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英國《九評共產黨》雙語研討會在倫敦召開 (多圖)
 
2005年4月17日發表
 



圖左至右:英文大紀元報社編輯邵力,
作家馬建,詩人楊煉和英國戲劇作家天慈-敏特

【人民報消息】(大紀元記者文華英國倫敦報道) 4月12日英國第四次《九評共產黨》研討會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召開,研討會以中英文雙語的形式,着重討論了共產黨給中國文化帶來的災難性破壞以及對人性的殘暴摧殘。與會者一致認爲,當今中國強制盛行的黨文化,其實是最壞的東方文化與最壞的西方文化結合的怪胎,要重振中華文化,必須從擺脫黨文化開始,從每個中國人自身的觀念改起。

「未來科學與文化中心」負責舉辦了該研討會,主要從文學的角度討論中國文化的未來,五十多位不同膚色的人們參加了討論,英文大紀元報社編輯邵力,英國戲劇作家天慈-敏特、詩人楊煉和作家馬建在會上做了精彩發言。下面是會議簡要紀實。





會場聽衆

邵力:常見問題解答

首先,英文大紀元報社編輯邵力對九評和由此引發的退黨潮做了簡單介紹,並針對人們常見的幾個問題做了解答。

1,九評說的都是過去的事,現在新一輪領導班子上馬,情況是否有所改善呢?邵力以投影圖片的方式,列舉了近日媒體報道的幾個事例:焦國標因說真話被北大開除公職;張林因想去悼念趙紫陽被抓;高容容因揭露電擊毀容案再次被關押;SARS英雄蔣彥永因爲六四請願被隔離審查;從德國回國的法輪功學員姜仁政無端被判三年勞教;在倫敦做生意的女商人楊峯因煉法輪功被祕密逮捕……,一連串的事實讓人們認清了中共的本質從來就沒有改變,直到今天依然在幹着壞事。

2,這是個別人的錯誤還是中共系統性的罪行?答:以上述例子爲例,所有這些抓捕懲罰都是來自中共高層的直接命令,是中共的一貫做法。

3,目前中國經濟的發展能爲中共合法執政辯護嗎?答:不能,因爲這是中國人民自身創造力在中共稍稍鬆綁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應該歸功於人民,而不是共產黨。與不在共產黨統治下的國家和地區相比,中國還遠遠的落後很多。制度性的腐敗,使一些貪官污吏和所謂各界精英們「先富」起來了,可廣大民衆卻被遠遠拋棄了。

4,共產黨的統治能使中國更穩定嗎?不能。它們以穩定爲由,迫害了成千上萬的百姓,其實中共本身才是社會不穩定的根源。

5,中共是在不斷變好呢還是變得更狡猾奸詐?答:它變得越來越善於隱藏了。比如,把持不同政見者以非政治性罪名,如什麼嫖娼貪污等莫須有的罪名,達到同樣關押的效果;利用經濟壓力迫使國際社會與之同流合污,比如近日的新唐人衛星合同風波;用更狡猾的洗腦宣傳來扭曲人們的思想觀念等。中共還有一招就是躲在民族主義身後,把人們的愛國熱情變成極端的民族主義氾濫,藉此來轉移人們的視線。中共迫害老百姓幾乎是10年一個輪迴,幾乎每隔十年就有場大的災難降臨在中國同胞身上,因此人們不應該被其假像所迷惑,中共的實質就決定了它不可能變好。

天慈-敏特:變態的中國人

天慈-敏特首先談了爲什麼她要從劍橋趕來參加這次研討會,從89年天安門大屠殺到今日的法輪功被迫害,她身邊中國朋友們的親身經歷讓她認識到,西方社會不能再忽視中國共產黨帶給人民的苦難了。會上她還讓幾位自願者演出了她編寫的新劇本blind man』s buff(瞎子捉迷藏)的部分片段。故事說的是一家三姐弟,大姐安妮在英國生活多年,二姐佩惠是建築工程師,二姐夫青是國家某部位幹部,小弟天石18歲那年曾參加六四,現是法輪功修煉者。安妮突然聽說小弟被抓進監獄就趕回了北京,佩惠先說小弟被抓是因爲他去了天安門打橫幅,安妮找到警察,被毒打了一頓。後來才得知,天石根本沒去成天安門就被姐姐佩惠出賣,從而被抓。佩惠這樣做一是爲了保護自己,二是想讓丈夫不受牽連,可最後丈夫還是離她而去……

劇作家以細膩的筆觸,刻畫了當今中國社會里人性扭曲的現狀,爲了保護自己,不惜黑白顛倒,骨肉相殘,整個社會世風日下,人人爲敵,毫無人性溫暖可言。會後一位聽衆讚道:一個英國作家能對中國社會進行如此深刻的剖習,真是難能可貴。

楊煉:我的「中國文化」之思

楊煉用流利的英文講述了他對當今中國文化的反思:追尋更徹底的困境--我的「中國文化」之思。人們經常講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可具體下定義來解釋時就很難說清了。什麼是中國文化呢?是中國現有的文化,還是中國曾經出現過的文化,還是在中國人中存在的文化?傳統的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在中國流行了五千多年,這些傳統文化是固定不變的呢?還是有活力,並藉助於每個個體的生命運動而不斷發展的呢?詩人以自己的切身成長過程回答了這些問題。

楊煉說,小時候他奶奶常給他講故事,奶奶雖然不會認字,可她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中國文化就是這樣在民間一代傳一代的。文革雖然把中國傳統文化從教科書上從報紙上刪除了,可它卻不能從人們的大腦中刪除。七十年代末當他開始創作詩歌時,正是批林批孔的時代,可以這麼說,那是沒有文化的時代,或者說只有「仇恨文化」的時代。80年代改革開放後,經歷了文革的人們說,現在是「錢革命」時代,人人都想掙錢,不管黑貓白貓,黑道白道,只要能掙錢就行,整個民族沒有文化可言。

