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踏雪無痕 記民國武術大師孫祿堂(圖)
 
2012年6月20日發表
 

孫祿堂和兒子孫存周在推手。

【人民報消息】輕功,在很多現代武俠小說中說的神乎其神,讀者也多認爲這種現代物理學無法解釋的現象是作者天馬行空的想像。其實在中國近代二十、三十年代就有不少有關武術大師施展輕功的記載,其中最出名的是孫祿堂。

現今社會也不乏人體懸空的表演,據修煉界高人所述,人體修煉大周天一通,即可起空,只是由於人體能起空已經超越人類在這個空間的生命境界宇宙法理的要求,所以對修持者的心性要求就不一樣,是不能隨便示人的。在宗教中講就是不能破了這個迷。民國的武術大師孫祿堂也說,這已經由修武入道了。

孫祿堂名叫孫福全(1860年-1933年),字祿堂,晚號涵齋。河北省完縣東任家疃村(今屬望都縣)人。孫祿堂是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名家,孫氏太極拳的創始人,以武技聞名,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稱號。

1、據《社會日報》1930年5月11日——向愷然記述(摘錄),「孫祿堂雖出自河北,可他在拳術界的聲望卻是全國宗仰,他的功夫不僅是形意、太極、八卦之類,而且還有幾位異人的傳授,其中一位叫做陳樂天,他最驚人的能耐是御氣飛行,陳樂天把這種功夫也傳給了孫祿堂。孫祿堂在東北時,靠這種功夫揹負炸藥飛越懸崖峭壁,協助當地駐軍剿滅匪巢。

去年由北方來滬的幾位拳術家也講,當年孫祿堂飛越紫禁城,轟動京師。餘聞而疑之。

年初孫祿堂來滬在儉德儲蓄會講授拳術,餘亦前去聆聽,孫講拳術之本乃神氣之用。衆生不解,請孫演示,孫推脫不過,於是見孫騰身躍起,於大廳上空往來飛行,其勢如旋風,難辯其形,隨後安然落下。

餘驚駭不已,聞掌聲驟起,方如夢初醒,始信確有御氣飛行之術。由此可知中國固有之國術神妙莫測。孫曰:此乃神氣之用,重在修爲心性,心性未抵,枉費精神。由此可知日常修爲的重要,這種功夫不是奮力就可得到的。

孫祿堂的修爲一向有口皆碑,終能成就此藝,如今在拳術界孫祿堂的武藝已然是沒有人能及的了。」

2、據中央國術館《國術週刊》和《國術名人錄》同時記載,「孫祿堂於技擊遂能批大隙、道大空、神乎其遊刃矣。於是馳名燕趙,無人不知活猴孫祿矣。
清軍機大臣鹿傳霖之季子,性嗜武,喜騎馬,延孫師之。一日,鹿季子新得駿騎,乞孫同至郊外試馬,季子首先騎騁一匝,霜蹄逐風,誠良驥也,季子復懇孫策馬一試。

孫曰:「餘勉強行之,未有所長,待季子放駛數趟,餘再效顰可耳。」於是季子整鞍躍馬,揚鞭馳去,孫待馬行數弓,乃躡其後,縱身若飛燕之穿廉,附於馬上,如蜻蜓之點水,以兩手輕按季子之肩,斯時馬行若飛,人捷如猿,季子不知覺也,觀者鹹彩聲雷動,嘆孫矯捷輕靈得未曾有。」

3、據《天津文史資料彙編》和《武當》雜誌1995年9期的記載,孫祿堂之輕功能追良驥。他早年隨郭雲深往來南北各省,郭常騎馬奔馳,而孫攬馬尾步行其後,奔逸絕塵。

他還會牆上掛畫之功。在奉天時,他曾在徐世昌的總督府表演過此技,當時大廳牆壁光滑如鏡,陡直於地,孫祿堂縱身飛上,轉體後背貼於壁上,直至一、二分鐘才飄然落下。

更令人叫絕的是他的踏雪無痕之功。一次孫祿堂小住津門,時天降大雪,院中積雪半尺餘,天亮時,雪已停,孫祿堂嘆之好雪,乘興用真功走太極拳架。觀者付棣看罷大驚,因爲孫祿堂所過之處沒有留下腳印。

