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为何中共高干要为儿孙这样取名?
 
何三畏
 
2009年6月28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 柯庆施女儿著《红星照耀的家庭──共和国开创者家事追忆》,听这名字,应该有得可观,但我只是看了一段文摘,我记住了柯女的名字──柯六六。

在中国,“红星照耀的家庭”兼“共和国开创者”的子孙们的名字已经自成一种现象。我没有特别收集,但一下就能记起的有,罗点点,林豆豆等,现在又加一个柯六六。这些名字有意思。至于前不久新闻报道的,万宝宝,薄瓜瓜,则已经是“第一代革命家”的孙子辈了。李禾禾的父辈,辈份应该靠不上,只是学习这种取名风气而已吧,禾禾二字,也没有那种“故意的土气”。前不久,传毛泽东又续新后,其孙子生二胎,取名毛东东,虽然也是两字相叠,但可能主要是为了沾一点“毛气”的意思,也无“第一代革命家”的第一代后人的“故意的土气”。还有一种“革命后代”的名字是复制“革命前辈”,如陈小同,李小鹏。

把他们的名字联系起来,需要声明一下,我是毫无褒贬之意的。我提到毛泽东,刘少奇,林彪,周恩来,柯庆施等等的名字,心里是一样的感觉。例如这里最先提到的柯庆施吧,他当然是“了不起”的人物,据说是他“拉开了个人崇拜的序幕”,他发明了“相信毛主席要相信到迷信的程度,服从毛主席要服从到盲目的程度。”,又说他和谭震林、李井泉“是推动执行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政策齐名的闯将,旗手”。这些我都不管,反正都是“老一代革命家”。

可以这么说吧,某些“老一辈革命家”为什么把子孙的名字,已经弄了一种粗俗化的风气。我认为那是故意的,不太可能是无意的。

为什么是这样,还没有看到人研究过,虽然这是有意思的一个文化皆政治历史课题。

说他们没有文化,这讲不通。经过多年的斗争,能够入主北京的,都基本上是各有一套的人物了,其中有没文化的,但只要他喜欢,要取一个有文化的名字,那是没得问题。所以,只能说他们“喜欢”这样的名字。为什么喜欢?或者还有一些当时文化环境、政治环境和政治风气的影响。例如,毛泽东多次明白地表示厌恶知识分子,如果有他的追随者,公然给自己的儿子取一个特别文化的名字,是不是有一点冒犯老人家的样子呢。另外,“革命家”是不是多少有点重男轻女的意思?例如,林彪给女儿取名豆豆,儿子好像是在家里被叫“虎子”的。毛泽东生女都跟江青姓,包括和贺子珍生的女儿,都姓李。但他的儿子是龙种,是一定要姓毛的,当然得取一个以后可供全国人民欢呼的名字。这种情况下,如果毛的追随者们的儿女,也取一个包括“英、杰”之字在内的名字,有没有一种自暴政治野心的嫌疑?

要知道毛泽东对名字相当敏感,他的业余爱好之一,就是为别人改名字,也不问你是不是请了八字先生,费了好大的劲取的名字,他老人家一听,就凭当场的感觉,立刻给你赐一个名字,更可怕的是,往往有一个“革命家庭”跟他攀上,带了孩子去朝拜,他第一句就问,孩子什么名字?想想看,与其早早地取了一个多么文化的名字,让毛泽东听不惯,还不如就取一个土得掉渣的名字,这样,一来听上去没有政治追求,二来也好要有机会让伟大领袖赐名。当然,这后面几句话,是我的推演,实际情况如何,还有待史家求证。

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是真的,就是共产主义革命,改变了汉语的走向。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证明,一是港澳台的汉语跟大陆不一样,说明要是不经过“革命改造”,汉语会是另外一种习惯。第二,这些习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当然是我们习焉不察的。范美中先生成为“范跑跑”之后,教育部有关人士表态,要把他清除出“ 教师队伍”。他的校长一听,说我这里没有“教师队伍”!校长的父亲是黄埔出身,打过日本,也打过国共战争,晚年觉得“队伍”真是没有意思,不如办学,这就是后来范美中教书的学校。盖“队伍”是打仗的,教师是教书的。──军事化是简化汉字的一大特征。星期五的报纸广告,一般会看得到商家“备战”周末市场。

但是,高层的“革命家庭”真还少见军事化的名字。大概他们是不想打仗了,虽然一到有事,都发脾气说,大不了重上井冈山,但实际上,都已经成为人民的“公仆” 了,哪还愿再去呢,如果你要篡夺“公仆”,拿几百万人头来换的狠话都说,哪舍得去。倒是他们的“子民”,有不少军事化的名字。
 
分享:
 
人气:27,501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