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近來,中國能源告急的新聞經常出現在各類報刊的醒目位置。今年前三個季度,中國用電量的增長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百分之十五點六,高於預期增長率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煤炭使用量實際增長百分之八,大大高於年初百分之三的預期。能源的供不應求除了導致能源價格的大幅度上漲外,在十九個省區市甚至出現了拉閘限電現象。去年以來,出現市場緊缺的除了能源以外,還有原材料供應。這些已經導致汽油、飛機票價格等與百姓生活相關的產品的價格上揚。

三年前,中國的電力市場還是供大於求,目前則迅速轉變成電力緊缺。問題主要出現在需求方面。這種電力和其他能源需求的突然變化除了反映中國經濟增長的跳蕩性之外,還凸顯了中國經濟結構的問題。不少經濟學家都注意到,在能源價格猛烈上漲的同時,中國的消費物價指數基本穩定。正如中國經濟學家樊剛最近指出的,出現這一鮮明對比的原因在於中國經濟增長的特殊結構:中國的增長是投資拉動的增長。在投資增長百分之三十的同時,消費的增長顯得比較緩慢。這種經濟結構無法保證整體經濟的效益,也無法長期持續。

中國能源告急同時也表現了這一行業的市場結構的嚴重問題。中國能源行業對需求的變化無法作出快捷的反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這個行業的壟斷性質。無論是在什麼制度的國家,行業壟斷都會損害消費者利益從而造成社會效益的損失。二零零一年初,美國加州也曾出現能源危機。石油價格大幅度上漲,使得加州州長不得不宣佈能源緊急狀態。加州的能源危機固然有多種原因,但是少數具有壟斷力量的能源供應商人爲操縱價格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無外乎兩個。一是在有條件的行業,放開市場準入的限制,通過讓更多的企業參與競爭來解決壟斷造成的高價或者短缺。二是國家應該有嚴格的監管制度,不僅要有公正嚴明的法律,更要有中立能幹的監管機構和人員,防止壟斷企業侵犯消費者利益。加州政府也正是依靠這兩個辦法解決問題。問題是,中國能源行業出現的壟斷有著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國家通過國有企業實現的壟斷。這就使得通過國家的解決壟斷的問題更加困難。

中國能源市場變化的突發性也使得不少學者反省中國經濟預測體系的缺陷。這次能源緊缺始於去年。現在對緊缺的真正原因仍然是衆說紛紜。電力部門的人士認爲過去數年裏能源建設、尤其是電力建設投入的減少是一個重要原因。但是不少人認爲他們持這一觀點是出於其自身的部門利益,因而未必可信。真正的問題在於:中國似乎還沒有足夠能夠獲取充分信息而又身份獨立的機構和學者們對中國的經濟預測體系貢獻智慧。

大約在四、五年前,當有的西方學者對中國的經濟增長和能源增長的不同步提出質疑,從而對中國經濟增長數據的真實性提出質疑時,不少官方的經濟學家立即奮起捍衛政府的榮譽,他們在世界各地大力宣傳能源消費的突然減少是由於節能技術的推廣和經濟效益提高造成的。並且指責對此持懷疑態度的經濟學家們不是不懂中國實際情況就是對中國的成就懷有偏見。現在,中國又出現了大幅度能源供不應求的形勢,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正在準備出來進一步捍衛政府的榮譽。其實,他們怎麼說並不重要,因爲世界上沒有幾個人相信他們。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中國政府是靠這些人來作經濟預測,基於他們的預測之上的經濟政策是決不會給中國經濟和中國老百姓帶來什麼好處的。

(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