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要闻 | 时事 › 文章: |
BBC透视中国:海归派沉浮谈
根据中国官方最近的统计数字,中国自从1978年以来的20多年中向海外派出了近40万名留学生,远远超过1872年到1978年近百年中派出的留学生人数总和(13万人),但归国的中国留学生只有14万人。 这仅仅是公派留学生,还不包括人数要大得多的自费留学生、出国经商的"国际倒爷"、非法偷渡的所谓"人蛇"以及其他通过各种途径出国的"八仙过海者"。 "海龟" 登陆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以及相形之下的美国经济步入衰退,尤其是美国硅谷不断传来大幅度裁员的"噩耗",近些年来逐渐有一些在海外学有所成的中国人返回中国,寻求更好的发展。 对待这些人,中国传媒有个称呼:"海归派"(也就是海外归来派),以与在中国国内接受教育的"本土派"相对照。 这自然是雅称,中国民间对这两类人则不太客气,戏称他们为"海龟派"(大概是取谐音)和 "土鳖派"。 不知道这一次"海归"的人数到底有多少,但多年来一直感叹北大、清华等中国名校成了美国大学"预科班"的中国传媒自然为之雀跃,《北京青年报》的一篇报道甚至这样做标题:《回国潮初见端倪,"海龟派"结队登陆》。 一时间,中国大陆的传媒和民间充斥着什么"海龟" 登陆中国硅谷、 "海龟"抢滩中国股市、"海龟"占领中国互联网业的报道或传言。 中国政府也频频为吸引"海归派"制定优惠的法规,中国国内的大学、科研机构和高科技公司更是以高薪、要职、大房等优惠条件招聘"海归派"人士。 进军政坛? 更有甚者,台湾《工商时报》认为,中国大陆的"海归派"目前除了遍布大陆学术界和企业界之外,如今也在北京官场中日渐崭露头角,逐步取代过去的"留苏派"。该报还举出了中国入世谈判代表龙永图、中国"国台办"副主任周明伟等进入政界的"海归派"代表人物。 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前副主委林中斌甚至预测,今秋中共十六大之后,中国大陆部长级的官员中,应该就会出现"海归派"。他认为,过去,留学生彻底改变了台湾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制度,"台湾以前走过的路,也会在中国出现。" 最"玄乎"的是,林中斌预言说,大概在2030年左右,中国最高领导人也有可能是"海归派",甚至可能与美国总统是"同窗"。他绘声绘色地描述说:那时,访美的中国最高领导人与美国总统举行完高峰会后,"两人来到了美国总统的书房,坐在火炉旁边,开始谈论起了当年两人在学校中点点滴滴的往事。" "京东山人"认为,"海归派"吃洋面包过多,对中国国情体会不深,所以难以在中国政坛成大气候。 他引经据典地说:"想当年,'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是不折不扣的'海归派',但险些葬送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最好还是本土成长起来的,没有留洋背景的毛泽东力挽狂澜,拯救中国红色革命于既倒。" 他认为,"海归派"最多在文教、技术和实业领域中能够有所作为。 抑"龟" 扬"鳖" ? 然而,就是在这些不涉政治的领域,近来有关"海归派""走麦城"的消息也纷纷传来。 一时间,中国大陆的传媒又充斥着这样的标题:《"海归"人才为何"水土不服"》、《 "海归派"激情遭遇碰撞》、《"狮子"不再大开口,"海龟"自我大降薪》······ 曾经认为"海归派"有望逐渐掌控中共政坛的台湾《工商时报》后来也报道说,现在有些"海归派"人士在求职纯属科技、金融等行业的公司时也开始频频"吃闭门羹"。谈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该报指出,中国经济近来也受国际不景气的影响,导致大陆企业意图节省工薪开支;另外,部分"海归派"人士傲慢、奢侈,引起了同事的反感。 《香港商报》一篇报道的标题更耸人听闻:《"海归派"成为中国股市下跌的替罪羊》。在中国大陆,还有人撰文把中国互联网业的不景气归咎于"海归派"的"不了解中国国情,死搬洋人模式。" 还好,稍微令"海归派"感到安慰的是,中国总理朱镕基最近为"海归派"撑了一下腰,他说: "有归国留学生向我抱怨,我们这些'海归派'现在被戏称为'海龟派',但这无伤大雅,我不但支持他们,而且祖国需要更多的'海归派'。" 谈到"海归派"受攻击的原因,包括英国《金融时报》在内的一些中国境外传媒引述一些政治观察家的看法说,适值中共最高领导层即将改朝换代之际,打击"海归派"的言论背后另有政治目的,因为"海归派"通常与中共财经部门中力图推动中国改革的官员有联系。 不管这场风波背后是否有政治动因,留洋派和本土派的冲突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中的一个老话题,用美国著名政治学者亨廷顿的话说,这其实是所有落后国家试图赶超西方过程中所共同面临的一个话题。 确实,如果你熟悉了一百多年来中国现代化的坎坎坷坷,你也就不会奇怪近来"海归派"在中国的浮浮沉沉了。 (BBC) |
|
|
相关文章: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