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善良教育是德国道德教育的特色之一。在经过了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之后,德国人更是格外重视对其未来公民善良质量的培养。爱护小动物是许多德国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课。然后有意识地将「同情弱者」、「宽容待人」、以及「反对暴力」列入教育内容之中。 1.爱护动物 在德国,不少家庭和学校都特意喂养一些小动物,如小狗、小兔子、鱼等,不仅让孩子们亲自照料这些小动物,教师还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小动物的成长发育过程,并做好饲养记录。 德国的中小学校会经常开展有关「善待生命」的讨论会或作文比赛。一个男孩在他的作文种,记录了他为一只受伤知更鸟治疗的过程,并且将痊愈的鸟儿放回大自然。这篇作文荣获了该校「善待生命作文大赛」的第一名。 对于那些虐待动物的孩子,轻则会被批评和训导,严重的则会受到惩罚。甚至可能会被送去进行心理治疗。因为德国人认为这是人的道德问题,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他们认为小时候以虐待动物为乐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更具暴力倾向。 2.同情弱者 同情和帮助弱者是德国人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法兰克福的一个孩子因为粗暴地赶走了一个流浪者,他的父母及祖父母特意召开了家庭会议。告诉孩子,人无论贵贱、强弱,都同样享有人的尊严,都应受到尊重。后来,孩子建议邀请此受辱的流浪者来家作客,大人们都表示支持。 另外,德国人还会启发孩子:仰慕强者也许是人之常情,而同情弱者则更是一个人的美好心灵的表现。在成人社会的倡导和鼓励下,德国儿童多能主动帮助有困难和有特殊需要的人,为这些人排忧解难。 3.宽容待人 宽容待人被德国人普遍认为是一个人的善良品性的表现,认为只有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别人,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在德国的家庭和幼儿园中,父母和教师都将宽容视为待人处事的美德,并处处给儿童以榜样作示范。 一个7岁的小女孩叫雪莉,一次在她的生日会上被好友梅芙无端抢白,她因此非常恼怒,想办法要进行报复。发现此情绪的母亲劝她与好朋友谈谈,也许她有什么难处。听从母亲的建议,雪莉找机会跟梅芙谈心,知道原来当时梅芙喂养的一只小兔子突然病故,她的心情十分沮丧,才会有「出言不逊」的举动,她也很后悔。最终雪莉原谅了梅芙,两个小伙伴的友谊也更为深厚了。 4.反对暴力 在对孩子进行反对暴力的教育时,德国人是不遗余力的。对那些恃强凌弱的「小霸王」,校方的态度非常明确,通过设立规章制度加以约束。凡经过两次记过后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校方会果断地予以开除,接着再由「不良少年管教部门」专门给予强制性管教。 对于可能引起儿童的暴力倾向的游戏或材料等,在德国也会受到禁止,如不赞成玩具商开发高科技的暴力玩具、不支持儿童沉迷于坦克、战斗机等暴力玩具中。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孩子小时候经常用玩具模拟杀人,长大后难保他们能成为和平人士。 此外,在德国,教师和家长注意引导儿童用批判的眼光对影视节目中的暴力镜头。孩子们不仅不会泯灭良知,反而会更为痛恨暴力、邪恶和阴谋。德国的善良教育从小到大,从家庭、学校到社会,所以「善良」在德国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并在他们的文化中深深地扎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