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要闻 | 时事 › 文章: |
“杀鸡儆猴”──再论香港的沉沦
根据我目前手边所搜集的不完全资料 ━ 香港的《明报》《文汇报》《星岛日报》《大公报》 以及大陆的《中新社》对于将控告《动向》的报道来看,他们都清一色有个特点:只字不提《中华儿女》的官方背景。据《动向》的说法,该杂志是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 (实际上是共青团中央)主办的。如果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那么等于是中国政府将控告香港一家杂志。据笔者所知,香港的媒体对这件事的反应十分低调,简直可以说是冷淡。怎么鸡脖子已经搁在刀下了,还不能引起“众鸡喧哗”?莫非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这事大有跷蹊,非比寻常。 “一国两制”下的香港也还是 -(感谢上帝或老天爷)- 有它那带著“殖民地烙印”的新闻法的。也就是说“新闻自由”是有所保障的。要给一家报刊杂志挂上“诽谤罪”的彩,绝对是件难打的官司,无钱无势,谁敢轻举妄动?按《动向》四月份的报道, 该杂志将“被停刊整顿”, 那么被“恶意诽谤”而受到损失的应该是加害于杂志的第三者 ━ 管理新闻媒体的中宣部。按照一般的逻辑: 一个恶汉强奸一名妇女,第三者路见不平而呼救,恶汉怒而弃妇人不顾,欲殴打路人,于是又引起更多的路人不平,大家群起而攻之。现在这个故事有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版本:恶汉强暴妇人,一位书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妇人夺其刀,怒曰,他还没占到便宜,你穷嚷嚷什么,须是坏了老娘的名声。围观者皆默然无语,怕悍妇的刀落到自己头上。 这个故事一点儿也不匪夷所思。常在报刊上读到,大陆有女子被强暴或有人落水,围观者上百,大家抱著看马戏不花钱的既兴奋又悠然的态度,不见血流或尸体就不散,伸出援手的人是没有的。如今这种东土之风,竟然已经刮到受过西风洗礼的香港,中华民族的民风果然所向披靡,十分强悍。如今才明白,小时候读的历史课本上总是写著,中国文化如同大熔炉,(也就是柏杨所说的“酱缸”),任何蛮夷之邦一经接触,都会被同化,诚哉,斯言。 把香港的媒体比作“鸡”,似乎不敬,但是从中共欲拿《动向》开刀的景象来看,香港同行的软弱态度实在令人不敢恭维。须知“鸡”的命运无他 ━“待宰”二字而已。 话既然已经说到了“鸡”的头上,现在再说说“猴”。 曾经是“东方之珠”的香港,其魅力无他,外商的圣地,投资者的乐园是也。这个免税的自由贸易港口,人工便宜,没有繁文缛节的官僚主义,加之近二十多年的廉政公署的运作,使得中国人的社会钞票大把流,却没有贪污腐败的现象,这是数千年中国社会中绝无仅有的异象。这种繁荣昌盛所依靠的另一个决定性因素是舆论自由。小小一个香港,它那六百多万人口竟然拥有几十上百种的报刊杂志,真是蔚为奇观,这才真是香港人的骄傲。 九七之后各方面都在转向,教育,行政和司法领域的独立性逐渐顺著北京的风向转,媒体的自律性更让外商感到不安。据德国明镜周刊(Der Spiegel)的驻港记者Stefan Simons五月份引述CNN评论家 林和立(Willy Wo-Lap Lam)的说法,北京和香港根本用不著害怕异议分子和批评者的指指点点,因为“香港实力雄厚的资本家和中共政权的利益一致”。推而演之,按林和立的逻辑,让不安分子多鼓噪一下,反而点缀了香港活泼自由的气氛。可惜江泽民和董建华的“肚量”不够撑船。目前香港依然还是个自由贸易的国际港口,除了“爱国商人”,还有不少外资企业和“无祖国”的商人,这些人的嗅觉如同股市一样,极为敏锐。当他们感觉到香港的舆论和言论自由受到遏制时,就会跳离这条铁达尼号。 “杀鸡儆猴”的结果将是把猴子全吓跑了,当外资开始撤时,中国的经济也会受到极大的冲击,至于这对台湾的民心会有怎样的震撼,那就更不言而喻了。 --转自《观察》http://observechina.net/ |
|
|
相关文章: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