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時事 › 文章: |
大選結果考驗臺灣民主
每個選民都希望自己的候選人能夠勝選,這是人之常理,無可厚非。但是能夠接受民主投票結果,才是真正的理性與民主思維。爲甚麼投票?就是因爲有不同的觀點與偏好,所以投票的結果必然不可能符合每個人的個體意願。民主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反映大多數人的意願,而不在於符合自己或己方的意志。民主的精神,在於能夠冷靜接受選舉的結果,尊重大多數人的抉擇,同時保護少數人聲音。因此,不管大選結果如何,各方都應該平靜接受。這是真正的民主精神、民主素質。 誠然,因爲兩邊候選人的某些立場觀點差距比較大,對不能落敗一方來說不管從情感還是理智角度都比較難接受。但是冷靜地思考一下,最後的結果可能並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麼糟糕。民主的選舉,一個很大的好處是比較能夠反映不同羣體的聲音,越是競爭激烈的時候,越會表現出這個特點,因爲選舉人立場越會朝中間靠攏,以獲得更多支持。在這次臺灣大選中,兩黨候選人的表現其實很明顯。例如綠營提出兩岸的對話可能,藍營對本土的訴求也給予更多的關照。在民主更加成熟,民衆更加理性的時候,就越能夠約束候選人,走向更理性的決策。因此,不管大選最後結果怎樣,在選民充分表達了觀點,候選人充分看到了不同訴求之後,兩邊選民都不用擔心輸了會完全失去,也無法期待贏了就完全得到,因爲一個勝選者,如果要比較順利地進行社會治理,就必須比較全面地考慮問題,照顧多方利益。對於選民來說,不管結果怎樣,既然有民主的機制,以後就還有很多管道來反映自己的訴求,並不是一次大選就決定了一切。能否接受民主投票的結果,正是民主成熟度的重要標誌。 另外,在一個比較成熟的民主社會,投票只是一種通行的問題決策方式,不應當帶太強的個人恩怨情仇。大家儘管可以講道理,擺事實,但不必感情用事,在沒達到預期目的時進行發泄。在西方社會選舉中,選舉人互相競爭經常也是非常針鋒相對,但一旦結果揭曉,兩邊都會坦然接受。落敗方會祝賀勝選方,而勝選方也會表示感謝或進行另外方式的安慰彌補。這種情況已經在臺灣出現。幾次藍綠黨團領袖的辯論,可能說都顯得彬彬有禮,相互禮讓。對不同政見者的表態,也都表示尊重,甚至提出選後共同處理國事...這些都是很健康,很令人稱讚的現象。發展下去,不同黨團派別可能會出現更多的良性互動。因此,臺灣各種不同的聲音,不管在野與在朝,都有望在政府決策中得到更多的體現。 因此,筆者呼籲臺灣民衆以更冷靜理性的態度來看待大選,以坦然達觀的態度對待選舉結果。這對兩方都有最大的好處,反之,如果出現暴力、混亂局面,則對臺灣民主、未來政局都是很多的衝擊,對誰都不利。如果能使民衆的民主意識、臺灣民主機制更加成熟,那不管最後誰獲勝,都是臺灣大選的一個巨大成就,勝敗方都應該感到驕傲。 這次槍擊案,更提醒人們審慎注意處理選後的激情。不管結果如何,選民應當平靜接受,把目光更多地投到民主的成熟與完善中去,繼續發揚民主機制來促進臺灣社會的繁榮與發展,真正享受民主帶來的果實。各黨的頭面人士,更應當對此表現示範作用,在不願看到的結果出現時以平常心對待,坦然接受,同時呼籲自己的支持者認同選舉結果,共同支持下一屆的政府工作。這不僅體現一種個人風範,而且體現臺灣的民主未來。平靜走過大選的最後階段,走向比較成熟穩健的民主,這將是臺灣的幸事,也是全球的期盼。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enmin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