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時事 › 文章: |
外電:挑戰中國現狀的地下運動(圖)
遼寧《錦州晚報》9月27日頭版圖片上驚現「天滅中共,三退平安」。 對應上圖左下方欄杆部位局部圖。 「盛況」之下潛伏的是怨恨、不滿和疑問 這篇文章首先說,9月27日《錦州晚報》的頭版大圖片本沒有什麼特別的。正如中國共產黨統治中國60週年慶祝活動所期望的,這張圖片的特點就是沿街道兩旁插滿了在風中跳動的大量紅旗。 這本來與當天的其他任何中國官方報紙幾乎沒有區別,但是有一個重要細節。在這張照片的左下角,在自行車機架的的欄杆上,潦草的寫着8個很小卻清晰可見的漢字:「天滅中共,三退平安」。 文章還描述道:敢於挑戰中共統治的類似字樣現在在中國隨處可見,在城市公園懸掛的橫幅上,互聯網論壇的帖子上,或手寫在鈔票上。這完全是一個已經悄然席捲全國的跡象。這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第一次看到中國有這麼大規模的持不同政見者的運動。 文章指出,照片出現後的第二天(9月28日),《錦州晚報》即停刊整頓。其網站立刻被關閉,報紙停止發行。這一事件是這個共產極權國家現狀的一個恰當的類比。在表面的盛況之下潛伏的是怨恨、不滿和疑問。共產主義統治60年來,中國所經受過的政治和社會動亂已經留下了深刻的心靈創傷。 「退黨」運動的非凡吸引力 這篇文章分析道,在中共國的極權主義氣氛中,人們很少有途徑公開討論自己國家的歷史,或者利用自己擔當的角色創造和平。由於中共統治的社會一直沒有揭露真相與進行和解的機會,中國公民找到了他們自己的方式來做到這一點。這或許可以解釋「退黨」運動的非凡吸引力。 「退黨」運動始於2004年末,當時總部設在紐約的《大紀元時報》發表了《九評共產黨》系列社論,詳細道出了在共產黨在中國的真實歷史。《大紀元時報》表示,不解體違背中國傳統文化和精神價值的共產黨,中國就不會有真正的自由和繁榮。 數以百萬計的《九評共產黨》通過電子郵件、傳真和地下印刷廠傳入中國大陸。一些中國讀者說,《九評共產黨》終於證實了他們一直以來心存懷疑的事實——關於大躍進、天安門大屠殺、文化大革命。這使他們認識到他們的記憶是真實的,他們的苦難是共同的。 2004年12月,《九評共產黨》發表一個月之後,《大紀元時報》的編輯開始接受讀者「退黨、退團、退隊」的聲明,儘管有些人按年齡講已經自動不是共青團或少先隊員了,還是聲明退出。現在已經有超過6000萬人向《大紀元時報》發送了三退聲明。 文章表示,對於那些發表聲明唾棄中共的人,張貼聲明提供了難得的平臺以表達不滿、交流想法、分享痛苦的經歷,或找到寬恕。 退黨:清潔良知、迴歸傳統價值觀的過程 文章特別指出,拋開外表,這個退黨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政治運動。不同於接受西方民主語言的1989年學生民主運動和最近的2008年憲章運動,退黨運動明確的主張中國的傳統價值觀。 唾棄共產黨因而就不僅僅是政治層面上的訴求,更重要的是在精神意義上,他是一個清潔良知、迴歸傳統的倫理道德和價值觀的過程。 文章還舉例說,許多共產統治的受害者接力式地在這個平臺上分享個人的故事。以丁偉昆(音,Ding Weikun)爲例,丁是一位74歲的老黨員,來自浙江農村。 2003年,他的鎮政府與私人開發商勾結,掠奪當地農民的土地。丁先生寫道,農民抗議,他們就帶武裝暴徒來鎮壓農民。丁先生說:「我在現場親眼目睹數十村民死亡和受傷。」老人試圖通過起訴當地政府求個公道,但他被自己服務了40年的黨逮捕並判處入獄。 有些人寫他們的個人苦難,但也有人談論自己的罪行。對他們來說,退黨是尋求赦免。 來自中國東北遼寧省的前黨員肖山伯寫道:「我一直以爲我是個好人,但回頭看看,我意識到我已漸漸失去了自己。我的腦子和心漸漸被腐蝕了。我宣佈我過去所言所行一律無效。那些都是我因無知而在共產黨的謊言和宣傳下所作出的決定。」 肖先生沒有說出他的具體罪行,但最後他在帖子中請求寬恕:「上帝,請給我這個機會!我已經經歷了很多艱苦的反省,我打算改變我的方式,彌補我所做的一切。」 奧巴馬總統接觸更多中國民衆的理由 這篇文章還提及,共產黨對退黨現象的反應是可以預見的。所有與退黨有關的詞條都是中共互聯網審查的最敏感詞彙,至少已有71人因傳播退黨而遭監禁。這就意味着,如果在錦州小商品市場那個自行車架的欄杆上寫「天滅中共,三退平安」的人被發現,他將會有大麻煩。 共產黨有充分的理由感到焦慮。幾十年來,它的權力一直建立在審查信息、控制公衆記憶和鎮壓不同意見的基礎上。退黨者的聲明提供了一個洞見中國社會不滿的難得機會。 文章還指出退黨潮另外一面的效果:它也顯示了中國人民對人權、公民自由和民主的態度,以及他們如何將這些觀點與傳統儒家的世界觀融合起來。他甚至有可能成爲另一種民主運動的先驅。 但是,不管這種或是那種方式,退黨運動對一種流行的觀點提出了挑戰,那就是:大多數中國人民對社會現狀是滿意的。奧巴馬總統正準備11月訪華,這是一個很好的理由考慮接觸更多的中國民衆,而不僅僅是政府。 文章最後說,今天,隨着越來越多的中國公民回憶起自己的過去,他們可能就會改變中國的將來。 (大紀元記者李曉宇編譯)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enmin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