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四個不同朝代的古代小故事(圖)
 
辛棄名
 
2014年5月13日發表
 
李贄在姚安三年,離任的時候,裝在車上的就只有一些書和簡單的行李。

【人民報消息】這裏有四個不同朝代的古代小故事,很能啓迪人。 李贄任知府三年 離任只有半車書 1577年,李贄被朝廷任命爲姚安知府。這一年,他已經51歲了。姚安地區在雲南省,離內地很遠,偏僻又貧窮。李贄不計較這些,他帶着妻子一起來到姚安。 當時,明朝政府的法令十分嚴苛,對百姓剝削非常嚴重。雲南的地方官更是變本加厲,用非常殘酷的刑罰來對付老百姓。當地少數民族很多,地方官這樣做,激起了人民的不滿,怨聲四起。 李贄來到姚安後,了解到這些情況,決定改變過去的辦法。他減輕了稅收,又把某些法令改簡單了許多。遇到偷盜搶劫的事情,他也從實際情況出發,不輕易判罪。這樣,當地百姓反倒都平安相處了。 更奇特的是,李贄辦事的方法和別的官員們大不一樣。手下人經常在衙門裏找不到他,一問,才知道知府大人在一座佛寺裏。原來,李贄做官不忘作學問,喜歡跟有學問的和尚研究佛學。 手下人知道了李贄的這個愛好,有事時索性就到寺裏找他。李贄見他們來了,迅速地問明情況,果斷地決定該怎麼辦。手下人聽了都交頭接耳地說:「這位知府大人就是有本事。對咱們不發脾氣,辦事又簡單明了,從不拖泥帶水。」下屬人員都很敬重他。 李贄在姚安三年,離任的時候,裝在車上的就只有一些書和簡單的行李。 那時侯,民間流傳着一句俗話:「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清知府三年,還要搜刮十萬銀子呢,更甭說是貪知府了!貪污受賄在當時是公開的祕密。這麼一比較,像李贄這樣的官就太難得了。所以,聽說李贄要離開姚安,老百姓都夾道相送。路上人山人海,馬車都走不動了。 (事據《明史》) 治國與牧羊同理 不可任憑惡羊害羣 漢代,卜式不願做官,漢武帝說:「我有一羣羊在上林苑中,那你就去牧羊吧!」卜式便欣然上任,當了牧羊的侍郎。他身着布衣,腳穿草鞋,到上林苑去牧羊了。過了一年多,羊都長胖了,還生了許多小羊。 有一天,漢武帝路過羊圈,稱讚卜式把羊羣放牧得很好。二人便愉快地交談起來。 卜式說:「不僅放羊是這樣,治理天下也跟這差不多,主要是讓羊生活有規律,發現疾病,就馬上隔離治療。發現有惡羊,就及時處理,訓導或清除,以保持整個羊羣的正常秩序。馬中不可有害羣之馬,羊中也不可有害羣之羊!」 漢武帝認爲他的話很不尋常,便一定要讓他用來治政。先拜卜式爲緱氏縣令。卜式擔任緱氏縣令後,把該縣管理得政通人和。後來,卜式又被調任爲成皋令,成皋便成爲向國家效納稅金最多的縣。 (事據《漢書》) 宋濂爲官 獨具一格 知制誥(官職名)宋濂有一次請客人喝酒,明太祖朱元璋暗地派人前去窺探。 第二天,朱元璋問宋濂:「你在昨天喝酒了沒有?在座的都是誰?吃的是什麼菜?」宋濂均以實話相告。朱元璋笑笑說:「不錯,你沒有瞞我。」 從此以後,朱元璋更加信任宋濂,經常獨自詢問宋濂:「朝中文武百官政績如何?」宋濂只說那些成績卓著的,並說:「有政績的,才和我結友,我對他們才比較了解。那些沒有政績的,我不得而知。」 有個品位不高的主事人茹太素給朱元璋寫了萬言書,朱元璋閱後很不高興,但還是徵求朝廷大臣們的意見。有的大臣指着萬言書說:「他這是對皇上的不敬,是誹謗朝廷不守法規。」 當朱元璋問到宋濂時,他回答說:「茹太素的萬言書是對陛下一片忠心,陛下剛開始提倡廣開言路,怎麼能對敢於說話的人過多責怪呢?」 過了幾天,朱元璋仔細地看了茹太素的萬言書,覺得有很多值得采納的建議。便把大臣又都召集起來指責,卻表揚宋濂「獨具一格」,並說:「要不是宋濂,我差點錯怪了敢說真話的好人!」 (事據《明史》) 貧富貴賤 不在外貌 有一次,一個年輕人對荀子說:「現在,相面的事非常流行,給人相面的人說得神乎其神。您也相信這些嗎?」 荀子說:「青年人不要追求外貌,而應內修心性。一個人前程怎麼樣,是成爲有才能的人,還是成爲沒本事的人,不是靠相貌和高矮決定的,而是由品行決定的。相貌堂堂,品格低下,他還是小人;相貌雖然醜陋,但品格高尚,仍然是君子。從歷史上看,堯、舜、文王、周公,他們都是聖賢,但是相貌完全不同,堯長得高,舜長得矮,文王長得高,周公長得矮:楚國的孫叔敖起初不過是個老百姓,個子比車前的橫木還矮,頭髮又短又少,左手還比右手長,可是他做了宰相,並使楚國成就了霸業。所以,不能只看高矮、大小、美醜,而是要看氣節與品性怎麼樣。據說夏桀和商紂王不僅長得魁梧英俊,相貌超羣,而且勇猛過人,但是,國家亡在他們手裏,自己也被殺死。他們遭到這樣的下場顯然不是因爲長得醜,而是由於他們知識淺陋,品格卑下,所造成的呀! (事據《荀子》)

 
分享:
 
人氣:76,634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