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癌細胞並非來要命 是讓人放下慾望(多圖)
 
2014年2月9日發表
 
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百歲老人合影。老天恩賜的好山好水, 讓這些百歲老人怎麼看都不像百歲人瑞。

【人民報消息】自從媒體報導廣西巴馬長壽鄉之後,越來越多的癌症病人蜂擁進入到這個窮鄉僻壤。從中不少人真的病情減輕或痊癒。一位住了半年病情減輕的癌症晚期病人馬姐(她不再讓人叫她馬總)說領悟到「癌細胞並非來要你的命,而是讓你放下慾望。」 巴馬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西北部,是聞名遐邇的「長壽縣」。1964 年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巴馬百歲以上老人28 人,1994 年增至79 人,2013 年,巴馬縣人口總數27 萬人,而健在的百歲老人就有82 人,是中國長壽老人密集度最高的地區。 1991 年9 月,國際自然醫學會將巴馬列爲世界第五個長壽鄉。巴馬縣政府介紹,造就巴馬長壽現象的外部環境因素是地磁、空氣、水、陽光、食物。 「長壽縣」吸引上百萬的遊客、養生者來到巴馬尋找「長壽密碼」。 108 歲的黃媽身體健康,坐在自家屋子裏,每天都有來到巴馬長壽村的遊客來探望。除了慕名而來的遊客,有不少養生者都固定來到巴馬長住上一段時間,成了巴馬的「候鳥人」。向他們詢問巴馬的情況,很多人都會用到一個詞「神奇」。 「到這來不用吃藥就好了,糖尿病在這呆了兩年就好了。不打針不吃藥。」 「高血糖,那你就來吧,絕對好,糖尿病到這兒效果最好。」 「小分子的水對身體對消化對氣管各方面都好。沒開,就喝,挺好,等開了以後就把礦物質都給破壞了。」 「來這不用吃藥也能治病」 、「泉水河水生喝效果好」、「要到百魔洞裏吸收地磁,到天坑呼吸負氧離子」……諸如此類的說法還有不少,也因此來到巴馬的養生者中有不少人是來養病的。 這些「傳說」有人信,也有人持保留態度。不論長壽之鄉的長壽密碼是什麼,有一點大家普遍認可也感受得到,那就是巴馬的自然環境。 從2003 年開始,絕症患者和退休或即將退休的中老年人陸陸續續來巴馬,求生或求養生。這些不定期居住的外來人口把自己稱作「候鳥人」。2012 年,「候鳥人」及來巴馬的遊客突破了200 萬人次。巴馬甲篆鄉坡月村村民說:「來到這裏的,有些是高血壓的,糖尿病的,各種的病類都有,有些有癌症的,還是來到這裏,令當地多了『癌症村』的稱呼。」 來在這裏養生的人說,在百魔洞中磁療,在娑羅樹下吸氧,飲用盤陽河水,是流傳的養生長壽的三大「祕訣」。來自縣政府網站的資料,盤陽河谷的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高達20,000 個,是一般城市的幾十倍,洞外娑羅樹,作爲和恐龍同時期的植物,被公認是負氧離子最高的地點。高地磁,據說對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有效。而河水,更是因爲富含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成了所有人的養生湯藥。

來到這裏養生的「候鳥人」正在鍛鍊。
