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红楼梦》主题试探
 
心净
 
2006年10月25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中,《红楼梦》的影响可为最大。清朝多次把其作为“禁书”查禁,说是书中写了男女之情,涉嫌“淫”字,有伤风化。但《红楼梦》仍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流传至今。几百年来,对《红楼梦》的评议、研究多如牛毛。以至形成研究的专门机构“红学会”,养活一大批专家学者称 “红学家”。

对《红楼梦》历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主题?本人也表表一孔之见。

《红楼梦》之主题在书中第一回就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那作者所说的“梦”、“幻”指什么?这个问题探讨清楚了,书所表达的主题自然就浮出水面了。

先看看曹雪芹的身世。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清康熙帝时期曾出任江宁织造及两淮巡盐御使,这在当时是肥缺。曹家在当年也曾富贵荣华,康熙帝南下江南曾多次住在曹家。曹雪芹童年过的是公子哥儿、锦衣玉食的生活。可惜好景不长,雍正帝即位后,曹家被抄家,家境一落千丈。到曹雪芹长大时,已是破败不堪,以至穷困潦倒。

家庭盛衰的巨变,对曹雪芹深深震撼,加之他在佛学道法上的造诣,使他参透了红尘世间,了悟了人生真谛。他在《红楼梦》中用神来之笔,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的荣辱兴衰,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主的众多人物的际遇,向读者展示他的真知灼见:

世间无常,原本是一场“梦幻”,修道归真,方能脱离尘世苦海。

这就是他要隐去的“真事”,也即《红楼梦》的主题。

下面简单探讨说明。

一、通灵宝玉的来历

女娲炼五彩石补天剩下一颗未用,弃置于大荒山无嵇崖的青埂峰下,已通灵性,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一日,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的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请求僧道携带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僧道警示他:“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怎奈那石头凡心已起,再三要求下,那僧施展法术把那个大石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以后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这就是神瑛侍者下红尘历劫投生,贾宝玉含在口中的那块“通灵宝玉”。

一块石头动了凡心,想到人世间享受荣华富贵。觉者一再劝诫、点悟:红尘中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可石头不悟,也只好到尘世中历经劫难了。

二、贾宝玉、林黛玉的因果

《红楼梦》中刻画了众多的人物,曹雪芹浓墨重彩描绘的是贾宝玉、林黛玉。

林黛玉在天上原本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经常受贾宝玉在天上的原型赤霞宫神瑛侍者以雨露灌溉,加之受天地的精华,后修成人形女体。因未酬报灌溉之德,心中郁结一股缠绵不尽之意。恰遇神瑛侍者偶起凡心,要下凡造历幻缘。警幻仙子要他们了结这灌溉之情,绛珠仙子回答:“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于是一大批风流冤家都一起转生人世。

入世后,真如绛珠仙子在天上发的愿一样,林黛玉把眼泪都还给了贾宝玉。

母亲去世得早,只好投奔舅舅家,这样就与宝玉因缘相聚。从小孤苦,体弱多病,楚楚可伶,眼泪自然就多,但这也是故意这样安排的。但她眼泪多半都是因宝玉而流,因为她要还泪嘛。他们二人两情相悦,可有缘无命。直到黛玉为宝玉眼泪流干,宝玉最终还是与宝钗结婚。就在宝玉、宝钗新婚之时,黛玉一命方休,一缕香魂回归天上故土,了结了这一段因果。

曹雪芹通过宝玉、黛玉的故事揭示:人世轮回,因果报应,非人力所能主宰,真是梦幻一场。

三、甄士隐修道归真

那一僧一道,也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在绛珠草、神瑛侍者及一批风流孽鬼投胎红尘之后,也决定下世间度脱几个,以积功德。他们度脱的第一个人就是甄士隐。为此还很费一番心机安排。觉者度人是“师父找徒弟”,而不是“徒弟找师父”。

甄士隐根基好。按《红楼梦》的说法是: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 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家境也是殷实之家。年过半百只有一女英莲,视为掌上明珠。

