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國代選舉再證明人算不如天算 |
---|
大紀元記者萬平5月15日報導,臺灣14日舉行「任務型國代選舉」,選舉結果,民進黨獲127席,超過國民黨的117席。此次投票率低達23%。選出的300名國代(國民大會代表)將決定「國會改革、公投入憲」等修憲案。
臺灣在野黨領袖連戰、宋楚瑜在國代選舉前,急急忙忙,相繼訪問大陸欲抬升在臺灣的政黨支持度,以創造政治第二春。
兩位政黨領導人,在事前事後也都聲稱此行重要,是爲臺灣人民謀福祉,各方專家也報導「登陸行」的民調顯示,獲得島內大多數人的支持與認同。選舉結果,卻跌破一大票學者、專家和民調機構的眼鏡,人民用選票表達了他們的意願和心聲。
*登陸爲選舉熱身*
選前,在島內一片「中國熱」之際,有心人寄望此一「紅地毯」的禮遇,能延伸到臺灣,爲臺灣的政黨政治「重新洗牌」。帶動一大票,生怕跑慢了,利益受損的政治人物,要共襄盛舉。一時之間西進北上成了時尚之旅,媒體和民調專家各有論據,好像去大陸才是爲人民謀福利,才會爲人民所擁戴。
連戰、宋楚瑜的大陸行,爲原本選情冷清的這場臺灣「任務型國代選舉」,帶來新的政治議題。媒體報導此舉,帶動國民黨和連戰聲望衝上高峯,執政的民進黨陳水扁當局情勢低迷,因此這場選舉,被視爲是對扁、連、宋三人支持度的「重新投票」,將牽動臺灣各政黨勢力的消長。
*臺灣人民用選票表態*
在民主自由下的臺灣新聞界,各家媒體都以民意自居,專家們更認爲,宋楚瑜回臺後,新一波的權力爭奪戰,將衝擊着臺灣政壇既有的權力佈局。
臺灣人民經過多年民主洗禮,早已成熟穩健,不再隨政治人物起舞,也不受學者專家所左右。每個人心中自有一把尺,不論媒體如何抄作,心中自有主意。在民主國家任何想法和作爲都需要人民的認可,與獨裁國家的一人當家做主,是不一樣的。
陳水扁說,「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國家主權屬於二千三百萬臺灣人民,臺灣前途任何改變只有二千三百萬臺灣人民才有權做最後決定」。同樣的連戰、宋楚瑜與胡錦濤的任何口頭或書面協議,都得經過人民的檢視和最後決定。
14日的投票結果,在傍晚揭曉,民進黨獲127席,國民黨獲117席,親民黨獲18席,臺聯黨獲21席,民進黨成爲臺灣第一大黨。除了民進黨勝過國民黨,臺聯黨也超越了親民黨。
*中共和戰兩手 臺人民不買單*
一些政治分析家指出,北京官方雖承諾努力促進雙邊更緊密的關係,北京對臺北的政策基本上沒有改變,中共方面未做可能引發兩岸僵局突破的實質讓步。
巴黎國際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Jean-Philippe Beja分析,北京採取的是一種傳統的「分離-征服」(divide-and-conquer)策略,儘可能聯合在野力量來孤立陳水扁。
中共在國內大動作的報導連、宋登陸的同時,再次阻撓臺灣記者採訪「世界衛生大會」(WHA),臺外交部更抨擊中國是幕後黑手,顯示其最近一再宣稱所謂對臺灣人民的「善意」,只是兩手策略的運用,無絲毫誠意。
5月14日,世衛(WHO)與中國簽署「了解備忘錄」,將以「Taiwan, China」稱呼臺灣。並且WHO與臺灣合作或執行國際衛生條例(IHR)前須先通知中國駐聯合國日內瓦分部代表團。
外交部新聞文化司副司長王建業表示,臺灣二千三百萬人民有權享有與其他國家人民同等的衛生照護,中共當局無權就臺灣參與WHO事項,爲臺灣人民做任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