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率领群臣创造出一代天朝盛世,后称“康乾之治”。
【人民报消息】(接上文) 八一巡抚 张伯行 张伯行任山东济宁道时,正逢岁荒,便倾其家资购粮、制棉衣赈济灾民。布政使以其擅自动用“仓谷”上疏论劾,张伯行义正严词的说:“有旨治赈,不能算专擅。上视民如伤,仓谷重乎?人命重乎?”张伯行还督修黄河南岸二百余里大堤及马家港、东坝、高家堰水利工程,治理济宁运河,康熙赞其治河有方而有功,召见他并赐予其“布泽安流”匾额。 张伯行任督抚时,曾作一《禁止馈送檄》,严禁属员馈送。檄文说:“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此即张伯行修身之金绳铁矩,也是百姓称其为“八一巡抚”美誉的来历。 张伯行是当时名儒,以直声浩气名传天下,他一生“读书自少至老,不厌不倦,虽鞍马舟车之上,未尝释卷”,以其身正为官一任,施惠一方,在江南任官数年,百姓称其“只饮江南一杯水”。 康熙称赞他说“凡为大臣,当仰体君心,惠爱百姓。如张伯行为巡抚时,凡地方情形,米麦价值,皆不时奏闻,是真能以百姓为心者也”、“张伯行居官甚清,最不易得”,赐其“廉惠宣猷”匾额,表彰他是清廉仁惠的榜样。 壁立千仞 陈瑸 “誓不取民一钱”的张伯行,与被称为“壁立千仞”的清官陈瑸在当时被颂为“泰华两峰,同标峻绝”。陈瑸是张伯行举荐的,赴任四川提学道时仅一仆相随,衣被一如布衣平民,在任上“杜请托,一意甄拔人才”、“清介公慎,杜绝苞苴”。 陈瑸任台厦道时,将应得银三万两全用于公事。陈瑸超擢为巡抚时,单骑赴任,其僚属竟不知来者是何人。到任即弹劾纵役扰民的知府知县,并上疏禁加耗、禁馈送、崇节俭、怜贫苦等数项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 康熙下诏嘉勉,谕以“躬行实践,勿鹜虚名”。一次,陈瑸在畅春园觐见康熙,君臣在澹宁居谈话。陈瑸奏言:“官吏妄取一钱,即与百千万金无异。人所以贪取,皆为用不足。臣初任知县,即不至穷苦,不取一钱,亦自足用。” 康熙听罢,非常感叹,问起陈瑸如何来京,陈瑸答:“蒙抚臣给臣盘缠赴任。又到衢州见总督,总督说汝到任后应请陛见,皇上必叫汝去看;若无盘缠,如何去得呢!臣得总督给的盘缠,方能来京。”康熙感叹的说:“汝竟是苦行老僧一样!” 一次,康熙对群臣说:“陈瑸生长海滨,非世家大族,又无门生故旧,而天下皆称其清。非有实行,岂能如此?国家得此等人,实为祥瑞。允宜从优表异,以鼓励清操”、“陈瑸居官甚优,操守极清,诚清廉中之卓绝者”。 为官清廉者经常受到康熙的特殊眷顾。如彭鹏秉公执法,为民作主,敢于伸张正义,其事迹被后人编成小说《彭公案》。康熙知道彭鹏清廉,在接见他时赐给他内库帑银三百,并说:“知道你清正,不接受百姓的钱,这些钱给你养廉。” 康熙保清官 江宁巡抚慕天颜则因为“自任巡抚以来,未闻有清廉之名”,被降级调用。康熙深知清官刚正不阿,贪官、奸佞之徒常嫉恨、造谣或诽谤,因而常加意保护,他曾宣布“萧永藻、富宁安、张鹏翮、赵申乔、施世纶、殷泰、张伯行,此数人皆清官,朕皆爱惜保全”,“朕保全清官”、“使为正人者无所畏惧”。 康熙明察是非曲直,从不听信谗言,使贪墨之徒没有市场。 在康熙的取士标准里,人品和操守是最为重要的,“节操清廉,最为紧要”。康熙朝名臣皆有君子之风,都有非常动人的事迹,始终如一,位愈尊而操守愈厉,志节弥坚。 康熙率领群臣创造出一代天朝盛世,后称“康乾之治”,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一,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百姓安居乐业,各地五谷丰登,使传统文化中修己安民的理想得以实现,使恪守“天理良心”、“仁爱”等道德理念得以彰显。 史载:“时天子广厉风节,群士慕效,吏治丕变。循吏被荐膺显擢者,先后踵相接”、“久道化成,德洋恩普,黄童白叟尽乐恬熙,僻壤、荒陬咸知亲逊”。△
