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大纪元记者李晴宇、吴涔溪专访,先总统蒋公中正(海外华人习称蒋介石)逝世30周年,台大政治系教授明居正表示,蒋介石一生有3大功业,分别是奠定北代完成中国统一大业、二次大战中浴血抗日8年,保住大中华不受日本军国主义迫害,坚决反共抗俄,守住台湾不受共产主义荼毒,这三大功业足以让蒋介石被尊称为一代领袖。

明居正说,蒋介石率领国民党及中国大陆部分人民退守台湾后,初期虽采取高压统治,统治方式引起各界争议。但回顾中共在中国大陆的所做所为,若不是他坚持反共立场,台湾人民现在可能也生活在中共铁蹄之下,无法享有民主,可以投票选总统,更别奢谈拥有言论和信仰自由。

没有蒋介石 没有今日台湾

纵观历史,中国史家及人民并不是以成败论英雄,所谓时代伟人,都是具备坚韧和高尚的品格,引领人民走向正道、建立正信,才得到后人尊崇,如岳飞、文天祥都是这样的英杰。

因此,回顾蒋介石一生以坚毅精神力拒共产党此一西来幽灵,虽在军事行动方面没有成功,但他在宝岛台湾建立了一个没有共党主义的新中华民国,台湾才能享有国际称道的“台湾奇迹”美誉。

明居正说,没有蒋介石垫下基石,台湾不会有今天的经济成就、民主法治,因此,以“一代领袖”尊称蒋介石,应非溢美之辞。

先说北伐统一,当时民国初建即为袁世凯所窃,孙中山先生起兵反袁未果。袁死后北方陷入军阀割据局面,蒋介石因而于1927年到1929年率军北伐,仅仅两年期间完成统一大业。

领军8年抗日揭穿中共谎言

在抗日方面,中共教科书中宣称对日抗战是共产党打的,明居正说,这根本是笑话。蒋中正在二次战时任中华民国国军总司令,战时表现深获中外领袖肯定。

根据日本方面记述的会战资料,1937年到1945年中日共进行23场大型会战,每一场战役都由国民党率领国民政府军与日本作战;另有1,117次中日重要战役,也清一色是由国民革命军与日军对抗;再下来则有3万次到4万次的中小型会战,这时才有中共军队的踪影。

根据国民党文案资料,在对日抗战中,共有300多万军士兵阵亡,而一向吹擂惯了的共党则无法提出任何关于共军对日作战阵亡的数据,在中国内地也没有任何纪念中共抗日英雄的碑牌 。

最后再细看记录,国民党方面少将以上于抗战时阵亡者共212人,中将以上20余人,另有张自忠(1891.8.11─1940.5.16),字荩忱,山东临清人,国民党陆军中将,因抗战时英勇表现,1940年5月追封二级陆军上将,并入祀忠烈祠,至今北京东城区有条街「张自忠路」就是国民党时代为纪念他而命名的。另有文献指出,在满洲事变宣言中,中共曾号召全中国人民“在国民党的统治区域,工人罢工,农民骚动,学生罢课,贫民罢业,士兵哗变”,推翻中国政府。” (《九评共产党》)

在反共态度上,蒋介石早年跟随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革命,孙中山曾派他到苏俄考察,从苏联回国后,蒋介石一改先前左倾态度,变成坚决的反共人士。学界认为,蒋介石对共产党态度出现180度的转变,应是到苏联后,对共产党本质另有一番体会,发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不适合人类、势不可为。

在台湾创建无共党的新中国

蒋创建黄埔军校,逐渐在国民党内崭露头角,当时孙中山曾采“联俄容共”策略,蒋介石虽然认为这个计划不适宜,但仍容忍共党分子加入国民党,但随后共党分子在国民党内展开各种离间、分化手段,蒋介石见情势不好,因而发动“清共”行动。

因此,中共指称蒋介石“背叛国民革命”清共,实是错置因果。孙中山容共,主要是对三民主义充满自信,希望“感化”共党分子,但“君子可欺之以方”,共党正看准孙中山宽容大度,准备分裂国民党。

文献又载“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去世以前已经提出领导权问题。如果孙中山没有去世,中共夺权的对象就不是蒋介石了。(《九评共产党》) 二战之后国共内战,共党经过八年时间“休养生息”,国民党刚刚历经对日抗战元气大伤,终于不敌共军败走台湾。

明居正最后说,回顾蒋介石一生,最为后人称颂的是以坚毅精神力拒共产党这一西来幽灵,虽在军事行动方面没有成功,但他在宝岛台湾建立了一个没有共党主义的新中华民国,这50年来为国际称道的“台湾奇迹”,若没有他打下基础,恐怕难成如此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