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自貢村民狀告公安敗訴 百姓難見天日(多圖)



堅守在法院門口的自貢市失地農民。(人民報)

【人民報消息】四川自貢市近年來各鄉鎮,因官方暴力征地、強遷,致村民生計發生困難,甚至沒地方住,連吃口飯都成問題,爲護地及爭取被剝奪的權益,農民被歐打、拘留、判刑的事件層出不窮。

2006年7月22日自貢市紅旗鄉白果村有6位村民勇敢的站出來,一紙訴狀將匯東公安分局告上法庭,開啓了自貢市自中共統治以來首宗民告官。原告當事人他們的行爲和勇氣給予農民很大的鼓勵和敬佩。訴訟過程中各鄉鎮村民團結一致共同聲援。

村民不屈不撓 堅持依法告官

此案自提起訴訟開始,就不斷的受到重重刁難、不予受理等打壓及阻礙,但白果村6村民秉持不屈不撓的精神,堅持向法院起訴、上訴,歷經二次向一審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二次向二審法院提起上訴、由共同起訴到分案起訴等曲折過程,總算於2006年11月8日在自貢市自流井區法院立案。

2007年1月4日,該案開審時有1,000多人冒雨到場聲援,但法院卻無故臨時取消庭審。此舉引起衆怒,民怨聲四起,羣體紛紛向法官提出質問、譴責聲!把法官質問得啞口無言。三個月後,原告代理人再次上門要求庭審,卻又因四川省高級法院2007年2月28日的一份「同意延長該案審理期限三個月」的批文再度拖延。直至當局做了精心入微的準備後,該案終得公開審理。

民告官 倍受矚目

該案爲自貢市建國以來首宗民告官、當局與農民間因土地爭端矛盾激化尖銳對立的典型案例,在海內外媒體的高頻度曝光下倍受矚目。

5月10日上午9點多正式在自貢市自流井區法院第一法庭開審。當天,中共當局如臨大敵,部署的武警、法警及法院維護秩序人員約200多人。

據目擊者所見,一早最先到達法院的是來自省城川府、各地市區縣及鄉鎮各級政府官員、司法系統、官方媒體及官方準備的各色人員。他們被法院安排到二樓一個可容納100多人的大廳內,有一大熒幕可監視庭審現場,成爲一羣特殊「旁聽者」。

8點過後,自徵地重災區的自貢市紅旗鄉、鳳凰鄉、衛坪鄉、高峰鄉、榮縣、富順縣等地的村民陸續到場聲援,約有3,000多人,其中還有一些三峽移民。

當局精心策劃 無公平可言

第一法庭84個旁聽席,只安排30席給農民方,其餘54席均被官方人員所佔;其他數千民衆則被員警用兩道警戒線攔在法院外。此舉,引起民衆不滿,認爲按人數比例,應有更多的人進去旁聽,因而場面一度混亂。質疑聲、抱怨聲四起,還差點兒引起衝突。

上午的庭審結束後,記者採訪了原告代理人劉正有及原告當事人曾正英和吳淑萍等。他們紛紛表示,被告匯東公安分局提供的錄像證明,抹黑原告當事人,不公正客觀,令他們不能接受。

劉正有說:“庭審舉證時,被告播放當日現場錄像中,完全沒有公安打人、抓捕等場面。所記錄的均爲村民的不滿情緒和反抗時的肢體動作,他們單方面表現的都是員警如何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文明執法場景。錄像播過,法庭秩序立即大亂,有哭的、罵的抗議的,也有鼓掌叫好的。爲此,我向法庭提出三點,1、民衆具有法律意識,阻止非法剝奪搶佔土地是正當行爲。2、被告舉證缺乏現場客觀性和真實性,完全是單方面的剪輯記錄,也過了實效期,我拒絕接受,也建議法庭不可採信。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十一條:被告是不具有行政處罰主體資格的合法性。因此,它沒有權力處罰拘留關押原告當事人。對此,被告宣稱它具有此資格,是被公安部認定的,我當庭要他們出示證據,被告匯東公安分局拿不出來。”

原告當事人曾正英、吳禮平同時表示,法庭審理很不公平,我們的講話被打斷,也不讓我們發言。對方播放的錄像中,我們被粗暴毆打、抓捕的場面一概沒有。其他人被明顯毆打的如黃光宗等人也都沒有。此外,法庭外不斷有條子遞到審判長手裏,紅旗鄉街道辦事處的人、原來的鄉長李亮,進進出出的,不斷到外面請示、拿條子進來。法官說話也都向着被告人匯東公安分局,並駁斥原告當事人說的都是謊言。審判長和審判員都要被告多說,偏袒被告。

據旁聽席上村民介紹,法庭內法警、武警30多人,將旁聽者圍在中間,所有過道都有員警把守,氣氛相當凝重、緊張。

庭審至下午17點休庭一小時,再度開庭時,審判廳四個過道和兩大門內外佈滿了員警約80人,戒備森嚴、如臨大敵。本案審判長書面宣佈裁定約20分鐘,通篇都認定被告執法處罰得當、合法。宣佈原告敗訴,被告勝訴。

