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要闻 | 时事 › 文章: |
美声天赐随名师 大器终成吟心志(图)
“时而如低声耳语,时而力透四壁;从如梦如幻至充满激情,这富有活力的声音既表现在宽阔的音域和音量上,也体现在声音的表现力上……”这是德国斯莱波特日报(Schlei-bote)对杨女士一场个人独唱音乐会的评价。 以下是本报记者对杨女士的专访片断。 杨:我成长在杭州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中。七十年代中,我在东北插队时回家探亲遇到一位朋友,聊天中她告诉我,我的声音很少见,建议我去学唱歌,并带我拜访了我后来的启蒙老师戴老师。在戴老师那里我开始学习唱歌。 1976年,戴老师将我推荐给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沈湘先生。在沈老师推荐下,我被中央乐团考试录取,其后经过中央音乐学院三年正规训练后留在中央乐团开始了我正式的演唱生涯。在中央乐团期间,除了能得到沈湘老师及夫人著名歌唱家李晋玮教授的悉心指导外,我还先后考取了60年代世界最优秀男中音歌唱家基罗·贝科先生(Gino Becki) 和70年代世界最优秀男低音歌唱家罗西内梅尼先生(Nicola Rossi-Lemeni)在中国开办的大师班。1994年,我来到了德国。此后在德国举办了多次独唱音乐会,演唱曲目包括西洋歌剧片断和中国经典名曲。 杨:经过了这么多年,我现在觉得自己开始领悟“唱歌是说话的延长”这句话。我拜师学习主要学的是西洋唱法,最初在德国开个人演唱会时,主要也是唱歌剧片断,只在返场时唱过几首中国歌曲,结果发现德国人非常喜欢。我自己分析,我的根在中国,唱西洋歌曲观众会觉得我的声音很好听,主要受声音的感动。而唱中国歌曲时,我能够把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溶于其中,那都是我想告诉听众的话,只不过是以唱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观众同时还受我所唱歌曲内容的感动。例如《我住长江头》这首歌,歌词大意是:“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一般人往往认为这是一首情歌,但我认为这首歌唱出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民族性格——忠义。在这种理解下,我唱的这首歌在个人演唱会上非常受欢迎。 杨:是这样。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留下了很多璀璨的文化精髓,很多音乐作品底蕴很深,我能够以唱的形式来帮助传播中华文化精髓是我的荣幸,我从内心感谢上天对我的恩赋。尤其爱唱歌颂忠义的歌可能和我出生在杭州有关,从小父母就带我们去西湖边的岳庙,给我们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人们向岳飞塑像叩拜,向秦烩像吐唾沫的情景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尽管当时岳飞被当权者秦烩以罪治死,但老百姓心里都是有一杆秤的,谎言终究经不过历史的考证,今天的人们还有谁会相信当初秦烩的谎言? 岳飞的故事时常让我感动,我把对这个真实故事的理解融于岳飞作词的《满江红》这首歌中。这本是一首男声歌曲,但可能是我在歌声中表达出了岳飞给予我的感动,听众们理解了岳飞气贯长虹般真正的忠义,所以这首歌在我每次的独唱音乐会上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杨:我想是因为去年新唐人新年晚会时,我唱了一首《中土情怀》,反响较大。这是因为中国人在骨子里有他自己的文化意识,这个文化意识就是忠孝仁义、敬天知命。而在《中土情怀》里就提到了这些东西,也是以往的歌里从来没有的。这里边唱道:“日出而作日落息,春赏桃花秋看菊;男耕女织童子乐,积德行善晓因果。”我想这大概是人们向往已久的,不希望一天到晚争来斗去的那种东西。人们都希望真正能够享受天或是神赋予人们的善的、美好的东西。后来我听说有的人刚听这首歌时,眼泪就哗哗往下流,开始我还纳闷,难道我唱错了吗,这首歌并不悲呀。他们说不是悲的意思,那我就懂了,其实是发自内心的对中国文化精髓的向往。因为新唐人晚会提倡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能是因为这一点我们是吻合的。 杨建生女士在今年年初新唐人电视台在纽约、伦敦、香港举办的新年晚会现场均有精彩演出,大受观众好评。这次她应邀将在洛城晚会现场演出,南加州的朋友们可不要错过这个一饱耳福的良机! (大纪元) |
|
|
相关文章: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