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人民日報挑戰江澤民權威?──「總書記爲什麼一定能贏?」
 
2004年6月3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 一箇中國官方網站近日刊登了一篇文章。值得注意的是,文章指「領導的尊嚴不容侵犯、面子不容褻瀆;領導理虧時要給他留下臺階,對領導的忌諱要三緘其口」。有人認爲,這篇文章是影射中央軍委會主席江澤民,指江澤民害怕給其繼任人胡錦濤比下去。

據亞洲時報馮良撰文,中國官方人民網6月3日刊登一篇題爲《總書記爲什麼一定能贏?》的文章,表面上看該文是從胡錦濤在北京市少年宮同一位小學員打乒乓球。然而,該文筆鋒一轉,卻又談到中國官場文化的問題來。

文章指:「對領導,就要講領導的尊嚴不容侵犯、面子不容褻瀆;領導理虧時要給他留下臺階,對領導的忌諱要三緘其口;對有些問題的看法與領導不同,心裏很不贊同領導的觀點,但嘴上卻在說,領導說得很對很好。對下屬,就要講一點排場,要是誰招惹了自己,傷害了自己的面子,不給他點顏色心裏就不舒服。」

其實,中國官場存在這種「給領導面子」的情況,可謂十分普遍。去年非典期間,江澤民的前保健醫生,原中國衛生部部長張文康,一直堅持中國疫情受控,結果,他隱瞞疫情的所作所爲,給退休軍醫蔣彥永揭破,而中央在去年4月20日宣佈,撤去張文康衛生部部長一職。江澤民在事後保持了六天沉默,到4月26日才算勉強走出來支持中國全力對抗非典。

一直有官場耳語指出,江澤民對胡錦濤撤換了他的前保健醫生的官職十分不滿,事後還特別把張文康的軍職提升一級,以示抗議。這個傳聞,剛好和文章所指「要是誰招惹了自己,傷害了自己的面子,不給他點顏色心裏就不舒服」的情況有點類似。

可圈可點的是,美國《華盛頓郵報》5月31日指出,根據北京政府與中國共產黨消息人士的說法,江澤民正在藉推動對香港和臺灣採取強硬路線的作法緊抓權力,使中國新一屆領袖更難考慮對香港或臺灣問題作出任何讓步。這個傳聞一直未能證實,但卻讓外界聯想到文章所指「領導理虧時要給他留下臺階」。

今年人大兩會前夕,民間傳出解放軍退休軍醫蔣彥永要求把「八九年天安門運動」定性爲愛國運動,但事後中國政府表明六四暫時不會平反。中宣部是應中共前總書記、現任軍委主席江澤民的指示製造光碟的;中國政府下令幹部要觀看一套名叫「六四風波的經過」的光碟,統一思想,明白六四鎮壓是「別無選擇的」。這又讓外界覺得文章中「對領導的忌諱要三緘其口」是意有所指。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上任以來,指示官員必須明白「立黨爲公,執政爲民」,又倡導「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衆」的「三貼近」路線。有一些中國公民認爲,胡的三貼近把江的「三個代表」理論比了下去。巧合的是,該文章也說:「胡總書記一定能贏。」

現時,外界對這篇文章是否有影射成份,還沒有一個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江澤民和胡錦濤的互動,必然會繼續受到關注。


附錄:總書記爲什麼一定能贏?(2004年06月03日00:43 來源:人民網)

網友:高東海

5月31日上午,胡錦濤和隨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王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和北京市市長王岐山等陪同下,先後到中國科技館、北京市少年宮實地考察。 考察北京市少年兒童工作。當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發了這一新聞。

當電視畫面中出現胡錦濤在北京市少年宮同一位小學員打乒乓球時,由於兒子也學打過乒乓球,我就對他說看那位小選手打得多好,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的。但兒子卻發話說,胡總書記一定能贏。我說這又不是比賽,總書記是跟小朋友們同樂,是不在輸贏的。但兒子卻說,那也不行,總書記是全國的最高領導,如果讓他輸給一個小孩,他多沒面子。我感到很好笑,就問他憑什麼這麼說。兒子說,這是憑我的經驗。

兒子是個11歲的小學生,而且我們又是在閒談,相信這是他真正的想法。只是這種想法,讓我聽來不是滋味。一個孩子依他的「經驗」斷定領導一定要贏,原因是要照顧領導的面子。這聽來有些好笑的童言,讓人感到苦澀。他的「經驗」從何而來的,難道不是從社會上,不是從作爲師長的我們的具體言行中,觀察得來的?

應該承認,作爲成年人的我們,在社會中確實是這麼做的。對領導,就要講領導的尊嚴不容侵犯、面子不容褻瀆;領導理虧時要給他留下臺階,對領導的忌諱要三緘其口;對有些問題的看法與領導不同,心裏很不贊同領導的觀點,但嘴上卻在說,領導說得很對很好。對下屬,就要講一點排場,要是誰招惹了自己,傷害了自己的面子,不給他點顏色心裏就不舒服。我們這種時常表現出來的根子裏的「媚官」心態以及特權思想,不正是孩子們「經驗」的來源?

在家裏,我們也是這樣,孩子稍有不合已意的想法看法,便以大人的口氣來教訓他們一番,儘管知道自己錯了,也要給自己找個臺階,不肯向孩子當面認錯,要維護家長的面子。孩子們捱打挨訓的經歷不也成爲他們的經驗?

在開展素質教育的學校裏,也好不到那裏去。校長心中的「優秀教師」,仍是「聽話」的教師。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還是那些聽話的學生。有些老師明明教學思想、教學方法落後,並忘不了師道要尊嚴,不喜歡學生提問自己答不上來的問題,就因爲怕丟面子。曾有一個報道說,在對北京10所中學的1200名學生學習問卷調查中,敢於課後向老師提出問題的學生佔66.8%,敢於課堂向老師提出問題的學生佔21.5%,敢於當堂糾正老師錯誤的學生僅佔5.5%。一位外籍老師感到奇怪:「中國許多非常聰明的學生,爲什麼課堂上不踊躍提問呢?」他得到的答案是:「沒有什麼可問的」。是沒有什麼可問的,還是怕老師丟面子而不提問?還是老師本身就不喜歡學生提問?孩子們不笨,他們自然會看得出來。

中央把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爲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來抓。要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質,與規範有序、積極向上的良好的社會氛圍有著必然的聯繫。從這一方面講,作爲師長的我們,是不是也都應檢討修正自己的錯誤,從而以好的言行,來爲孩子們做出表率呢?

 
分享:
 
人氣:17,02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