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在國際政治中,自由國家基於利益的考慮,而拿原則與獨裁者作交易的醜陋,並非個別現象,但自由國家畢竟還有起碼的恥辱感,通常要用僞善來遮掩其不光彩的行爲,絕少有赤裸裸的公開無恥。而現在的法國總統希拉剋,已經利令智昏到毫不遮掩的程度,著實令人震驚。其背後肯定有不便明言的隱衷。

我看中央臺對胡錦濤訪法的直播,最強烈的感受有二:

一,法國恭迎胡錦濤,雖然還有其他活動,如會見總理拉法蘭並參觀圖盧茲的空中客車公司總部等,但給人的感覺卻只是希拉剋一人的獨腳戲,似乎這是希拉剋的家事而非國事。

二,胡訪法,與其說是胡的盛事,不如說是東道主希拉剋的一廂情願的獻媚表演,胡的風光恰與希拉剋的窘迫相對照。在希拉剋力挺獨裁中共的舉動背後,我看到的是不講原則政客希拉剋的孤立窘境。

就國際局勢而言,首先,伊拉克戰爭的迅速結束、薩達姆的落網和伊拉克重建進程的加快,使反戰的主要國家只能被迫在事後追認薩達姆倒臺,也就等於在事實上承認了倒薩之戰的合法性。其次,美國在戰後盡力爭取國際社會對伊拉克重建的支持,德國、俄羅斯、中國等大國成爲美國優先說服的對象,致使帶頭杯葛美英的法國政府愈發尷尬。希拉剋雖然也想向美國示好,但美國則有意親近德國而冷淡法國。再次,在強硬美國的威懾下,「邪惡國家」開始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紛紛開始對自由同盟做出妥協,顯示出「先發制人」戰略在反恐上的功效。

就法國本身局勢而言,希拉剋在國內的日子也很不好過。想做國際領袖,除了道義上的感召力之外,還必須有本國實力做後盾。但法國經濟長期低迷,增長率過低、失業率和政府赤字過高的不景氣,至今也不見多大起色。更要命的是,儘管拉法蘭政府推出一系列改革計劃,但在傳統體制的瓶頸制約中和不斷的罷工浪潮的衝擊下,盡顯舉步爲艱之態,甚至連法國外交官也加入罷工者的行列,這在當今世界上實屬罕見。如此低迷國內經濟,顯然來自法國高福利制度弊端的長期積累,絕非僅僅靠外力所能拉動,中共給出的訂單再大,對於法國這樣龐大經濟體來說,連杯水車薪都算不上。曾記否,1999年的江澤民訪法時買下了價值26.1億美元的28架「空客」飛機,並沒有對法國外貿的增長有多大幫助。

作爲對比,現在的美國經濟正在強勁復甦,進一步鞏固了布什政府在國際上的領導地位,也爲布什贏得下屆大選增加了籌碼。

同時,對希拉剋賣力恭迎胡錦濤的做法,法國的反美盟友德國也心知肚明,正如《法蘭克福匯報》所言:「胡錦濤出訪歐洲首先到法國,這至少說明,希拉剋的友好言論和在人權問題上的外交辭令取得了成果,愛麗捨宮把胡錦濤的法國之行視爲一項成就。這一勝利應該使法國人得到安慰,因爲法國儘管做出了一切努力,中法經濟關係仍然遠遠落後於中德關係。在中國的歐洲貿易伙伴中,法國屈居第四。法國以嫉妒的心情看著德國,在對華貿易額方面,德國是法國的三倍。希拉剋希望這次訪問能改善雙方的經濟關係並擴大兩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等多邊機構中的合作。」

綜上所述,在法國、在歐洲,在世界……曾經自視爲歐洲領袖的法國總統希拉剋,在自由聯盟內部屢屢製造麻煩的希拉剋,想與美國爭奪世界領袖的希拉剋,一度被視爲反美英雄的希拉剋,似乎越來越陷於形單影隻的處境。環顧四周,如何面對未來,希拉剋頗有些茫然無措。情急之中的利令智昏,導致「病急亂投醫」的張惶,希拉剋在拿到獨裁中國的大筆訂單的同時,正在失去作爲歐洲政治領袖的信譽。

故而,捨棄自由同盟的希拉剋,象當年的戴高樂一樣,似乎除了投進獨裁中共的懷抱之外,再也找不到提升法國威望的方向。

2004年1月30日於北京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