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藝術墮落之際 《女孩與花瓣》衝擊「時尚」(圖)
 
鍾濤
 
2008年12月15日發表
 



12月12日,新唐人電視臺舉辦的首屆「全世界華人人物寫實油畫大賽」上,如冰先生的《女孩與花瓣》獲得了銅獎。畫中人物就是他的女兒。

【人民報消息】12月12日,新唐人電視臺舉辦的首屆「全世界華人人物寫實油畫大賽」上,如冰先生有兩幅作品展出一幅叫《春望》,另一幅《女孩與花瓣》獲得了銅獎。許多中西觀衆都在接受採訪中表示,非常喜歡《女孩與花瓣》中那個活靈活現的天真女孩兒。如冰對大紀元記者暢談了其創作經歷及其對寫實創作的崇尚。以下是根據談話錄音整理並用第一人稱:

在藝術墮落之際

首先藝術作品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如果照搬照抄生活,就沒有思想和靈魂。這幅畫畫的是一位小女孩手拿着花瓣,表現的是小女孩拿着花瓣的心情。這位小女孩兒是我女兒。我對小孩子心靈世界的那種情感把握的還是比較準的。我畫過8幅有關我女兒的作品。

這幅《女孩與花瓣》表現的是孩子的一種天性,那種花瓣、對人世間美好事物的好奇,體現出的是一種天真童心。

我運用的是正宗的寫實的手法,這也是對目前那種時尚強調一種精神,所謂抽像藝術的一種反其道而行之。我知道現在這種寫實藝術是不吃香的,相反的那種一大塊一大塊的色塊把它撲在油布上,大家都來猜啞謎,說這是民間的大美,大美不言,最後以上千萬元的高價賣出,我覺得這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和對人類情感的浪費,這是對人類藝術和傳統藝術文明的傷害。很多美的東西你已經把它否定了,已經忘記了。

藝術是應該不斷的進步、不斷的完善、不斷地向真、善、美方向發展。可惜,我們目前的藝術,是在墮落,是在被遺忘,將那種寫實的真正應該展現真實的那種精神消失殆盡了。

用心靈打造美術

藝術作品是給人類美的(感受)。油畫在中國大陸又叫美術,美就是美的藝術,叫美術。油畫是由西方傳入中國的,首先傳入的是美,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用色方面比較講究,尤其是在用筆這方面,你看她的頭髮這種細膩的程度,不是內行人如果遠看還以爲是照片,但是內行人會看得出我們的畫家在這幅油畫所付出的情感,付出了很多的心思。這個世界是個浮躁的社會,真正的傳統的美的東西會被這個浮躁的社會消失殆盡。

畫一幅好的作品需要寧靜的心靈,心無旁物,心如死水一般寧靜下來,去面對作品。藝術是永恆的東西,美的東西是需要一種心靈去打造他,往往人格就是你藝術的風格,人的魅力決定你藝術的魅力。我們中國大陸那些名畫家講:爲藝事先爲人,你先做好了人,再去做畫。

顯示農家姑娘的善、純、美




12月12日,新唐人電視臺舉辦的首屆「全世界華人人物寫實油畫大賽」上,如冰先生的展出兩幅作品之一《春望》,顯示農家姑娘的善、純、美。

《春望》展現的是另外一種美。我並不太了解她(模特),她是我外婆家的一個唱花鼓戲的姑娘,從12歲起就唱花鼓戲了,我畫她時,她19歲,正似妙齡的豆蔻年華。當時,她穿着這身衣服正要去做飯,手裏拿着芹菜、空心菜、苦瓜,已經洗乾淨了,正要回家做飯,我就把她攔住了,邀請她配合作畫。

我說:「你的形象代表我心中最美好的青春形象,能不能讓我拍一個照片,能不能配合我做畫。」她說:「行。」我是隨身帶畫板的,我先寫生,畫輪廓,打完底,然後照張像。

這張作品思想意義在那裏呢?第一,你看她那小泥屋,後面有兩壇酒,就是酒甕啊,展現的是龍江的一種風尚,一種殷實,這裏的人們不貪奢。這種生活讓她們感到欣然自若,白天在城裏工作,回到家裏,見過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然後幫忙做飯。通過這個作品顯示農家姑娘善良、純樸、美好或着說美麗也行。

我想評委會留下這幅畫有他們的理由,第一是這幅畫符合大賽純善、純真、純美的宗旨;第二,運筆上,你看她肩膀上高光的地方我是很隨意的,這種大大的色塊是種自信的表現,用不好就覺得很難看了,就覺得是多餘的地方了,但細膩的地方我也很仔細的,疏落有致,眼睛等該清楚的地方,我就不會留下大多的色斑樣的東西,都做了處理。

難畫的精神狀態

畫人物就應該採用寫實的原則,最難畫的是人的神,人的精神狀態體現在眼睛、眼神。眼睛、眼神是心靈的窗戶,每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心情的情況下,所表達的心情是不一樣的。

我的作品能被選上,主要是我對孩子的情感把握的還是比較準確的,另外在光的方面,我沒有把背景的顏色按照古典處理,我還是給背景的顏色鮮活起來,小孩的右前方,還是隱隱約約照了一些光。一個好的作品不是情於細節而敗於細節,一個背景的處理都是需要大量的精力費心思的,處理好,會使主體看着非常陽光、非常鮮活。如果一幅畫的後面位置很沉悶,就沒有一點希望的光亮。


***************************************************************

2009神韻全球巡演時間表及購票信息


 
分享:
 
人氣:16,400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