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尽孝尽忠 巾帼胜似须眉
 
萧风
 
2007年3月10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舞蹈“花木兰”演绎的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女中豪杰。北朝时期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上演了一场忠孝两全的佳话,成为流传千年有口皆碑的传奇。

大幕拉开,在一个宁静的乡村,花木兰在家陪着老父,尽女儿的孝道。突然狼烟四起,老父起身拔剑,但终因年迈体弱,几乎摔倒,花木兰马上搀扶父亲。花木兰为了不让年迈体弱的父亲奔走沙场,使父亲颐养天年,毅然接过父亲手中的剑。只见她舞动宝剑,宛若行云流水,潇洒奔放,英姿飒爽,挥发自如。只听得马蹄声骤,花木兰奔赴战场。但见旌旗飞舞,士气高昂。胜利后,花木兰功成身退,回到家中奉养双亲。

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在中国北方。

对木兰的姓氏、里居、出生年代,史书也莫衷一是。河南省《商丘县志》说她是丘花宋村人。

在中国人的传统理念中,人以忠孝为本,《木兰辞》恰恰烘托了这样的主题。花木兰一家五口,父母、姐姐和一个小弟弟。父亲花弧是一个后备役军官,年迈体弱多病。家庭原因花木兰从小练就了一副好身手。因为边防紧急,皇上下令征兵,花孤因为年老体弱不能从军,而又不能抗拒军令。花木兰心中非常焦虑,坐在织布机前无心织布,最后花木兰毅然从织布机上走下来,出于孝心,她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才有这流传千载的忠孝传奇故事。

花木兰就要出征了,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畴,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然后,她早晨告别爹娘,经过长途奔驰,夜晚独自到达荒凉的黄河岸边,孤身吊影,“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离开黄河北去,夜晚又独宿在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夜色茫茫,一个女子枕戈待旦,这是何等荒凉而又悲壮。

花木兰守卫边关十二年,冲锋陷阵,英勇杀敌,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将军。十二年中,她的手下也不知道她是一个巾帼女流。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战场上九死一生,花木兰回来了。她婉言谢绝了天子的赏赐,不愿在朝为“尚书郎”,将荣华富贵轻轻抛下,“愿驰千里足,早日还故乡”,奉养年迈的父母。

她回来了,年迈的父母互相搀扶着出来迎接她,姐姐理妆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猪羊”。十二年的沙场出生入死,十二年的乔装而不露痕迹,然而这一切都过去了,她脱下战袍,又换上以前的女儿服装。从军时的伙伴来看她,她以女儿装束招待惊愕的伙伴。功成身退,还以女儿本色,回家事奉双亲。忠、孝、智、勇的花木兰,不愧为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为一体的奇女子。

历史上许多女中豪杰,梁红玉击鼓战金山,平阳公主驻守娘子关,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孝女缇萦救父的故事更是千古以来为人们所传颂。

据《史记.孝文本纪》,齐国太仓令淳于公,有罪将受到刑罚,要被解送至长安。太仓公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临行时骂他的女儿们:“生子不生男,到了紧急时无所助益。”最小的女儿缇萦很悲伤,自愿随父亲至长安,照顾父亲。到长安后缇萦向皇帝上书说:“我父亲在齐国为官,齐国的人中都称其清廉正直,如今犯法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我悲伤的是死者不可复生,受到肉刑后不可复原,虽然他想改过自新,也没有机会了。我愿意没入为官婢,以赎父亲之罪,使他改过自新。”汉文帝很同情她,下诏废除了肉刑。这个故事被收入中国古代 “二十四孝” 故事中。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感人故事,潜移默化的教育、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使人们知廉耻、明礼仪,讲道义,注重个人修养,尊老爱幼,积德行善,宽容忍让,屈己待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而使得承载着灿烂传统文化的中华民族创造了人类的辉煌。

*************************

新唐人全球华人新年晚会精彩简介及全球32城市售票

哇!新唐人举办全球中国舞舞蹈大赛


千载难逢的机会别错过!


 
分享:
 
人气:12,307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