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時事 › 文章: |
「小兄弟」有難 北京吞黃連
事件再次凸顯朝鮮災民的悲慘境況,同時亦令北京政府的處境相當爲難:如果承認他們是難民,不但開罪友邦朝鮮政府,亦會背上難民的沉重經濟包袱。但如果堅持遣返他們,又會遭到西方人權組織的批評。 自從九十年代中期連年大旱造成朝鮮嚴重饑荒以來,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朝鮮災民非法越境,到一江之隔的中國逃難,他們先匿藏在中國東北的朝鮮族羣中,等待機會輾轉前往韓國。 在漢城的自由新聞工作者劉純衡表示,匿藏在中國東北的朝鮮災民語言上並無困難,主要是現時有約二百萬朝鮮裔的中國公民在東北部,他們早在中國共產黨建國前已定居該處。 根據非政府組織估計,目前匿藏中國的朝鮮災民超過十萬人。有些甚至估計有三十萬。 根據韓國國土統一院的數字顯示,經中國成功轉到韓國的朝鮮人近年大幅上升,從1998年的42人,到2001年的583人,是五十年代韓戰以來的最高記錄。 這些幸運兒,成功到達韓國,開展新生活,但現實是否如理想般美好?他們又是否能適應新環境?韓國人民如何看待這些不顧一切,爭取往韓國的朝鮮難民? 在漢城的自由新聞工作者劉純衡表示,大部份韓國人對這些朝鮮難民都抱同情態度,亦歡迎他們到韓國居住,只有極少數人質疑這些在共產主義國家成長的朝鮮人,未必能適應劇烈的競爭。 韓國政府亦不會把他們區分爲政治難民或經濟難民,一律歡迎他們到韓國居住。 劉純衡表示,他們初到韓國時,要先接受調查,保證他們當中沒有間諜後,他們會有三至六個月的適應期,期間,生活費由政府負責,並會幫助他們了解及溶入韓國社會。之後,政府每人會發放一筆約相當於近三千美元的資助金,讓他們自力更生。 雖然這些幸運兒,夢想得以實現,成功到達韓國,展開新生活,不過,劉純衡表示,由於社會制度不同,有人適應新生活,併成功經營生意,但大部份都過著貧困的生活。 近年朝鮮人闖入北京外國使館風波中,最轟動的莫過於1997年2月的黃長燁事件。 當時,黃長燁是朝鮮執政勞動黨書記,他在東京出席一個國際研討會後,返國時途經北京,並逃進韓國領事館,事件擾攘個多月後,北京最終同意黃長燁經菲律賓前往韓國。 在漢城的自由新聞工作者劉純衡表示,像他這類人,會得到較優厚的待遇,政府亦會派人保護他們的安全。 有團體批評中國一直拒絕承認這些朝鮮災民爲難民的身份,並以政治手法而非人道立場來處理事件。目前,仍有數以十萬計的朝鮮難民匿藏中國東北,隨時會在發生令中國政府頭痛及尷尬的硬闖大使館事件。另一方面,只有少數幸運的難民成功到達韓國居住,但二千多萬的朝鮮人仍活在飢餓中。 中國追查境內偷渡朝鮮人遭到國際批評 中國政府追查境內偷渡朝鮮人的行爲雖然屬於主權範圍,但卻遭到國際人道救援組織的批評。下面請聽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含青的採訪報道。 法新社發自漢城的報道說,據朝鮮的一家傳教機構透露,中國和朝鮮聯合搜捕朝鮮人的行動主要集中在與朝鮮接壤的東北三省,包括吉林、黑龍江和遼寧。目前有大約150名朝鮮官員與中國警方一起,進行挨家挨戶的搜查。 韓裔美國人、美國康涅迪格州大學國際關係系教授金一平對這次聯合行動提出了批評:我認爲這是對人權的壓制,與西方的人權準則大相徑庭。美國和其它西方國家應當試圖阻止中國的這種作法,現在在韓國和朝鮮,有大約1千萬人盼望家庭團聚,中國有可能成爲解決這一問題的中介,但中國現在的作法違反了國際人權準則。 美國中文報刊《世界日報》副主編孟玄也對此發表看法。 闖館事件發生後,北京方面對策劃這一行動的人提出了警告。 但有消息說,策劃闖館事件的有關組織已表示,他們還將組織更多類似的行動。對此,金一平教授表示了贊成態度,他說:是的,我認爲這是解決在中國的北韓難民問題的最好辦法,以幫助這些人逃離專制和遭受饑荒的北韓。 但北京駐漢城大使李濱重申,逃到中國的朝鮮人並非政治難民,而是經濟移民,因此不應得到難民身份。他還表示,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將會影響中國與韓國的關係。 對李濱的這一說法,孟玄認爲是中國講給朝鮮聽的帶有象徵性的話。 有消息說,韓國方面已向中方表示,韓國沒有支持朝鮮人以闖館的辦法前往韓國,也不希望此類事件再次發生,以免給中國和南北韓的關係帶來不利影響。 摘自(自由亞洲電臺)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