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评一条淮河灾民“知足认命”的进步新闻
 
作者:郑义
 
2003年7月27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近日,香港《明报》有两名记者“追随着洪峰的尾浪”,写出了一篇讴歌“胡温新政”抗洪救灾的报道。报道的核心部分是“弃人肉长堤死守策略”,转引如下:

“与以往抗洪不同,今次淮河抢险很少见到军民以血肉之躯跳入决口堵水的场面,也很少听到‘严防死守’、‘人在堤在’等悲情语句,倒是‘开闸放水、行洪蓄洪’成为热门。以总理温家宝为首的各级官员在视察一线灾情时,爱讲的也不再是鼓动人们‘与洪水搏斗’,而是‘生命重于泰山’、‘人命大过天’。

“虽然官方媒体回避将胡温新政的抗洪方针与以往比较,但人们还是很容易从中读出了新旧的不同。水利部长汪恕诚就一语道穿:‘以前电视上防汛镜头多是千军万马上堤抢险,今年淮河防汛守堤的场面少了。’他说,‘依靠科学调度进行防汛,把与洪水抗争变为与洪水和谐相处,将是中国未来防洪的发展方向。’”

我赞成爱惜生命。无论贵如天子贱为草民,生命都是可贵的。在目前的科技条件下,淹死就淹死了,无法死而复生。但这条新闻教人犯糊涂的是:似乎上堤抢险不太人道,开闸放水才是慈悲为怀。既然如此,何不把堤坝都扒了?“防汛守堤的场面少了”值得盛赞,干脆弃守岂不更妙!整个淮河流域的闸坝堤防是一个大系统,何处要守,何处要弃,那得根据水势变化,那是科学,那是全流域数代民众以血泪换来的一种安身立命的知识。不“死守严防”是否更加人道,还是需要讨论的。倘若我的桑梓家园,我的80老母和妻子儿女都在大堤背后,这种过于高滔的理论,就很难令人苟同。人道与残忍之分野不在这里,而是当局应该有步骤地帮助低洼地带的民众退田还湖,给洪水留一条出路,自然也就给人留下了一条生路。愈演愈烈的水土流失加之对洪水的围堵战略,已经使淮河下游甚至洪泽湖“悬”在了地平之上,不做根治的打算,总是混不过去的。

《明报》的报道还说,“1991年淮河大水,当局动员百万军民,但洪灾仍夺去500多条性命,今年大水,情势同样严峻,但死亡数字至今只有安徽省的17人,算是交出一定的成绩。”是否只死了17个人,官方数字,我不敢怀疑,也没有根据怀疑。而且,死人少了实在是好事。但要说今年的水势与1991年“同样严峻”,我还是心存一线疑虑。今年破堤行洪,不过启用了9处行蓄洪区,而记得1991年是17处。

这篇报道的结尾一节“灾民吃霉菜知足认命”写得也很有特色。

“记者走进一顶顶蓝色帐篷,看着他们麻木的神情,看着他们粗糙的双手从瓦罐中抓出一把长霉发黑的干菜,或者从柳筐挑出几颗发芽的马铃薯,就淮河水一洗,做成菜津津有味地吃着,听他们说出‘现在跑水真不错,还有白面吃,有棉被盖’,那种知足认命的态度,令我们难忘,以至回到酒店面对丰盛菜肴,久久不能下咽。”

两位记者的同情心跃然纸上,叫人深受感染。但吃着发霉的干菜和发芽的马铃薯,口中还感恩戴德知足认命,就不仅叫人难忘,还叫人难受了。这句“现在跑水真不错,还有白面吃,有棉被盖”的话,我相信不是记者瞎编的,香港的记者还没来得及学这么坏,所以我也不该有任何不同意见。我只是觉得有点太进步了,恐怕一般灾民赶不上的。据我所知,跑水的灾民火气都比较大。据中共《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内参”透露,91年大水期间,由于贪官污吏层层盘剥,各省皆有灾民游行示威。为平息民愤,当局还紧急罢官140余名,拘禁县团级以上官员40余名。今年的情形尚不得而知,泄漏出来还需要一些时间。倘若灾民们都像《明报》记者写的这样进步,少一点抗议,多一点感恩之心,中国就更加的安定团结了。

在这条新闻后面,有人跟帖说:“发芽的马铃薯美国超市里常见。瓦罐中长霉发黑的干菜叫霉干菜,煮肉特别香。”如此心肝,真是叫人无话可说了。如果瓦罐中长霉发黑的干菜就是霉干菜,那倒不失为一条生产自救之妙方。每次跑水,都可以在堤坝上就地生产“霉菜扣肉”,拿罐头装了,运出来发财。《明报》的前老板金庸金大侠号召港人学习解放军,被尊为十分地思想进步。这“霉干菜煮肉”,则更是十二分地进步。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郑义)

 
分享:
 
人气:12,251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