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中共部份掌权者是「青红帮」
 
2006年5月15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香港政论杂志《开放》今年五月号出版后,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记者采访了该刊的总编辑金钟。在访谈的第二部分,谈到目前中共的掌权者中,有些人正是当年的红卫兵一代。而他们正阻止民众对文革的时代公开的回顾和反思,另外在官方的文革之外,是不是还有所谓的人民的文革,金钟也谈到他自己的看法。

记者:这里面万润南提供一些,一度有传闻得到证实,说胡锦涛曾经是政治辅导员,是在文艺社团的。而他也担任过团长,算是二把手。说他特点是什么呢,听话而能出活。而且万润南跟胡锦涛文革的时候曾经一起南下串联,一起从北京到西安到成都到重庆,然后一起又沿江而下到了南京。胡锦涛南京下船,然后应该是回老家泰州啦,他…

金钟:他就上海下船。

记者:对,万润南是上海下船的。而且在82年胡锦涛到北京中央党校学习的时候,万润南在北京,他们还曾经见过面。87年的时候,胡锦涛当省委书记的时候,他们在贵州也是见过面,有过一番交往,看来还不是一般的交往。我觉得万润南很少有关于胡锦涛早年经历的很重要的阐述,当然他对他既有期望,也有失望。

这一期中你们的文革材料当中,还有另外一位讲到文革的红卫兵的一代,现在在掌权,包括现在的外长李肇星、公安部副部长刘京等等,所谓“青红帮”一说啊。

金钟:现在执政党中共的这批人,60岁上下,当然正好文革40年发动,那个时候正好20岁上下,那正是当时的红卫兵。他们在文革初期,尤其是这些高干背景的,当时的确是为非作歹的、横行霸道的,可以说很多人就包括所谓今天叫做“太子党”的这一批。

所谓“青红帮”就是青年团跟红卫兵,这帮人在文革初期很多人是有罪的。比方说“红色恐怖”那个时期,尤其在北京城里面的东交、西交,那真是…干了很多缺德的事。包括邓小平的女儿邓林他们在内,当时都是红卫兵的头,在校园里面大打出手,打老师甚至于把老师打死,这个在王友琴的《文革受难》那本书中有详细的记载,而且还点了一些名。

当然,现在我们没有见到任何一个人有公开的对他们在文革初期行为的一种忏悔,他们完全回避这个事情,回避他们的这一段丑恶的历史。今天比方说李肇星当了外交部长,你看经常是恶行恶像的在国际舞台上丢尽了丑,非常跋扈,那完全可以看得到当年红卫兵的影子,那么其他什么薄熙来呀。

现在改名谭斌做了故宫博物院的党委书记谭力夫,当时就提出“血统论”,当时使多少出身不好的青少年在他们的鼓吹之下受到迫害、受到欺压。像谭力夫那时大骂什么狗崽子、工农干部就是要掌权啊,那个影响是非常恶劣。

北京的“红八月”中间被红卫兵活活打死的就有1700多人,这些旧帐他们现在为什么不准在大陆公开的来纪念、来回顾、来反省文革,就是这个原因。就是因为当权的这班人,他们在文革中间有不光彩的纪录。

记者:关于文革有一个建议,希望就像劳改一样,列入到牛津大字典上,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有这么一场悲剧。

金钟:我想的确文革…,老实说,对中国人、中华民族,对中国共产党都是非常不堪的、非常羞辱的一个历史纪录。这么大个国家、这么大一个党,在文革中间害死一百多万人,有一个数字说是170多万。

记者:那个直接死于迫害。

金钟:对对,这迫害有很都种,有被枪决的、处决的,被打死的,还有自杀的,或者是关起来折磨死的,这个跟“大跃进”那个不同。大跃进造成大饥荒,主要是饿死的;而文革还有大屠杀,你比方说道县,那种一家一家被什么所谓贫下中农杀掉了嘛,那都是数以万计呀,这么荒谬的骇人听闻,古今中外真是史无前例的。

什么文化大革命,什么文化革命,这些说法简直非常荒谬,根本就说说文革就得啦,就给它这样的符号。就表明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在20世纪中期发生过这样一段,他们自己都叫做“浩劫”嘛。奇耻大辱啊!对一个文明的民族来讲,一定应该把它刻在这所谓“羞耻柱”上面。

记者:也许正是如此,所以也是中共这一次对于文革四十周年这么大的事情,它基本上全面的封杀。国内不见任何的报导,没有任何研究,让大家噤声。

记者还谈到关于在文革的研究者当中出现了所谓“两个文革”的争论。这“两个文革”就是官方的文革之外,还有一个人民的文革。

金钟对还有一个“人民的文革”的说法不以为然。他认为,当时人民只是借助毛发起的文革“对单位的党委、书记、党员,发泄他们十多年压在他们头上的一些不满。”他说,但“为什么下面这些大大小小的干部可以骑在老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呢?根本的问题就是整个的专制独裁制度嘛!”

但当时人民的行为并没有超越最高官方所允许的界线,就是把矛头直接指向欺负、压制、鱼肉他们的金字塔顶,把毛“拉下马”,推翻这个专制独裁制度。金钟说,当时所有人都不敢对毛说一个“不”字,所以从这样一个根本点上看,是不存在一个与毛发动的这样一场大浩劫相提并论的所谓“人民的文革”的。

 
分享:
 
人气:17,208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