79 歲的張鴻義已經不再進洞修養。半年來,他的高血壓得到了控制。這天午睡之後,他在活動中心擺象棋局。孤身一個離開家鄉鄭州在巴馬生活,他說自己從不孤獨。和他一樣,那些從故鄉遷居至巴馬的中老年人都有充實的日程。從養病開始,到留下養老,巴馬是年老之後的另一處家鄉。 「候鳥人」也不都是白髮人,45 歲的張晏琿住在距百魔洞1 公里的坡月村。來自北京的她自稱「理性的養生者」。 「水,磁療和氧氣,都是外在的,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性。」張晏琿總結道。 巴馬的一天,從清晨 6 點開始。天未亮的河畔已經聚起從附近村落趕來的晨練者。 7 點半,面對青山做「負氧操」的隊伍已達到幾百人。 8 點,取水口聚集起打水的人。 9 點,城裏來的「養生大師」開始給大家「講課」。不過村裏三天一次的集市吸引了更多的人。集市上,產自鄉野的草藥都被清楚的標明針對的病症,「巴馬出產」是一種治癒的暗示。 此外,商販也打起了治病養生牌。酒水、食品、泡腳的瑤藥,都打上了長壽的標籤。其中很多東西就連當地人以前都沒見過,難分真假。 癌症病人朱盤生稱,壽鄉變味了,村民們的思想複雜了,「長壽需要空氣好,還有就是生活簡單,沒有複雜的思想和那麼多欲望。」朱盤生和其他「癌症候鳥人」很少問津村民們的商品,以前他買過兩次蜂蜜,回去一嘗是假的。他擔心,憨厚朴實的民風變質 了。 大量人口的湧入在不同方面考驗和衝擊着巴馬的承載力。除了每戶村房都加蓋高層外,外來商人在此投資興建的大樓或養生中心有如雨後春筍般的蓋在山水之間的狹長道路旁,用於出租給蜂擁而至的「候鳥人」。這些數量龐大的外地人的到來,令這片沉寂的土地正發生着令人擔憂的變化。建設混亂、環境污染、配套不足等問題也開始顯現。 交易來的好生活 鍾尚樞坐在他那臨河而建的養生公寓的辦公室裏,正憂心於這樣一個問題:眼前優美的自然風光還能持續多久? 「我感覺危機已經到來」。想到正在發生着的變化,這位「候鳥人」失望的說道:「這裏跟四年前已經有很大不同了。」 62 歲的鐘尚樞曾是深圳一名五金建材和地產商人,生意場中的長年操勞讓他一身是病,以至虛弱到連樓梯也爬不上去。 2009 年7 月,在朋友介紹下,他來到坡月村百魔屯。現在被「候鳥人」視爲療養勝地的百魔洞,正坐落在這個不到六十戶人家的小村落裏。當時,這裏還是一處閉塞貧窮之地,雨天泥濘難行的土路兩旁,是一排人畜混居、破舊低矮的土房。貧窮迫使青壯年村民常年在異鄉打工謀生,村子裏只有老人和幼童孤單的身影。 走進一戶河邊農家時,鍾尚樞看到了一幕讓他驚訝不已的情景:一位90 多歲的老婆婆剛從農田裏幹活回來,紅光滿面的端着碗喝了幾大口河裏打來的水。 這個經濟落後而又風景優美的地方直到鍾尚樞來之前,除了少量「候鳥人」形單影隻的身影外,這裏仍是個默默無聞的地方。 出於商人的本能,鍾尚樞在這片好山好水裏嗅到了商機。一番思考後,身體狀況仍很糟糕的鐘尚樞決定在當地投資建一棟養生公寓,除了自己能常居於此,還能將多餘的房屋用於出租乃至出售。 在向每戶人家承諾提供十餘萬現金和一套三房一廳的公寓,並在28 年後將建築完整返還後,鍾尚樞將百魔屯村民黃海根等四戶人家的宅基地拿到手。對於漫長年月中掙扎於貧困之境的村民而言,這是令人無法拒絕的交易。 黃海根的父親,73 歲的黃尚新帶着感恩之情說:「我們貧窮了很多年,是鍾老闆讓我們過上了好的生活。」
不少養生者在百魔洞口游泳,但他們還不知道這裏的水已經被污染了。
