,但村幹部最後都在包村幹部「指點」下依葫蘆畫瓢地寫了學習心得,貼在牆上以便上級來檢查時用。記者在村委會發現,8個村幹部的學習心得內容幾乎都是雷同的,只有寥寥數百字。

一些村幹部說,有的幹部壓根就沒參加學習,根本談不上收穫,一些幹部雖然參加了培訓,但爲了應付上級檢查,寫心得也是擺樣子、走形式。

「入戶調查」由幹部造

學教活動的第二階段是對照檢查階段,在這一階段,要求鄉、村幹部深入到農戶中,徵求村民的意見和建議,以便對存在的問題加以解決。爲此,晉州市專門印發了「村級幹部學教活動入戶調查表」,並要求每位村幹部至少入戶調查30戶農戶。

然而,記者在採訪中卻驚訝地發現,陳家莊鄉最少有一半的村根本沒有進行這項活動,有的村在村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由村幹部代他們填寫了。

劉章村村支書李國正說,他們村沒搞入戶調查,因爲這樣做實在是很「麻煩」。在磐石村,副支書周振剛對記者說,他們根本不知道入戶調查這一說,鄉里也沒給過什麼表。在閆村,由於有鄉幹部在場,村主任一會兒說沒有搞入戶調查,一會又說調查表鎖在抽屜裏取不出來。

在記者採訪的5個村中,寺頭村是唯一搞了「入戶調查」的村。在村委會,記者看到了已經填寫好的20多份入戶調查表。調查表上要求回答10個問題,涉及生活、生產、村務公開三個方面。記者發現,被調查農戶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完全一模一樣,不是「滿意」就是「是」。拿著幾張調查表,記者按圖索驥地走訪了幾家農戶。在村民申小根家,他氣憤地告訴記者,自己根本沒見過這張表,如果幹部真的來調查過,他肯定會照實回答。比如說關於「對村裏的交通、用電、用水情況是否滿意」的問題,表上的回答是「滿意」,其實他根本不滿意,因爲村裏路不好走、電費太高等問題衆所周知,這張表一定是村幹部代填的。在其他幾位「被入戶調查過」的村民家裏,他們也都表示對這件事毫不知情。

督促檢查全走樣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在督促檢查工作中,陳家莊鄉的村幹部有一半左右沒去,但不知怎麼後來都糊里糊塗「過關」了。

陳家莊村村主任孟志遠說,縣裏組織的督導組來過兩次,沒串戶,就在村委會辦公室站了一小會,看了看村幹部寫的心得體會,沒站穩就走了。意見好像就提了一個,就是張貼心得體會的那個「學習園地」裝飾得太土,應該氣派些。而鄉的督促檢查的結果卻是「形勢不錯」。

磐石村村主任周國元說,市裏、鄉里重視的是形式,真正到了落實的時候,誰都拍屁股走人,誰都怕惹麻煩。

劉章村支部書記李國正說,鄉里面現在重視的是個形式,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就算我們走村入戶了解到了村民提的問題,可又能怎麼辦?比如說出村的路三步一個坑,下雨天走都不能走,誰都知道這個情況,可誰都沒辦法解決,憑我們村的能力更解決不了。難道這個活動後,市裏、鄉里就會幫我們解決?我看還是老樣子。

(新華網)

 
分享:
 
人氣:11,10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