綜觀中國歷史,中國每朝每代都有好皇帝,也有壞皇帝,可是,沒有哪個壞皇帝能比共產黨的黨皇帝更壞的。歷史上有名的暴君秦始皇,他殺了400個讀書人,可老毛自豪的宣稱,他焚書坑儒是秦始皇的百倍千倍萬倍不止。從兩千多年前的漢朝開始,董仲書就提出「立天道,束皇權」的思想,君權神授,在至高無上的國君之上還有天神在管着,皇帝也得按天行事,替天行道。當一個皇帝很壞時,老百姓就會推翻他,另立新王,於是整個社會就這樣週而復始的循環着,社會文化也就這樣一步步循環變化着。

如果說1949年之前中國處在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轉型時期,那1949後中國文化是什麼呢?共產黨推行的這套黨文化,其實是最壞的東方文化與最壞的西方文化的混合物。馬克思主義作爲一個被西方拒絕的學說入侵到中國,與中國滿清後沒落的中國文化結合在一起,就產生了黨文化這個怪胎,它完全扼殺了個體的創造性,從而扼殺了我們民族的文化。

現在中國人與人之間只有權利和利益上的爭鬥,完全不講任何精神道德原則。現在中國兩極分化極其嚴重。楊煉一兩本書爲例,一是某私傢俱樂部雜誌,據說要加入該俱樂部,得花六七千美元,由此可見中國富人階層的追求和享樂。另一本是《中國農民調查》,據說該禁書在大陸至少有上千萬冊的盜版書在社會流行。

說到爲什麼西方國家要到中國投資,楊煉說,就因爲中國存在城鄉極不公正的巨大差距,導致了極端廉價的勞動力。據《中國農民調查》一書披露,當城鎮居民每年的人均收入超過一千美元時,他們的年稅賦不到五美元,而農民苦幹一年的人均收入只有人民幣400元,(僅合五十美元,是城裏人收入的1/200),可他們還不得不上繳近150元的稅收,是城裏人的三倍)。這樣一個畸形結構導致了一個完全沒有公正可言的畸形社會。最後楊煉呼籲大家:從不可能開始,知其不可爲而爲之,鐵肩擔道義,重建我們中華文化。

馬建:政治毀了文化

馬建着重談了政治與文學的關係問題。他說,以現代埃及人爲例,好東西都是從地裏挖出來的,可地裏出土的東西跟他們一點關係也沒有,人們尊敬那些出土文物,只是因爲它們能變成錢,當今中國人對自己傳統文化的態度就跟這些埃及人一樣。

由於許多聽衆都讀過九評,馬建說,他就不重複裏面的觀點了,他只想舉例談談當今中國政治對文學的摧殘。80年代胡耀邦趙紫陽時期,政治鬆動點,於是有了一些描寫當代生活的文學作品面世,這些作家本能衝動的想與共產黨對着幹,但又不能明說,於是在牛仔褲的外面套上一條老式褲,出現了所謂的朦朧派詩人。20年後的今天回頭再看看這些人,他們一些蛻變成官方御用的筆桿子,個人才華和創作力也因此而完全喪失了,有些被迫到了海外,一些堅定的與共產黨對着幹了。現在的中國,無論海外人士稱的後極權時代也好,國內稱的太平盛世也好,當今的中國是完全扼殺了人性的時代,是沒有個性可言的時代。

比如他在一次法蘭克福舉辦的國際書展中看到,中國文化一欄裏,除了全套〈鄧小平文選〉外,就是英文本的〈毛澤東文選〉和什麼香港迴歸後的巨大成就之類的書,不難看出,當今中國文學給世界的貢獻是零。共產黨不是在弘揚中華文化,而是在推銷共產黨理論。對於一個有創造力的作家來說,離開中國那個專制的國度和專制的環境,是十分重要的,在沒有個人自由的地方,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文學作品的。

馬建還就他近期回國後與國人的交流,看出中國人的麻木。比如說現在國內很多城市都有書城,裏面分什麼愛情繫列叢書,武俠系列,現在又多了個反貪系列。這些反貪書籍中都是一個模式:最後都是黨勝利了,壞人被抓了,壞人再壞也不代表共產黨,共產黨永遠是好的,無論除了多少壞黨員。老百姓對每年近五百億美元的資財被貪官卷走都麻木了,都習以爲常了。

最後馬建說,大紀元提議大家銷燬中共的黨旗黨徽黨章之類的污染,他建議再加一條,罷讀專制文學作品。我們不知不覺中就用了黨文化那套說話方式,不自覺的就走到中國政治裏面去了,這是很可悲的。

聽衆反饋

會後大家進行了熱烈討論,許多西方學者對中國至今仍在發生的黑暗感到很吃驚,一位在英國政府投資部門工作的官員說,這樣的研討會很有價值,他希望組織者能通知他以後的所有九評研討會。一位學者還專門購買了九評書籍,儘管他已經有了免費報紙。一位在倫敦大學做講師的中國學者說:六四後他對中國都絕望了,自從九評發表後,他才又燃起希望的火花,今天的討論讓他很高興,要是更多的中國人都能想與會者這樣認識,中國就有救了。

楊煉在回答聽衆提問時說,如果把長城比喻爲禁錮中國人的監獄城墻,那我們每個人就是裏面的一匹匹磚。如果有許多磚塊能從長城中退出,那就會出個大洞,再多的磚退出,就會出個大門,如果所有磚都退出了,這個監獄就垮了,中國人就真正自由解放了。

 
分享:
 
人氣:18,11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