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敦煌菩薩圖 (多圖)
 
2003年9月24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敦煌壁畫,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在古絲調之路上閃閃發光,它同長城、兵馬俑等世界文化遺產一樣,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徵,也是人類創造精神文明的偉績。

[唐]敦煌壁畫《西方淨土圖》
(可點擊放大圖片)


敦煌洞裏巖壁上繪滿佛像、佛傳故事、供養人、佛的守護神天王和飛天,大師在極華麗的藻井花飾間穿梭綿延,幾多歲月。供養人畫像高達五、六尺,造形、衣飾寫實,極具威宏。另外,佛的極樂世界、地獄變相、出行圖等,更是局面偉大,人物繁多,歎爲觀止。這些壁畫提供了傳世不多魏、晉人物畫的一些風貌,而從唐之興起到全盛、衰敗,以至五代、西夏而宋,種種人物畫作風的嬗變也歷歷在目。

敦煌石窟佛像中,菩薩的容貌姿態是最突出的,敦煌石窟中,幾乎窟窟都有說法圖,經變畫。這些說法圖和經變畫中都繪有各式各樣的菩薩,有的洞窟中四壁都繪小菩薩,還有許多單幅的菩薩畫像。敦煌石窟中有上千幅的說法圖和經變畫,僅經變畫中的菩薩像,就會數在萬計,是世界上保存菩薩畫像最多的佛教石窟。

菩薩是梵文音譯「菩提薩垂」的簡稱。其「菩提」漢譯是「覺悟」,「薩垂」漢譯是「衆生」,全譯應是: 「道衆生」,「覺悟的衆生」之意。根據這個詞意,中國古代翻譯的佛經中,還把菩薩譯爲「開士、大士、聖士、法臣」等名稱。如把觀音菩薩稱爲「觀音大士」,把普賢菩薩稱爲「普賢聖士」。


[唐]敦煌壁畫《西方淨土變圖》
(可點擊放大圖片)


菩薩主要分爲大菩薩和菩薩兩大層次。
  
大菩薩是層次最高的菩薩,其修行覺悟僅次於佛陀或等同於佛陀。常在佛陀的身邊,協助佛陀弘揚佛法,度化衆生。在敦煌石窟壁畫中經常畫的是「八大菩薩」。即釋迦佛的左右脅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藥師佛的左右脅侍:日光菩薩、月光菩薩。還有彌勒菩薩和地藏菩薩。這些都是佛經上有名的菩薩,還有一些不知名的菩薩畫在佛的身旁。
  
大菩薩畫像和佛畫像一樣,有一定的法相等手印。如觀音菩薩手持淨瓶和楊柳枝,天冠有一化佛。大勢至菩薩手持蓮花,天冠中有寶瓶。文殊菩薩手持寶劍,身乘青色雄獅。普賢菩薩手持如意或經卷,身乘六牙白象。地藏菩薩手持如意寶珠和錫杖,身披袈裟,頭戴毗盧冠,爲僧人像。

[唐]敦煌壁畫《文殊菩薩圖》
(可點擊放大圖片)

 
其他的菩薩常畫在佛座下面或大菩薩、佛弟子的兩邊。姿式有站,有坐,有蹲、有跪,形象衆多。如奏樂、歌舞、獻花、敬香、燃燈、跪拜、持經、赴會、聽法、思維,禪定等。這些菩薩不像大菩薩有一定的法相和手印規定,畫家們往往富於創造,所以其形態比大菩薩多,數量也比大菩薩大。

菩薩畫像又分爲顯宗菩薩像和密宗菩薩像兩種。
  
顯宗菩薩像是依照漢地教義和儀軌所畫的菩薩像。此類菩薩亦稱正菩薩,與人相似,一首二臂,法相莊嚴,面容慈悲,姿態優美。如八大脅侍菩薩和各種姿態的大菩薩。

密宗菩薩像是依照密宗教義和儀軌所畫的菩薩像。此類菩薩與常人相異,多首、多臂、多目。如領先臂觀音、十一面觀音,千手觀音、千手千鉢文殊、不空絹索觀音,如意輪觀音等。在密宗菩薩像中,又分爲唐密菩薩像和藏密宗菩薩像。唐密菩薩的法相同顯宗正菩薩相似,只是多首、多臂、多目,面容慈悲,姿態優美。而藏傳密宗菩薩與漢傳菩薩形象差異很大,不僅多臂、多首、多目,有的菩薩面目顯金剛相。

敦煌石窟中顯宗菩薩畫像數量最多,初唐時才有密宗菩薩,數量很少。元代時才有藏傳密宗菩薩,只有第465窟一個洞窟中繪有藏傳密宗菩薩。

敦煌壁畫,從十六國時期,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而至元,經歷了十個朝代。它的內容和藝術特點,隨著時代的不同而發展變化,每一個時代都具有十分明顯的藝術特點。菩薩和整體壁畫一樣,也各具有不同的時代特點。

資料來源(大紀元)

 
分享:
 
人氣:19,14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