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能使一枝蠟燭失去光輝。

【人民報消息】前些時讀到一則短文,說二戰期間,英國小說家西雪爾-羅伯斯到倫敦郊外的一個墓地去祭奠一位英年早逝的文友,意外地看到一塊新的墓碑,上面寫道:「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能使一枝蠟燭失去光輝。」 奇異的語言,溫暖了羅伯斯陰鬱的心。起初還以爲一定是哪位名家的名言,可回來以後怎麼也查找不到來源。還是重返墓地才從管理員那裏得知,長眠於那個墓碑之下的是一位年僅10歲的少年,幾天前,德法西斯空襲倫敦時不幸被炸彈奪去了生命。少年的母親懷着極度悲痛爲自己的兒子做了一個墓,並立下了那塊墓碑。 這句話,讓西雪爾-羅伯斯頓生無法釋懷的激情,頃時,寫出一篇感人至深的短文。短文迅速傳播開來,鼓舞了一批反法西斯青年爲勝利執着向前。 這句話後來還讓一名叫布雷克的大學畢業生,毅然放棄多家企業的優厚招聘,拒絕親友的勸阻,去了非洲,在那裏照出一片亮地,終被聯合國授予「扶貧大使」稱號。 這句話甚至還激勵了一位老教師,也去點燃他的微弱蠟燭,去幫助一對百里以外的80歲無子女的夫婦;去牢房看望一位被判重刑的失足學生,讓他重燃生活希望……這位教師就是我。 這句話,不急不暴,不恐不怨,不浮不躁。一種正義的力量,一種由愛釋放出來的母親的力量,最強大也最平和。 真正的強力,可以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