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新华网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怒也开始爆中共大料
 
鄂新
 
2004年11月28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新华网11月28日的长篇文章《信息不畅助长编外记者 公职人员可爆料牟利?》是新华网和了望新闻周刊共同写的。文章很坦白,既埋怨中共不许信息通畅养肥了编外记者,又妒忌公职人员爆中共私料牟得厚利。

这篇文章确实爆了中共很多大料,给联合国审查中共人权问题准备下资料。

新华网小嘟囔:信息不畅助长“编外记者”

这小标题本身就是在控诉中共的独裁统治、新闻专制,告诉人们“编外记者”的产生是由于「信息不畅」造成的。报导还提到了作品不署真名的几个原因:报道的观点与地方政府领导或本单位领导不一致;顾忌当地领导不愿意家丑外扬;担心打击报复;担心单位领导反感自己在外兼职;担心同事‘红眼病’,嫉妒他们赚外快。

报导说,有人认为,公职人员私自向外披露内部信息牟取个人利益,涉嫌以权谋私,既不利于政务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也破坏了媒体公平竞争环境。政府应尽快出台有关管理规定,规范公职人员处理内部信息的行为。

报导中的“有人”是谁呀?是中共吧?看到谎言大坝决堤了,独裁丑闻外泄了,中共吓得又要“出台”什么规定,管用吗?江绵恒动用多少个亿屏蔽了多少年,互联网封住了吗?江氏父子丑闻还不是照泄不误!

封锁消息养肥“编外记者”

正因为中共不允许媒体公平竞争,才会有“编外记者”,正如文章透露的:一些单位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新闻发言人后,要求“一个口子对外”,所有工作人员不得随意接受记者采访。一些媒体从正式渠道不能获取满意的信息,便从机关工作人员身上打主意。披露新闻信息从“公对公”变成了“私对公”。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便利,参与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政治经济决策,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刑事和民事案件的侦查、审理,可以接触到详细的文件资料和事件当事人,掌握内幕内情,在信息资源方面比正式记者更有优越性。这类公职人员近年来成为一支十分活跃的“编外记者”队伍,他们所写作的时政、财经、法制新闻作品,常常是媒体的“重磅炸弹”。媒体刊登的法制新闻,特别是近年来矛盾十分突出的异地案件报道,大量出自公检法机关干部。

报导说的再清楚不过了,正是“一个口子对外”才会养肥“编外记者”,中共独裁什么时候被推翻了,才不会有编内记者没事干“编外记者”忙挣钱的现象存在。

报导说,随着媒体市场竞争加剧,稿费不断攀升,其中又以新闻性、纪实性文章为首。某生活类杂志的案件类纪实性报道,稿费最高达到每篇2万元,一般新闻类稿件稿费也达到每千字600~1500元。时政财经类杂志稿费每千字300-1000元不等。一位编辑说:“只要我们想报道哪一个案件,就一定能找到人来写。”据介绍,在国际上,普通市民可以向媒体有偿提供新闻线索,俗称“线人费”;普通市民接受媒体采访可以索取“出场费”。

为何新闻性、纪实性文章稿费不断攀升?这是中共的丑闻,因为“新闻”就是说真话,“纪实”也是说真话,在只让报假新闻,说假故事,假话满天飞的中国,当然一「真」值千金了!

作者用化名是中共的丑闻

报导说,「据透露,包括重庆毒气泄漏事故等重大突发性事件,都有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给媒体写稿,披露内情,署的当然都是化名。」为什么要化名呢?不就是因为共产党一有重大突发性事件就要隐瞒吗?谁敢捅出去谁就要坐牢吗?

据苹果日报10月25日报导,继《南方都市报》遭到打压之后,被誉为「最大胆的杂志」的广东《南风窗》和《同舟共进》,由于分别刊登广东省前省委书记任仲夷呼吁政治改革的文章,目前正面临当局整肃,《同舟共进》的主编已被革职,《南风窗》常务副主编现已「赋闲」,同时,中宣部指派一位副部长南下调查,中国再次刮起政治寒流。

广州南方都市报前总编辑程益中遭逮捕后,9月初刚获无罪释放就被解职了,南方都市报副主编兼总经理喻华峰还依然含冤狱中。

新华网报导说,《南风窗》副总编辑张良说:“实名制发表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重大突发性事件、重大的政治经济报道,应该实名。它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作者对文章的内容负责。如果没有实名制,很多人到处发文章,他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要负责任的,或者这种意识是比较轻的。”

正因为那些作者意识到自己是要负责任的,追查起责任来自己是要判刑的,所以才不敢用真名,只能用化名。说到底这是中共的丑闻。

新华网这篇文章写的很清楚明了,传媒界收购小道真消息,罪不在“编外记者”,罪在独裁中共剥夺老百姓的知情权!

 
分享:
 
人气:34,774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