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要闻 | 时事 › 文章: |
改革四年,中国金融危机有增无减
朱镕基从整治黑洞巨大的各地信托投资公司入手,一度显示出大刀阔斧的进取姿态。转眼四年多时间过去了,许多人以为,在朱镕基的大力整治之下,至少中国金融系统应该已经发生根本变化了,呆帐坏帐应该已经大大减少了。实情却不然。各大银行的呆帐坏帐竟进一步恶化。从占贷款总额的20%,飙升到占贷款总额的50%。 这一后果的由来是:为了帮助国营企业“脱困”,四大商业银行奉命继续向国营企业发放巨额贷款,即“输血”;所谓国企改革,以“债转股”的方式进行,不管效益好不好,大都能够批准上市,以便“集资”;股市一度连续上涨,国营企业于是宣布“扭亏为盈”;受此激励,银行更违法借款给企业,纵容企业到股市“炒股”牟利。 然而,股市充满风险,升降实不由人。尤其在大量国企“垃圾股”的充斥之下,中国股市淹没在无边无际的泡沫之中。泡沫一破,股价便跌,一发而不可收。果然,沪深股市迄今已呈现连续十二个月的滑坡,股价平均缩水30%,投资者前功尽墨。 于是乎,银行的违法借贷资金被“套牢”;当“扭亏为盈”成为一句笑话之后,银行支持国企“脱困”的贷款也转变成呆帐坏帐;新帐加旧帐,究竟有多少?人民银行估计不良贷款占贷款总额为25%,但许多专家却认为,实际数字应该是官方数字的一倍,即50%。国际标准普尔评级公司年初做出评估:要打消国内银行的呆帐坏帐,中国当局将花费5180亿美元,即需花费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一半的经费。 银行呆帐坏帐的累积,显现一个清楚的公式:国企大量上市,为股市大量增加“垃圾股”,加剧股市泡沫化,扩大股市风险;股市崩盘,“套牢”国企炒股资金,粉碎国企“上市集资”的迷梦;国企效益恶化,使银行贷款再一次成为呆帐坏帐。即,由银行资金,变国企资金,再变股市资金;由股市风险,变国企风险,再变银行风险。如此恶性循环,往复无穷。 从这个角度而言,如果银行、企业、股市资金的恶性循环不被打断,中国爆发金融风暴的可能便在所难免。一如东南亚国家当年的写照。由另一家国际权威机构,里昂证券公布的报告认为:中国国债占GDP的比重应该是139%,即中国官方数据23%的六倍!因为中国当局并未将资产负债表外的融资项目列入计算,例如国有企业的负债和未偿付的退休基金等。该报告估计,如果列入这些项目,中国公共事业的赤字将达到GDP的10.4%,而非官方所公布的2.6%。因这两项指标都远远超过了公认的国际警戒线,故该机构断言:中国金融风暴一触即发。 遗憾的是,国人似乎更喜欢听一些顺耳的话。当国际上批评中国经济政策,或者质疑中国经济数据的可信性,或者否定国企改革成果时,必有官员和御用文人,一触即跳,将批评和质疑斥为“别有用心”,是为了“唱衰中国”,是为了“阻止外资流入中国”;反过来,当国际上出现称颂中国经济改革成功,或者高度赞扬中国经济成就时,同样是那批官员和御用文人,立即大幅报道,连番引用,视为经典。以至于“中国将在2050年赶上美国”、“中国成为亚洲经济的火车头”、“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等等乐观论调,令国人耳熟能详,颇以为自豪。 如此厚此薄彼,好大喜功,淡化了国人的危机意识,当金融风暴真正爆发时,中国还剩下多少抵抗力? ——转自《新世纪》(5/28/02) |
|
|
相关文章: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