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文化 › 文章: |
【傳統文化】禮儀與修養
中國的 「禮樂射御書數」傳統六藝中,「禮」字第一,充份說明了中國人重視禮儀的傳統。《論語》上有一則故事,孔子警告兒子孔鯉說:「不學禮,無以立。」意思是:如果不學禮的話,是沒有辦法立足的。」家喻戶曉的《三字經》中指出,做兒女的,從小時候起,就應熟習在不同場合的各種禮節,學習禮節儀文之事。歷史上一些著名的「古訓」、「家訓」、「學規」中,也都有大量的關於日常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禮儀規範。 人與人交往,如何稱呼對方,彼此如何站立,如何迎送,等等,都有禮的規定。即使是吃飯,也應該在舉手投足之際顯示出自己的修養,稱之謂食禮。行爲合於禮,是有修養的表現,反之則不能登大雅之堂。 現在的很多人忽視了對做人應懂得的基本禮儀規範的學習。人們把那些在禮儀上不拘小節的人,認爲「瀟灑」;把身穿奇裝異服,口講粗話的人,認爲「有個性」。坐沒有坐相,站沒有站相,吃沒有吃相,穿着邋遢,見了尊長連個招呼都不打,麻煩了別人連句感謝話也不說,在公共場所目無他人、任意所爲,這都是沒有修養的表現。 其實,禮貌、儀表、風度是反映一個人文化素質和修養高低的重要方面。《禮記》中認爲: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不是語言的有無,而是禮,禮是文明與野蠻的區別。 令人汗顏的是,現在的韓國和日本繼承了些許禮儀規範,人們還比較重視使用表示敬意的雅語和舉止,但在其發源地中國卻被視爲所謂的「四舊」和「封建禮數」而遭到拋棄。 (轉自明慧網)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