開始被污染的長壽村 與許多村民一樣,黃海根的兒媳婦黃彩英也在公寓中獲得了一份服務員的工作,每個月能掙到1,500 元工資。 「這比以前在外地打工強多了。」35 歲的黃彩英說,她現在能天天陪伴着女兒。 2011 年上半年,鍾尚樞的公寓建成開業了。這座佔地約400 平方米,有14 層高的樓房位於百魔屯長約百米的「商業街」上,毗鄰盤陽河畔,步行至百魔洞只需要幾分鐘。 當鍾尚樞的公寓一層層向上攀高時,外地投資者跟隨着越來越多的「候鳥人」的足跡,也紛紛採用同樣的合作模式在百魔屯裏圈地建樓。 時至今日,百魔屯商業街兩側的老舊房屋早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貼着瓷磚、造型雷同的公寓、賓館。這些動輒十餘層高的樓房密集成片,像城中村一樣混亂無序的盤踞於盤陽河一側。這些建築是如此的突兀雷同,以至於受聘管理百魔洞風景區的經理尤慶輝滿臉鄙夷的評價說,「這像什麼東西!」他認爲這些建築與當地優美的山水格格不入,簡直是「在玉器店裏賣雜貨」。 但每個月只要花上五六百元,外地人就能在這些樓房租到一間帶廚房、衛生間的小房間。而花上一千多元,還能住進提供酒店式服務的沿河公寓裏。 當地政府似乎曾有過限制這些與自然風景格格不入的建築的計畫,並在村裏張貼出嚴禁城鎮居民違法在農村購買、租賃土地的通告。但這樣的管制似乎沒什麼約束力—— 百魔屯裏幾棟新的樓房正在加緊施工,裝載着碎石、水泥的小型卡車不時在路中駛過, 揚起陣陣灰塵。 現在,百魔屯幾乎所有村民的宅基地都已被這樣的樓房取代。儘管沒有合法產權, 但這些通常懸掛着「養生公寓」之類名稱的樓房,根據面積、景觀、年限的不同,只要願意花上幾萬至十幾萬的價錢,人們就能買到一套公寓20 年乃至更長時間的使用權。 鍾尚樞剛踏入百魔屯的時候,這裏的居民只有200 多人,而整個坡月村的居民也只有約2,600 人。四年後,這裏的人口結構已徹底改變。坡月村主任黃英端估計,現在至少有五六成甚至更多的「候鳥人」長期居住在以坡月村、平安村爲主的村落裏。 2012 年年初,身患肝癌的崔學東便放棄北京的事業,與妻子、女兒長期居住在平安村巴盤屯內。這個地勢平坦的村落同樣緊挨盤陽河,距離上游的百魔屯不過兩公里之遙。崔學東曾經在北京一家生產高速公路安全設施的公司擔任總經理職務,2010 年在醫院檢查出肝癌後,一度陷於悲觀恐懼之中。 崔學東在朋友的建議下來到這個村子。住了一個多月後,他感覺自己肋間墜痛感明顯減輕,而且體力比以往好了許多,這些令人欣喜的變化讓他最終成了巴馬「候鳥人」 中的一員。 這是個特殊的人羣:來自城市,年齡多在60 歲左右,有比較穩定的經濟來源,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肺病、中風乃至癌症之類的疾病。崔學東說,在他接觸的候鳥人中,有一半以上患有各種癌症。 「候鳥人」過着單調的生活:只要沒有烈日大雨,每天從早到晚,百魔洞洞口前的一片空地上,隨時能見到他們載歌載舞的場景。百魔洞是一處雄奇幽深的石灰岩溶洞, 洞內隨處可見大小不一的清冽水潭。許多人相信從洞穴裏吹出的涼風能改善人體的健康狀況。 但旅遊業的發展正在改變這個洞穴的原始面貌。這個當年門票只要5 元一張的山洞,現在遊覽一次需要耗資70 元。有的「候鳥人」願意花300 元買張月卡,這樣每天裏能進洞鍛鍊。但多數人捨不得花這個錢,洞口外一塊平地成了他們的免費健身場所。 當地居民原來是飲盤陽河水並在河邊洗菜。上天恩賜的的好山好水禁不住人類的破壞,隨着來到的「候鳥人」和遊客日益增多, 這裏的環境問題日趨嚴峻。
隨着商業開發,愈來愈多的人湧入,長壽村已遭到嚴重污染, 當地的河水現在已不能生飲。