为使他修道归真,觉者多次点悟他。

先是在梦中听到二仙讲绛珠草与神瑛侍者的因果奇事,引起他的好奇。当他请教“因果”之理时,告诫他:“此乃玄机不可预泄者。到那时不要忘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当他从梦中惊醒,抱着女儿到街上去玩耍时,恰恰就看到一僧一道走来。那僧人看到他抱着的女儿,大哭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甄士隐以为他在说疯话,没理睬。当他抱着女儿要进屋时,那僧指着他大笑,并念了四句话: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其实那僧人预见到了英莲将在元宵节丢失,因胡芦庙失火,祸及甄家家园被焚毁。后士隐投靠岳丈家,经常受责怨,最后贫病交加,眼看不久于人世。一日拄着拐杖到街上散散心,看见一跛足道人,口内念几句话: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就是《好了歌》,说人羡慕神仙,但又放不下人心,特别是“名利情”。

可甄士隐一听,因他本来就有慧根,当下就彻悟,并口吟一首词唱和: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甄士隐明悟了人世的无常,人生的无奈,世态的炎凉。

道人称赞他“解得切!解得切!”士隐把道人的褡裢抢来背在肩上,与之飘然而去,修道归真去了。士隐在以后修道过程中,还去劝度过贾雨村,并在《红楼梦》最后一回中去接引香菱的魂魄归天。

那僧道在世间度的第一人就是甄士隐,这就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隐去的“真事”:人生真谛——修炼返本归真。

四、人生际遇、天定宿命

宇宙有成、住、坏、灭。世间万事皆有其定数,人生更是如此。《红楼梦》第五回中所写贾宝玉在梦中到“太虚幻境”看到的“金陵十二钗” 又副册、副册、正册,听《红楼梦》十二支曲目,把“宿命论”表达的淋漓尽致。

贾宝玉梦中到天上后,仙人一再点悟他,先是听到警幻仙子所作之歌: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要人不要陷于情中以免难以自拔。

然后领宝玉去看“金陵十二钗” 又副册、副册、正册。其实那些册子中写的是与宝玉有缘的众女子们的命运,贾、史、王、薛四大家的小姐、媳妇、丫鬟的未来人生。如:林黛玉、薛宝钗、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史湘云、王熙凤、秦可卿、李纨、巧姐、香菱、袭人、晴雯等。

因宝玉未悟,又引他去听仙子们演奏新制《红楼梦》十二支曲目。把“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再演说一遍。特别是[收尾·飞鸟各投林]把世间无常、因果报应、万事皆空、天定宿命、修炼归真佛理溶于其中。

请看“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可宝玉听的毫无趣味,警幻仙叹:“痴儿竟尚未悟!”只好直接警醒他,千万不要犯“情色淫”,并演化出秦可卿与宝玉的男女之情,结果他们走向荆榛遍地,狼虎同行,迎面一道黑溪阻路,并无桥梁可通。正在犹豫之间,忽见警幻从后追来,说道:“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宝玉忙止步问道:“此系何处?”警幻道:“此乃迷津,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柁,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尔今偶游至此,设如坠落其中,便深负我从前谆谆警戒之语了。”话犹未了,只听迷津内响如雷声,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吓得宝玉汗下如雨。

宝玉在太虚幻境中看到的红楼女子们的命运在以后的日子里一一应验。真是天定宿命,一毫不差。宝玉最终从中醒悟,遁入空门,从一僧一道修炼归真。

结语:

在《红楼梦》一书中,一僧一道、甄士隐、贾宝玉贯穿始终。作者这样安排的深意是:一僧一道是佛道即觉者的代表,在红尘中度人;甄士隐、贾宝玉是红尘中醒悟,修炼归真的代表。

“红楼”可解为红尘中女子,也可解为富贵之家。“红楼梦”者,红尘梦幻也。因此《红楼梦》一书决非常人写常人之理,真乃“天外书传天外事”。

红尘梦幻,世人痴迷。人生真谛,修炼出尘。

 
分享:
 
人气:17,159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