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力捧胡锦涛 李长春唐家璇试图摆脱江泽民的阴影
 
2003年5月28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香港太阳报28日刊登了古吕的一篇评论文章「李长春力捧新领导胡锦涛走出旧阴影」。全文如下:

胡锦涛展开他出任国家主席、接掌中国外交大权后的首次国事访问。有外间评论这是他走出江泽民阴影的一次重要表演,北京外交部即时回应胡锦涛的外交路线就是江泽民的外交路线。然而,重要的事实是,胡锦涛的个人作风与江泽民不一样,而他这次出访,是在国际重整伊拉克战争后新秩序的大背景下进行,就算胡锦涛想百分之百执行江泽民路线,也是不现实。

宣扬胡「三贴近」思想 现已顶替钱其琛角色的唐家璇直白地说,胡锦涛此行是要展现「中国新领导人的风范」。可以看出,尽管胡锦涛这次出访前改革礼仪,将送迎环节从简,但是在中共高层,一个宣传胡总书记的浪潮正在悄然展开。

在这方面,最卖力的要算主管意识形态的李长春。他在中共中央官方杂志《求是》发表文章,全面阐述胡锦涛「三贴近」思想。作为中共最高领导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即是有自己的治政理论、政策和策略。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三讲」等,一套又一套,还要写进党章。如今,胡锦涛就任总书记半年,就出「思想」,似乎比江泽民当年还快。胡锦涛的「三贴近」,是指他要求思想文化、新闻舆论战线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李长春文章称「三贴近」有「丰富的内涵」。不管怎么样,原来属于「江家班」的李长春,这么快就积极带头宣传胡锦涛思想,显示胡的权力地位呈现稳定上升的态势。

在这样的内外背景之下,胡锦涛决不想仅造成一次礼节性的访问;以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去概括此行,恐怕失之偏颇,胡锦涛至少冀求在四个方面达致实质成果。

其一,形象外交。如唐家璇所说,胡锦涛这次在国际舞台第一次表演,给国际社会留下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胡锦涛在改正处理沙士疫症的失误,赢取了一定的口碑,但外间一般仍视其为新丁、儿皇帝、是执行者而不是决策者,到底他如何与俄、美、法、日等大国首脑会晤,将给世界一个观察的机会。

其二,巩固外交。巩固中国与俄法德关系。中俄由江泽民普京确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应未稳定,但普京后来提出「融入西方」,令北京有所担忧。在经济层面,尤其是俄罗斯石油至中国管道铺设需进一步落实。伊拉克战后,中俄对策也须协调。同样,与法德关系,在伊拉克问题上立场相近,但战后各方都在调整。胡锦涛若能巩固与法德关系,也就是巩固与欧洲的关系,因此是这次访问的一个重要课题。

外交策略须与时俱进

其三,调整外交。调整与美国的关系。中国基本反对美国对伊战争,但不至于令双方关系破裂。目前,美国胜者为王,如何改善、调整与美国的关系,显然是中国外交、也是胡锦涛外交第一的、最重要的课题。从邓小平、江泽民以来,中美交手多年,北京对美的框架已定,但在斗争和退让之间还有许多空位可以游走。相信胡锦涛与布殊会晤,要摸布殊的底。另外,对日关系也是胡锦涛要顾及的,他与小泉会晤相信不冷不热,既要稳定中日关系,亦不会轻易原谅小泉参拜靖国神社。

其四,格局外交。这是最重要的,也是以上三者的综合。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格局有深远影响,到底未来如何变化,有多少变数,北京如何定位,如何寻求最大利益,将构成胡锦涛任内的外交总目标、总战略。在这个意义看,决不是简单一句「经济第一」、「韬光养晦」便可解释,因此「胡外交」也必然不能照搬「江外交」,而是必须与时俱进。

或者可以说,胡锦涛这次外访成果,将可以勾勒伊拉克战后中国外交战略的大致轮廓。

 
分享:
 
人气:17,482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