4、據《浙江武林紀事》記載,1931年春孫祿堂先生遊杭州,與弟子高振東、曹晏海等沿西湖散步,孫祿堂先生與弟子們遊戲,令弟子們追趕自己,趕上者算優勝,傳其一個絕技。孫祿堂先生在前面似緩緩而行,弟子們奮力追趕,結果無人能趕上。

5、據《北派國術家掌故》中記載,「光緒時,有蒲陽孫氏祿堂,以拳勇獨步一時,舉世無敵。其所精之藝爲形意拳、八卦拳、太極拳皆內家絕學,祿堂更旁參外家各派,融會貫通,純以神行,集有清一代拳技之大成。江湖人稱天下第一手。

時有宮廷侍衛鼻子李者聞其名,欲約以公賽。知者多勸李曰,孫玲瓏透體,鬼神難測,不可公賽。李遂私訪,時孫隨肅王遊,知李大名,待李甚慇勤,謙遜如無所能。李疑爲浪圖虛名輩,再三邀賽,孫乃從之。二人對立,旁者喊號,號聲方出,李尚定睛未動,已然跌出,時孫早立於李之身後。觀者皆未見孫何時動作,疑爲神乎。李羞去,深悔此行。」

6、據《孫氏武學研究》楊世垣回憶錄所載,「民國12年我在天津南開上大學,同年拜在孫祿堂老師門下學習形意拳、八卦拳和太極拳。那時祿堂先師每月來天津一、兩次。每次約三、五日不等。祿堂先師嘗說學習內家拳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礎。也許這個原因,同期的師兄弟中,對我比較看重。

第二年寒假,先師要我陪他一起回到北京,並住在先師家。一天清晨起來,天降大雪,院子裏白茫茫的一片。我走出廂房門外,正好祿堂先師手提着燈籠從前院回來,先師站在影碑邊看着院子裏的雪,似乎不忍下腳。

先師說:「這是天作銀毯。」言罷,縱身一躍,竟到了北房的臺階上。我留意看了一下先師站在影碑旁邊的腳印,正在影碑一側。當天我用圈尺一量,從祿堂先師站着的影碑到北房臺階的距離正好三丈五尺。後來我回到天津跟師兄弟們講,先師手提着燈籠一躍,竟達3丈5尺。於是有人說郭雲深老先生一躍也在三丈外。
後來先師聽到了這些議論,當即否定道:「我也就是勉強兩丈外吧。」說着用虎形一躍,然後師兄龔劍堂用尺子一量,果然只有2丈5尺。我覺得納悶,爲什麼先師當衆故意不躍得遠一些呢?

後來李玉琳師兄對我講:「這是咱們老師的敬師之德。你們拿郭老師祖做比較,咱們老師當然故意不躍到三丈外了,你老弟就別鑽牛角尖了。」所以很多人以爲先師一躍就是兩丈五尺,其實他們那裏知道祿堂先師手提着燈籠一躍竟達三丈五尺。先師敬師之德無以復加。」

7、據1933年出版的《老氏探賾》記載,所以按照當時的記載,孫祿堂先生的道功、輕功、武功皆臻絕頂,近代無人能及。

趙壁塵先生(杜心五的道學老師)認爲自己屬於往道中人而孫祿堂先生是在道中人,並稱孫祿堂先生乃近代由武入道之唯一一人。「餘修仙學,正在途中,所歷艱險,非道中人可知,餘友中慕仙學者雖衆,半途而廢者絕多,近世唯孫祿堂先生修得金身,以武入仙者餘知僅此一人。餘從龍門,孫先生乃文始,雖道脈不同,大旨無二也。」。

 
分享:
 
人氣:54,97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