超載的「方舟」污染了乾淨的河流 當地人常常對這些外來客人的執着舉動頗感不解。 「人們總是說這裏的環境如何如何好。」黃尚新說。他不明白爲何有那麼外地人湧到了自己祖輩生活的這片土地上。 作爲巴馬縣神奇自然環境的受惠者,崔學東已經決定未來就生活於此。他說,儘管並非人到病除,但在備受疾病折磨的「候鳥人」中,「至少有一半以上把巴馬看作諾亞方舟」。 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引來了密集的人羣,精明的生意人則尾隨而至,他們修建更多的樓房,開設各種名目的健康講座,提供從藥物泡腳、中醫按摩,到食療在內的各種養生服務,而地方政府在早年的管理缺失, 導致了巴馬山村的無序發展,這艘「方舟」 上的乘客已經嚴重超載,其惡果已經開始出現。 站在盤陽河的源頭的草叢中,鍾尚樞指着不遠處在百魔洞外一段寬闊河道中游泳的人說道,「他們還不知道這裏的水已經被污染了。」在他身旁,百魔屯2012 年底建成的唯一一座生活污水處理站不知何時已停止運作,一股散發着臭味的渾濁污水正從一旁不停流入盤陽河,經過水中游泳的「候鳥人」 後,流向平安村等衆多下游村子。 污水全部來自百魔屯裏的酒店、公寓。當這些建築應「候鳥人」之需雨後春筍般的拔地而起時,配套的環保措施卻並未齊頭跟上。如果不是鍾尚樞提醒,黃英端至今還不知道那座投資90 多萬元興建的污水處理站早已成爲擺設。 「外地人來得太多太快了,我們還不知道怎麼辦。」被鍾尚樞拉到污水處理站旁後, 看着污水處理池內湧出的一攤攤污水,這位村主任懊惱的說:「這挺麻煩的。」 不只在河岸邊,讓許多「候鳥人」心生敬畏之感的百魔洞也正在變質。爲了方便流連於此的「候鳥人」和遊客,洞內一年前修建了一處公共廁所,一位負責清潔的工作人員稱,廁所下方用水泥澆築的化糞池要很久才清理一次。他猜測,污水早晚會滲穿水泥,滲入地下水系統之中。鍾尚樞說,他的一位教授朋友已經從百魔洞附近的河水中檢測到了超標的大腸桿菌。 黃英端既感謝「候鳥人」帶來的機遇, 也對因新鄰居們而生的「麻煩」備感無奈。而鍾尚樞的公寓門前,至今仍然掛着一塊寫有「重大火災隱患單位」的警示牌。 放下慾望 才是養身之道 「若非跟癌症不期而遇,誰願意嘗試巴馬這樣清淡的生活?」國內保險業巨頭西南公司高管、60歲的卵巢癌患者馬姐這樣說。 馬姐是在2012年2月因肚子脹氣而就診的,一查,肚內全是腹水。隨後手術,腹腔打開,腫瘤與周圍血管粘連嚴重,醫生隨即就把肚子給縫上了。 經過數次的化療及化療後的手術,經過複查,腫瘤非但沒被控制,反而轉移至脾臟和部份淋巴。與這個噩耗同時而來的,是她的病友信誓旦旦最後一次化療後,永遠的走了。 受此刺激,馬姐暫停了化療。 她哥哥的一位朋友,肝癌晚期,醫生斷言活不過2 個月,在雲遊中他邂逅巴馬,居住下來,迄今一年半,腫瘤無擴大。 馬姐也來到巴馬,放手一試。 半年來,山中歲月淨好,她悟出:「癌細胞並非來要你的命,而是讓你放下慾望。」 有一件小事對她影響很大。一天,她去了巴馬人的廚房,除了油、鹽、生抽,找不到第4 種佐料。巴馬姑娘笑言:「五星級賓館大廚來燒菜,恐怕要哭了。」 這句話讓馬姐震驚:巴馬人能把口腹之慾降得那麼低,還有什麼放不下? 反思自己,在公司身居高位,人人尊崇,但光鮮背後,她始終有心結。 「進班子十餘年,我從來都是二把手,上有領導,下有員工。一把手的意見,即便不正確也要聽從,對下面員工還要不斷疏導、解釋。性格又決定了自己不是『搗漿糊』 的料。」另外,公司每天2 億元資金進出,在她手上從未有過差錯,長期的壓力可想而知。 現在,她嘗試迴歸自然,喜歡別人叫她「馬姐」而非「馬總」。她把注意力集中在準點打水、準點爬山,在日曆上標註好每天的集市,今天坡月村集, 明天巴馬縣集,後天甲篆鄉集,每3 天輪一次。這些事情有個共同特點,需要毅力,但無需動腦,更無關城府、心機。 如今,化療掉光的頭髮已漸漸長出,她渾身感覺從未有過的充沛能量。儘量不去想複查那回事,她說:「自我感覺就是檢查指標,沒人會比自己更了解自己。」 馬姐終於悟到,養生第一條要養心,要讓自已心靜與心淨才是養身之道。 △
 
分享:
 
人氣:52,720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