宣佈一結束,員警立即衝上審判臺護送院方人員奪路撤出,另一部份員警,緊隨農民旁聽者前後,嚴密監視。看上去十分可笑。

大多數人認爲,在1個小時合議時間內即要商議宣判結果又要擬稿列印,而且書面文字多達20多分鐘,這顯然不是一小時時間內所爲,顯然是預置立場和早就擬好的宣判書。

據知情者透露,該案並非法院獨立辦案,整個庭審過程中,都有人根據代理人提出的代理意見不斷進出並不斷向審判長遞條子,掌控庭審進程。而法庭對這些現象根本不加阻止。因此,有人懷疑有政府官員幕後操控,其中最令人生疑的是二樓那些身份不明的官方旁聽者,被指來者不善。

6原告被判敗訴 村民痛罵盼天譴




六原告出監回放。(人民報)

庭審從上午9點開始至下午18點30分結束。經過7小時的法庭舉證、辯論,最終6原告被判敗訴。

當得知現場錄像嚴重失實的情況後,場外羣衆中很多人當時站出來表示要出庭作證,他們說:「員警青天白日裏毆打、抓人的暴行能從錄像裏抹去,但不能從我們的眼中和心裏抹掉,我們都可作證。」

法官、庭審人員出來的時候,被村民圍住痛罵,指責他們在法庭上偏袒被告,執法不公。村民說:「官司打到這會兒,結果不說也想得到,官官相護,老百姓沒得地方討公道。」

現場民衆聽到這個結果後,大多數人表示這個結果並不意外,但絕對不能讓人接受。他們憤怒的說:「案件結果表明,世道不改,百姓難見天日。當局與民爲敵製造冤案、冤獄顛倒黑白欺壓百姓無法無天已罪不容赦,但盼天譴,天道地道罰之。」

該案因農民依法護地引起

2006年6月28日至30日,自貢市公安局匯東公安分局先後暴力毆打、抓捕、拘留護地農民,並毆傷多人。本案原告當事人陳守林、黃光宗、李茂奎、曾正英、胡淑明、吳禮平等6人在該次事件中被匯東公安分局暴力毆打、抓捕並實施行政處罰拘留5至10日不等。他們深感憤怒,於是授權委託劉正有爲他們的行政訴訟公民代理,在2006年7月22日一紙訴狀將匯東公安分局告上法庭。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曾慶紅十七大下課 2007/5/18 (41,926次)
大陸來函:我對香港的雜誌感到失望(多圖) 2007/5/18 (34,753次)
俄羅斯遣返原清華教授 各地法輪功學員抗議(多圖) 2007/5/18 (17,721次)
毀國爲代價!江曾用這種手段逼溫家寶下臺(圖) 2007/5/17 (50,561次)
陳良宇吐露的"比想象的更出乎意料"(圖) 2007/5/17 (48,143次)
幾個讓您失望的小消息 2007/5/17 (42,886次)
憋不住了!中共罵孔子是"喪家狗"(多圖) 2007/5/16 (35,844次)
古巷裏最後一位不肯屈服的老人(多圖) 2007/5/16 (24,747次)
扔老江!曾慶紅熱貼胡溫冷屁股(圖) 2007/5/15 (33,833次)

一個微妙變化讓在美華裔重新掂量自己 2007/5/15 (32,293次)
新華網兩張難得湊在一起的圖片(多圖) 2007/5/14 (36,531次)
再害俄國!江曾欲強姦胡錦濤(多圖) 2007/5/13 (46,126次)
一點點發現:一恆星幾與宇宙同齡 2007/5/13 (24,236次)
無以言表的震撼!法輪功創始人所展現的神奇(多圖) 2007/5/12 (46,280次)
中共大凶兆!天安門老毛畫像被燒燬(多圖) 2007/5/12 (45,595次)
挨批!李長春用這方式在新華網追悼黃菊(多圖) 2007/5/11 (45,124次)
高層較量!黃菊葬禮關乎江家幫未來 2007/5/11 (36,714次)
中共無動於衷!麥大志最高刑期35年 2007/5/11 (32,632次)
預言爲何改變(2):薩爾科奇走暗道牽動華人(圖) 2007/5/10 (32,379次)
李齜牙免職 江褲子潮潮(多圖) 2007/5/10 (40,127次)
廣東拒空降省委書記 劉淇700匿名信砸王岐山(多圖) 2007/5/9 (47,505次)
黃菊今晨徹底歇菜 2007/5/9 (35,975次)
江黃糗事!這張圖片讓人大吃一驚(圖) 2007/5/8 (46,810次)
預言爲何改變(1):薩爾科奇身邊舉足輕重的那位華人(多圖) 2007/5/7 (42,573次)
怪異的“人面蜘蛛“在中國四處現身(多圖) 2007/5/7 (28,525次)
二度蜜月!聖盧西亞與中共掰了(圖) 2007/5/5 (30,773次)
江近來出現嚴重精神系統問題 2007/5/4 (38,466次)
竊美機密文件 麥大志電話說暗號(圖) 2007/5/4 (31,977次)
好美,太空中一張斑斕的水彩畫(圖) 2007/5/4 (38,984次)
薄熙來敗下陣去 江澤民又輸一局(多圖) 2007/5/3 (45,600次)
外逃幹部被羅幹鍛鍊成熟(圖) 2007/5/3 (34,185次)
黃菊嚥氣前栽!曾慶紅老大變小三兒(圖) 2007/5/3 (41,888次)
最近中南海正流傳着一個消息 2007/5/2 (38,033次)
難怪曾慶紅成了李肇星的粉絲(多圖) 2007/5/1 (37,580次)
難吞!金蛋總在曾慶紅嗓子眼兒轉悠(圖) 2007/5/1 (31,700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