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良知的方舟-《辛德勒的名單》(圖)
 
高天韻
 
2014年11月27日發表
 
美國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以堪比紀錄片的嚴謹呈現了沉重的史實,揭示出道德與良知的重要性。

【人民報消息】美國電影《辛德勒的名單》是一部史詩般的歷史劇。它以堪比紀錄片的嚴謹呈現了沉重的史實,再現殘酷戰爭中人性的光輝,揭示出道德與良知的重要性。影片一攬七項奧斯卡獎、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以及金球獎。2007年,美國電影學會將它排在AFI百年百大電影榜(10週年版)第八位。許多觀衆表示,這是史上最偉大的影片之一。這部藝術精品的問世已經21年了。它的存在,提醒人們:勿忘過去,更要關注今日。 德國商人奧斯卡-辛德勒是納粹黨員,在波蘭和捷克經營軍用餐具廠。二次大戰開始後,他爲了獲取更大的利潤,賄賂黨衛軍官員,僱用廉價猶太工人,是一個典型的機會主義者。但是,當他親眼目睹納粹清洗猶太人區,侮辱、折磨及肆意殺戮的暴行之後,他的良心震顫了。他開始想方設法幫助猶太人逃脫死亡的命運。 辛德勒打印了一份1,200人的名單,成功的把這些猶太人以「技術熟練」的理由轉移到了他在捷克布爾別茲開設的兵工廠。在那裏,辛德勒從黑市上購買食品來保障所有工人的生活,同時,他從其它工廠購買炮彈以應付德軍,而自己的工廠卻沒有生產過一發合格的炮彈。至德國投降時,辛德勒已經爲他的猶太人耗盡了所有積蓄。1963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他國際義人稱號。1974年10月9日,辛德勒逝世,依其意願被安葬於耶路撒冷。 真實的事件,鮮活的人物,精湛的演出,純熟的攝影,強大的團隊協力完成了這部震撼人心的作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配樂悽婉美妙,強有力的烘托了受迫害的個體在苦難中的掙扎,對自由的渴望,還有不滅的良知的光焰。如泣如訴的小提琴緩緩的述說着悲傷,同時隱含着淡淡的希望,輕輕的,輕輕的,叩着每一位觀衆的心房。 導演斯蒂文-斯皮爾伯格有着猶太血統,他十分欣慰能夠完成這部鉅製,希望由此喚起人們對慘劇的關注。斯皮爾伯格表示:「不要讓大屠殺成爲歷史的一個註腳。」對於辛德勒,他評價說:「辛德勒是一個玫瑰花蕾。他比玫瑰花蕾還要神祕。他原本是要從戰爭中大發橫財,根本沒有計劃去幫助猶太人。可是,他知道大屠殺真的發生了,在良知的驅使下,他發生了轉變。」 扮演辛德勒的連姆-尼森以出色的表演征服了所有觀衆。他通過複雜多樣的眼神和麵部表情非常準確地表現了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從利益至上的酒色遊戲,到目睹暴行時的痛苦困惑,再到充滿同情的溫柔果斷,直至最後離去的憂傷無奈,人們清晰的看到了發生在辛德勒身上的可信的轉變。 連姆-尼森受訪時說:「辛德勒是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這是一個非凡的故事。觀衆在欣賞此片後都感到心靈的昇華,感受到了個體的力量:一個人可以帶來改變,拯救生命。」 英國演員本-金斯利扮演辛德勒的工廠會計依薩克-斯特恩。這位猶太人和辛德勒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二人共同擬定了那份名單。在劇中,他說出了一句意指「方舟」的經典臺詞:「這份名單就是生命。而名字周圍的空白處是海灣。」 金斯利介紹說,當年,有人向他推薦小說《辛德勒的方舟》,而一週後,他竟接到了《辛德勒的名單》的電影劇本。如此巧合實在是冥冥中的安排。金斯利在與斯皮爾伯格會面時詢問:「斯特恩這個角色在影片中起着什麼作用呢?」斯皮爾伯格回答說:「他是電影的見證人。」金斯利則認爲,斯特恩代表「良知」。就這樣,金斯利加盟劇組,出色的塑造了辛德勒身邊的關鍵人物。 演奏小提琴主旋律的猶太裔音樂家依薩克-普爾曼表示,能夠參與這部影片的音樂製作,是他職業生涯中最引以自豪的部分。他說:「這部電影反映的題材對我太重要了。了解歷史,感受歷史,間接的實在的成爲那段歷史的一個受害者,就是我可以做出的貢獻。」 如今,辛德勒的善行義舉廣爲人知,這要歸功於波蘭猶太人波洛克-費佛伯格。戰時,費佛伯格因爲受僱於辛德勒而倖免於難,而他的父母,姐姐和許多親人都慘遭殺害。戰後,他移居美國,經營皮具箱包生意。他主動向一些電影製作者介紹辛德勒的事蹟,但是,沒有人對此產生興趣。 1980年的一天,澳大利亞作家托馬斯-肯尼利碰巧來到費佛伯格的店面購買手提箱。費佛伯格聽說肯尼利是一名小說家,便向他講述辛德勒的故事,還展示了兩個文件櫃的相關資料。在費佛伯格50分鐘的懇求下,肯尼利最終同意寫書。費佛伯格擔任顧問,並陪同肯尼利前往波蘭實地考察。1982年,《辛德勒的方舟》出版。托馬斯-肯尼利把這本着作獻給費佛伯格:「他的熱情和毅力促成了此書的誕生」。 在此後的11年裏,費佛伯格每個星期都致電斯皮爾伯格的辦公室,敦促他拍攝辛德勒的故事。後來他作爲影片顧問又一次隨劇組前往波蘭。斯皮爾伯格在奧斯卡頒獎禮上特別向他致謝:「這位倖存者,我欠了他這麼多,我們都欠了他的。是他,把這個故事帶給我們所有人。」 費佛伯格把辛德勒比作「現代諾亞」。他創立了奧斯卡-辛德勒人道主義基金會,表彰個人和機構的人道主義行爲,不分種族和國界。他說:「辛德勒給了我生命,我努力使他不朽。」 60多年前,在戰爭的硝煙中,一名納粹黨員放棄個人利益,甘冒風險去幫助上千名猶太人,他的故事在今天對衆人有何啓迪? 讓我們重溫影片的結尾: 德國投降,猶太人自由了。辛德勒收拾行裝準備離開兵工廠。告別之際,工人代表交給他一封信,以備他被盟軍逮捕時起到辯護作用。信中說明辛德勒爲猶太人所做的一切,並附上所有工人的簽名。另外,他們還贈送一個特地爲他打造的金戒指,上面刻着猶太法典裏的名言:「拯救一個人的性命,就是拯救整個世界。」 辛德勒激動地戴上了戒指,喃喃低語:「我做得不夠。」「我還可以把車賣了,再換十個人。我留着這輛車做什麼?」他又取下胸前的金質納粹黨章,說:「這個,是金的,可以換兩個人,或許是一個……」他流着淚不停的自責着。這時,猶太工人們走上前去,和他擁抱在一起,再目送他離開。 幾十年後,在藍天白雲下,那些「辛德勒的猶太人」和演員們一起來到耶路撒冷。他們排着長長的隊列,依次在辛德勒的墓碑上放置石塊,以示敬重。 最後一位是主演連姆-尼森,他鄭重的獻上了兩枝玫瑰花。△

 
分享:
 
人氣:33,62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