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時事 › 文章: |
大遊行──香港現狀的深度折射 (圖)
大遊行獲得出人意料的結果:特首董建華表示,對「二十三條」作出三項軟化修正;稍後,在盟友倒戈一擊的情況下,董建華被迫宣佈押後該項立法的二讀程序。 這並非特區政府的讓步,而是北京政府的讓步······ 或許感覺到對臺灣的影響:愈來愈多的人認識到,江澤民糟蹋香港的「一國兩制」,不管有意還是無意,都是對臺灣的惡劣示範,聯繫到其對臺高壓政策,實際上是變相鼓勵「臺獨」,「曲線救臺獨」(有人甚至據此推斷江澤民系「臺獨臥底」);或許顧忌到國際輿論的壓力:中南海對香港事務的任意插手,破壞「一國兩制」的實踐,已經嚴重損害其國際信譽。 這一讓步,也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胡錦濤溫家寶新領導層的些許開明。同時透露的,是江澤民及其「上海幫」權力金字塔的早期泡沫化。因爲,這絕非江澤民的讓步,而是胡溫新領導層的讓步。 毫無疑問,大遊行表達的,是港人堅決反對「二十三條」立法的意志,但同時,也深度折射出香港現狀的五味雜陳。 迴歸六年,香港一步步瀕於絕境。由外,連續遭受亞洲金融風暴、禽流感、「九一一」、非典瘟疫等打擊。由內,以董建華爲首的特區政府,在危機面前,反應遲鈍,束手無策,且一貫高高在上,不深入調查研究。在複雜的內外環境下,顯得治理無方,濫竽充數。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任何國家和地區,當經濟低迷的時候,都以減稅,作爲基本應對手段。香港特區政府卻反其道而行,經濟愈是低迷,卻愈是加稅,怎不令港人怨聲載道? 如今,香港失業率創下歷史新高,達8.3%,就業不足率達3.8%,預計到第三季度,失業率將繼續攀升至9%到10%。今年預算財政赤字,已經高達近600億港元,佔其國民生產總值(GDP)的5%至6%,超過了公認的國際警戒線(3%)。而實際的財政赤字可能更高,達800至1000億港元。迴歸短短數年,就從鉅額財政盈餘,變鉅額財政赤字,而且是短期內難以消化的「結構性」財政赤字,這一變化,可謂「天翻地覆」,並因此成爲亞洲地區的一個「負面典型」,被多國引爲「反面教材」,用以自誡。 伴隨失業劇增和財政赤字惡化的,還有一系列併發症:投資環境惡化,金融市場動盪,服務業日漸萎縮,房地產一蹶不振...... 「七一」前夕,大陸總理溫家寶訪港,與特區政府簽署「更緊密經貿安排(CEPA)」,主要內容是,讓香港商品貿易、服務業和投資便利化,許多香港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可享有零關稅。這一協議,被稱作是北京送給香港的「大禮」。然而,鑑於內地經濟也持久陷入內需不足,生產過剩,對香港產品的消化必然十分有限,遠水近渴,北京「大禮」,並不能爲董建華救急。果然,溫家寶前腳剛走,五十萬港人便走上街頭,高呼「不要董建華!」 董建華回應民意時表示:「要循序漸進地推進民主。」試問:連現有民主基礎都急欲破壞,又談何推進?其真正的動機昭然若揭:循序漸進地推進專制。 鑑於特區傀儡政府的權力,並非來自人民,而來自北京當局的私相授予,所以,特區政府一意奉承和秉承的,就是中南海的意志,全然不理會香港民意民情。最終受到香港人民的唾棄和拋棄,實爲理所當然。 參加「七一」遊行的五十萬人中,主要成份是中產階級;百分之六十以上具有大專學歷。他們是香港衰落的直接受害者,也是香港社會的精英和中堅力量,代表著香港的主流民意。空前的大遊行大示威,表明港人對現狀強烈不滿,對黔驢技窮的特區政府已經失去耐心。 北京和特區政府的暫時讓步,證明了香港人民的強大力量。但「二十三條」何去何從?董建華何去何從?香港何去何從?將受到舉世關注。或者一意孤行,堅持側立惡法,激化香港社會對立與分化;或者順從民意,廢止惡法,還港人以自由和自主。 兩種選擇,兩種結果,香港民主,或瀕臨險境,或絕處逢生,對香港,對中國大陸,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自由亞洲電臺)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